隋唐群英傳:最全隋唐演義 第705章 秦叔寶義釋靠山王
第七〇五回
秦叔寶義釋靠山王
俗話說得好,男兒膝下有黃金。作為一個男人,上跪天,下跪地,中間跪父母,除此之外,沒有彆人能讓您跪下。當然,也有那些軟骨頭,一看彆人的勢力比自己大、財富比自己多,那腿就發軟。為了討好彆人,為了保全自己,腿一軟就跪下了,那叫軟骨頭。真正的男子漢,上跪天,下跪地,中間跪父母,再往下跪,那一定是為了道義。秦瓊秦叔寶今天當眾這一跪,就是為了他的心中之義——楊林對我不錯,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後來沒保他。雖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從人情上來說,我有點對不起老人家。這老王爺對我真好啊,掏心窩子待我。我也可憐這位老王爺,偌大年紀還為大隋朝賣命。就算是對手,那也是值得我尊敬的一位對手。今天看到楊林要死在自己麵前,秦瓊怎能不替他求情呢?如果秦瓊這個時候不說話,那秦瓊就不叫秦瓊了,就擔不起一個“義”字了。所以,不惜當眾跪倒向十八國王子求情。
他這一跪,程咬金第一個受不了。哪有二哥給自己跪下的?程咬金看不得秦瓊掉眼淚呀。秦瓊一掉眼淚,程咬金這眼淚窩也淺,當時這淚也下來了。開始他張羅了,張羅這個、張羅那個:“各位,各位,差不多了啊。我看這楊林呢,宰不宰,他也活不幾天了。看我的麵兒,看我的麵兒,各位能不能饒恕楊林這一次?下不為例呀!”
程咬金這麼一說,十八國王子當中有好幾位跟楊林過去有舊交,其他的也欽佩楊林的為人。另外,秦瓊給跪下了,也不能不給秦瓊這個麵兒。隻要給秦瓊這個麵,未來爭奪天下的時候,你秦瓊就得多少讓著點我們。今天我們給你這個麵兒了,我們把公事變成私情了。那你秦瓊乃至大魔國以後再說什麼話碰到我們的利益的時候,我們就能跟你矯情了。要不這就是徐懋功最擔心的事兒——以小義而忘大義。這就是秦瓊的一個短板呐。
但沒辦法,人都是這樣的,哪個人沒有短板呢?哪個人沒有缺陷呢?而且人都需要成長,都需要教訓。秦瓊這一次義釋老楊林,覺得報了恩,對得起自己良心了。但楊林回歸隋朝之後,他能不跟你為仇作對嗎?楊林是個忠臣呐,甭管待我再好,我也是大隋的臣子,為大隋江山,不惜犧牲一切呀,哪怕是我的名譽,那都不重要。什麼叫陰謀?什麼叫詭計?無所謂,隻要我大隋不被你們這些賊子給滅了。所以,後來楊林設下十步連環絕戶計,在江都揚州城擺下了埋伏,揚州索玉璽死了多少英雄好漢,那不就是義釋楊林帶來的後果嗎?有那一次血的教訓,秦瓊也終於成長了,終於認識到小義得讓道大義。與天下百姓的安危、利益、福祉相比,個人這點麵子、自尊、名聲又算得了什麼呢?不能為了這點兒而忽視了天下大義呀。所以,從那開始,秦瓊也轉變了,也成熟了。等到後來對待單雄信的事上,您就明白秦瓊為什麼會那麼做了。這是人的一個成熟、一個轉變的過程。當然了,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程咬金這麼一和稀泥,最後十八家反王都同意把楊林釋放了。
程咬金大手一擺:“快快快,給楊林鬆綁,釋放了。”
刀斧手一看:哦,不宰了?那不宰了,趕緊把綁繩就給解開了。
老楊林這時已然止住落淚了,心疼地看著地上趴著的秦瓊。
程咬金也心疼啊,趕緊上前再次攙扶秦瓊:“二哥,元帥,快起來吧,快起來吧,這事兒都答應你了,彆再跪著。你再跪著,我們都得跪下……”
十七國國王一聽:“我們憑什麼呀?你願意跪你跪下,礙著我們什麼事呢?把我們也劃拉進去了。”
程咬金這時往上一攙扶,秦瓊這才起來,衝著各位又是一躬到地,作了一個羅圈揖:“秦某謝謝各位!各位的恩情,秦某永世不忘!”
程咬金這才轉過身來衝著楊林一瞪眼:“楊林,這裡發生的事兒,你都看見了吧?不是我們不殺你,不是你這個人沒有罪過,你這個人罪大惡極呀!從私來說,你曾經殺害過我爹,我應該報私仇!從公來說,你幫助那昏君楊廣禍害百姓,天下老百姓恨不能食你之肉、寢你之皮。可是我這二哥、大元帥秦瓊曾經得到過你的恩惠,在這裡苦苦給你哀求。我們是看著秦元帥的麵子才饒你這一條狗命!但是你記住,隻此一次,下一次要是再落在我們手裡,決不輕饒!借你的狗嘴傳我們的人言,告訴那昏君楊廣,讓他趕緊地按照國書上的條件授首投降!這樣還能夠保住他的祖墳。否則的話,連你們老楊家祖宗十八代的墳我都給刨了!我把你們老楊家祖宗的骨頭都給拎出來,搓成灰兒,我給揚了!聽見沒有?!”
