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她的字,我的戲 > 餘波與暗礁:冰層裂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她的字,我的戲 餘波與暗礁:冰層裂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餘波與暗礁:冰層裂痕

視訊通話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蘇晴)維持著蜷縮在地毯上的姿勢,一動不動。

黑暗中,隻有自己尚未平息的、紊亂的心跳和粗重的呼吸聲。臉頰緊貼著冰涼的地毯纖維,那點有限的冷意試圖鎮住麵板下奔湧的、滾燙的後怕與……一絲難以定義的、陌生的戰栗。

我做到了。

我真的在耳機裡聽到了另一個人的聲音,並且給出了回應。雖然聲音抖得不成樣子,雖然大腦多次空白,雖然整個過程像在刀尖上跳舞……但我沒有崩潰,沒有失語,沒有搞砸。

林夕最後那句溫和的“再見”,和她清晰穩定的闡述,還隱約回蕩在耳邊。她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沒有試圖窺探我的隱私,甚至體貼地提前結束了通話。

這種被尊重的、界限分明的對待方式,像一道微光,照進了我混亂不堪的內心世界。

然而,緊隨成就感和那絲微弱暖意之後的,是更深的疲憊和一種……彷彿被掏空般的虛弱。每一次與外界(哪怕是這種極度受限的外界)的接觸,都像一次巨大的能量透支。

胃部傳來熟悉的絞痛,提醒我身體和精神都已接近極限。

我掙紮著爬起來,摸索到床頭櫃上的藥盒,看也沒看就倒出幾片,和水吞下。冰冷的液體滑過喉嚨,帶來短暫的清醒,隨即是更沉重的昏沉感。

我把自己摔進床鋪,用被子緊緊裹住身體,試圖獲取一點可憐的安全感。

腦海裡不受控製地回放著剛才通話的片段。我那些破碎的、顫抖的回答,會不會顯得很愚蠢?她是不是隻是在禮貌地忍耐?下一次……如果還有下一次,我還能做到嗎?

對未來的恐懼,像潮水般漫上來,幾乎要將那點剛剛獲得的微末信心吞噬。

我用力閉上眼睛,強迫自己停止這種無休止的內心拷問。

至少,為了葉文婧,這次冒險是值得的。

這個念頭,像最後一根稻草,支撐著我,緩緩沉入藥物帶來的、並不安穩的睡眠。

---

第二天,我(林夕)醒來時,感覺格外的神清氣爽。

昨晚那場短暫而艱難的視訊通話,非但沒有讓我感到疲憊,反而像給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蘇晴那些雖然簡短卻精準無比的指點,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我仔細拾起,串聯起來,對葉文婧這個角色的理解,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清晰度。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些理解運用到實踐中。

上午的培訓是科學儀器操作進階。我比以往更加投入,不僅僅是模仿動作,更試圖理解每一個操作背後,葉文婧可能有的心理活動——那種對精密儀器的掌控感,對未知資料既期待又敬畏的複雜心情。

休息間隙,我甚至主動找到那位天體物理學的副教授,請教了幾個關於“認知維度差異導致孤獨感”的問題,將蘇晴昨晚提到的概念與現實科學理論進行印證。

教授有些驚訝地看著我,隨即露出了讚賞的笑容:“林小姐鑽研得很深啊。這個問題確實涉及到一些科學哲學層麵的思考,你能從這個角度理解角色,很難得。”

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讓我更加確信,蘇晴的指引是多麼寶貴。

然而,這種沉浸在角色世界中的寧靜,很快就被打破了。

中午在劇組臨時食堂吃飯時,陳灝端著餐盤,自然而然地坐到了我對麵。

“林老師,看起來心情不錯啊。”他笑著,語氣隨意,眼神卻帶著一絲探究。

“還好,就是對角色有點新想法,正在消化。”我保持著禮貌的微笑。

“哦?是因為昨晚和那位原作者蘇老師‘開小灶’了?”陳灝夾起一塊西蘭花,狀似無意地問道。

我的心微微一沉。訊息傳得這麼快?雖然視訊通話不算什麼秘密,但被這樣直接點出來,還是讓我有些不舒服。

“隻是針對劇本的一些細節,向蘇老師請教了一下。”我語氣平靜,沒有否認,但也沒有過多解釋。

陳灝笑了笑,壓低了些聲音:“林夕,不是我說你,有時候沒必要那麼較真。演員嘛,把台詞說好,情緒給到位,剩下的交給導演和剪輯。你跟那個作者走得太近,萬一她的想法和導演組有衝突,你夾在中間難做。”