楊林氣得:好哇,你罵我十八輩祖宗!嗯……但現在也不便跟他們生氣,打心裡也看不起程咬金這些粗俗的響馬。所以,就當沒聽見,把脖子一梗,身子一轉,又臉衝帳外了。
程咬金一看,有心想發火,但一琢磨:這火也發不得。發了火還得自己消,又不能拿這楊林撒氣。拿他撒氣,二哥還得跪下求我。得了,趕緊送走吧,眼不見心不煩。把這個麵兒還是給我二哥吧。程咬金轉回身來看看秦瓊:“二哥,這楊林,是給您麵子,大家夥給釋放的。您呀,帶著楊林下去吧,把楊林的盔甲、馬匹、兵器都還給他。您負責把他送到山下,讓他回歸隋營去吧。”
秦瓊拱手:“謹遵陛下之令!”
然後秦瓊又給大家拱拱手,這才邁步來到老楊林身邊:“王駕千歲,隨秦某出賬吧,秦某送您下山。”
楊林看了看秦瓊,心中千言萬語、五味雜陳,但什麼話也說不出來,這裡也不是說話的地方,隻得說了一句:“有勞叔寶。”
“老王爺請。”秦瓊說著,帶著楊林走出帳外,然後一揮手,有親隨過來。秦瓊說:“趕緊拿止血丹藥來。”
拿來丹藥,交給楊林,遞上水,讓他先坐在帳外的一個沒彆人的地方把這藥先服下去。
秦瓊親奉丹藥,楊林接著水杯的時候,老淚又掉下來了,抬眼看看秦瓊,滿眼儘是慈愛,心說話:多好的孩子呀,我的叔寶兒啊!這不就是父慈子孝一般嗎?可惜咱們怎麼成了兩國仇敵了呢?
楊林眼淚一掉下來,秦瓊心裡頭也不舒服:“老王爺,不要多想了。您現在已然受傷,趕緊吃下止血丹藥,活一活血,好生下山養傷去吧。”
楊林把這丹藥服下去了,然後一使勁一起身,身子晃蕩一下,秦瓊趕緊又扶住了。
楊林用手一擺:“秦瓊,老朽可以自己走……”
秦瓊說:“我送您下山。”
就這麼著,秦瓊給楊林拉著金睛獸。金睛獸上掛好了楊林的那一對兵器——虯龍雙棒。
這虯龍雙棒被十八國盟軍給搶過來了,隋軍哪敢搶啊?楊林一敗,這邊一衝殺,隋軍跑了,誰還顧得過來牽馬扛兵器?所以兵器落到十八國手裡了。秦瓊把這些都還給楊林。秦瓊牽著馬,這兩人走出四平山。
等走出轅門之後,身邊沒有彆人了。楊林看著前方歎了口氣:“唉!叔寶,你這又是何苦呢?”
秦瓊苦笑一聲:“問心無愧而已,老王爺也不必多想了。”
“好啊,叔寶,‘問心無愧’這四個字說明瞭你我的關係,也說明瞭老朽與大隋的關係呀。不過呢,叔寶,你這麼做,本王不讚同。”
“哦?王駕千歲,您為何不讚同?”
楊林說:“你太顧及自己了,太顧及本王了,你沒有顧全大局呀。叔寶,身為帥者,慈不帶兵。你這麼容易讓你心中的小義所牽絆,如何能夠對大軍指揮若定、殺伐果決呢?!叔寶啊,你是個好人。但是,好人在這亂世是難以立足的呀。好人未必真地能做好事!你把我放回去,我必定會領兵再來戰,這一點,你我都非常清楚。到那個時候,兵戈相見,不知得有多少性命死在你我的拚殺之中。那麼,叔寶,你救了本王,你對得起那些將士嗎?
老楊林一問,秦瓊當時一愣,“啊……秦瓊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
“沒有想那麼多,這句話讓本王高興,又讓本王擔心呐。叔寶啊,你記住本王的話——如果你的心狠不起來,你未來必定要在這方麵吃虧呀。當然了,本王高興的是,你沒有忘記咱們——”他剛想說“咱們爺兒倆”,但話到嘴邊,他又沒說出來。“——咱們倆人的情誼還在。好了,叔寶,你已然送出太遠了,趕緊回去吧,不要惹人口舌。你現在是十八國盟軍總元帥。你當眾為大隋的王爺求情,又把這位王爺送出轅門。這麼遠,又是兩人一起嘀嘀咕咕、竊竊私語。叔寶啊,咱們之間在說什麼呀?是不是在私通啊?你要考慮彆人的想法,不要讓人抓住口舌呀。快快回去吧,咱們沙場再見!”說著,楊林“啪”地從秦瓊手裡把馬韁繩奪了過來,扳鞍紉鐙,飛身想上馬。但是這麼一扳鞍,楊林胸口突然一疼,“啊!”
秦瓊一看,“父……”差點失聲喊出來“父王”。
楊林捂著胸口,轉過身來看看秦瓊:“叔寶,你要說什麼?”
“王駕千歲,您要當心呐!”說著秦瓊雙手相攙扶著老王爺上了馬鞍。
楊林到了馬鞍之上,低頭看看秦瓊,老淚又下來了:“好啊,叔寶,善心之人不會絕嗣!希望這句話你能明白!”說完之後,楊林一拍馬後鞧,“啪!”“咵咵咵咵……”這匹金睛獸帶著楊林衝下四平山。
秦瓊沒鬨明白,什麼叫“善心之人不會絕嗣”呢?我都已然絕嗣了,我的孩子秦懷玉都已然失蹤十一二年了。這十一二年也沒有再得到一兒半女。我秦某早就覺得可能是自己上輩子做了很多壞事,這輩子老天爺要懲罰自己,雖然自己做了那麼多善事,老天爺仍然不讓我有後。可是老王爺剛才說這話,他是什麼意思呢?秦瓊不明白,以為老王爺有些神情恍惚,所以剛才說的話也沒往心裡去。這才轉身又回歸四平山。
按下秦瓊回來不提。單說老王爺騎馬下了山,直奔楊廣所在的龍舟。這中間有很長的距離呢。經過沙場一看,沙場上橫屍遍野,都是死去的隋軍,還沒來得及打掃。十八國盟軍隻打掃了自己的戰場,把自己受傷的、死亡的人拉回去了,隋軍的兵器也被拾回去了,所以橫屍遍野。老王爺看到,心如刀絞。再往前走,是一片樹林。過了樹林再往前走,那就是河堤、河灘了。
但等靠山王鑽進樹林,突然間聽到前麵不遠處有人相鬥之聲,“叮當!叮當……”還有馬蹄子亂踹的聲音,“咵咵咵咵……”嗯?楊林吃了一驚:誰在這裡打仗呢?這是兩軍戰場,誰打仗還跑這裡來呀?那除非是十八國和大隋。但是十八國和大隋現在暫時停戰了。楊林不明就裡,提馬往前走出去不到一裡地,這麼一看,哎呀!楊林大吃一驚!
就見前麵有一輛馬車,這馬車裡麵裝的什麼?不知道。但馬車前麵有一匹赤炭火龍駒。在赤炭火龍駒上壓騎著一員大將。這員大將,赤銅盔、赤銅甲,渾身上下火炭紅,手使五股烈焰苗。看年歲,已然年近五旬。赤紅的一張臉,眉毛當中有一條紅色的斬子紋。兩道劍眉,一對虎目,三綹墨髯飄灑胸前。正在跟地上的一個叫花子打仗呢。
就見這個叫花子是個老頭兒,須發皆白,身上穿著破衣爛衫,手裡拿著兩根棍兒,右邊的棍兒長,左邊的棍兒短,身背後還背著一個破鬥笠。但是眼珠子通紅,看這意思,跟這將軍正在拚命。
楊林到這一看,哎呀,認得呀!那赤炭火龍駒上非是彆人,正是火龍神君夏逢春!
這夏逢春本來是燕王羅藝的得意弟子。燕王羅藝文武雙全,弟子中文的就是現在的濟南王唐弼,武的就是這位火龍神君夏逢春。夏逢春後來跟秦瓊鬨了誤會,被秦瓊一鐧打得吐血,因此結了梁子。但夏逢春這個人喜歡道學,經過對道學的研究,自我開釋,逐漸對秦瓊的恨意沒那麼大了,而且逐漸對仕途產生了厭倦之情。本想著退隱山林,當個老道得了。可沒想到,也是機緣巧合,碰到了掠走秦瓊兒子秦懷玉的雙槍將乎爾複。結果,這才引出四猛會一怪,雙棒分三槍。老楊林用虯龍棒把這兩位當世豪傑都給分開了。然後一問,這才得知這個孩子鬨了半天是秦瓊的兒子。那老楊林就把自己對秦瓊的愛傾注到了秦懷玉身上了,把秦懷玉留在身邊,親自撫養。但是,得給秦懷玉找個師父,也算找個生活上的保姆。覺得這夏逢春不錯,“你不是不願當官嗎?不願當官就隱居在我身邊。所謂大隱隱於朝,你就在我身邊當一個白衣先生,你就教秦懷玉,秦懷玉就交給你了。我為什麼不告知秦瓊呢?我覺得秦叔寶失陷於賊,真讓人痛心。所以本王打算,無論如何想儘一切辦法得把叔寶從賊窩子裡頭救出來。救出泥潭之後,還得讓他為朝廷效力。本王要封他大官,到那個時候我再把孩子還給他。為什麼?我不能讓這下一輩兒再跟秦叔寶陷入賊窩了。這樣一來,我也對不起我的老朋友秦彝啊。等於我替秦彝教孫子!但這事兒是絕對保密,不得讓外人得知。”
就這麼著,秦懷玉被楊林一養就是十二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