他這話聽起來像是關心,但字裡行間卻透著一種“彆多事”的告誡。

我放下筷子,正視著他,語氣依舊平和,但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陳老師,謝謝提醒。不過我理解演員的工作,不僅僅是呈現台詞和情緒,更是理解和塑造角色的靈魂。蘇老師作為葉文婧的創造者,她的見解能幫助我更好地完成這個‘塑造’的過程。至於導演組的想法,我相信李導他們也是希望角色能儘可能立得住,有深度的。”

陳灝臉上的笑容淡了些,他聳聳肩:“行吧,你有你的想法。我就是提個醒,畢竟劇組是個複雜的地方。”

他不再多說,低頭吃飯。

我知道,這隻是開始。陳灝代表了劇組裡一部分人的看法——演員做好本職工作就好,過多地與“麻煩”的原作者牽扯,是不明智的。

但我並不後悔。對我來說,戲比天大,而角色的真實性,是戲的根基。

下午,這種潛在的矛盾似乎有了具象化的跡象。

編劇團隊發布了新一輪的劇本修改稿。我仔細閱讀後發現,關於葉文婧啟動危險實驗的動機部分,雖然採納了蘇晴“內在引力坍塌”的核心概念,但在具體情節設定上,卻增加了一段男主角通過監控發現葉文婧狀態不對,試圖勸阻並表達關心的戲碼。

這段戲,無疑是為了強化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聯動,迎合市場和cp粉的期待。從商業角度,可以理解。

但站在葉文婧的角色立場,這段“外界勸阻”,恰恰是蘇晴所說的“噪音”。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葉文婧獨自麵對真理、做出孤注一擲決定的純粹性和悲劇性力量。

我皺起了眉頭。

這似乎印證了陳灝的“提醒”。創作理念和商業考量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張力。

我該怎麼辦?像蘇晴那樣,直接提出異議?我畢竟隻是個演員,人微言輕。而且,直接對抗編劇和製片方的決定,並非明智之舉。

但如果不發聲,眼睜睜看著葉文婧的角色核心被一點點侵蝕?

我想起蘇晴在黑暗中顫抖卻堅定的聲音。她為了守護葉文婧,可以鼓起那麼大的勇氣。我呢?

猶豫再三,我決定采取一個更迂迴的方式。我找到執行導演,以討論表演細節為名,委婉地表達了我的顧慮。

“導演,關於新加的這場勸阻戲,我在理解葉文婧的心理狀態時有點困惑。在她那種‘內在引力坍塌’的極端狀態下,外界的勸阻,哪怕是來自男主角的關心,對她而言是否真的能產生決策層麵的影響?我擔心如果處理不好,會削弱她後續行動的決絕感和力量感。”

執行導演聽了,沉吟片刻:“你的擔心有道理。我會把你的意見反饋給編劇和李導。不過林夕,你也知道,有些調整是為了整體劇情的平衡和看點。”

“我明白,謝謝導演。”我知道,這已經是作為演員的我,能做的極限了。

結果如何,我無法預料。

但這種試圖守護角色完整性的努力,讓我覺得自己和蘇晴,在某種程度上,站在了同一陣線上。

這種隱秘的聯結感,衝淡了因為劇組複雜生態而產生的些許無力感。

晚上,我猶豫著,是否該給蘇晴發一封郵件,告知她劇本的這一調整,以及我微不足道的努力。

但最終,我放棄了這個念頭。

不能再給她增加額外的壓力和焦慮了。她為了這次視訊通話,已經耗費了巨大的心力。讓她暫時停留在相對安全的文字和有限通話的世界裡吧。

風暴,暫時由我來麵對就好。

我拿起筆,在蘇晴那份批註版劇本的新增戲份旁邊,寫下了自己的理解和試圖融入表演的、對抗“噪音”的小設計。

窗外的夜色濃鬱。

我知道,平靜的水麵之下,暗礁已然浮現。

而我和她,一個在台前,一個在幕後,都在這艘名為《星墟》的大船上,試圖守護著各自認定的、那顆名為“真實”的北極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