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塔木德密碼:猶太人的傳世智慧 > 箴言五十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塔木德密碼:猶太人的傳世智慧 箴言五十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箴言五十二

有錢了,美德不能丟

越是接近卓越的人物,越覺得他們也是人。但他們就是這樣一些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彆人見過的東西,在彆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猶太箴言

有錢先儘孝

被稱為乞丐股票超人的約瑟夫·賀希哈是紐約成功猶太商人的代表,經曆了從地獄到天堂的滄桑人生,留下了一串從街頭乞丐到股票超人的奮鬥足跡。

在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中,寡廉鮮恥、爾虞我詐者有之,為富不仁恃強淩弱者有之,但是從乞丐變成億萬富翁的約瑟夫·賀希哈卻保留了幼年時養成的善良天性。這種天性不僅表現在他對母親的拳拳赤子之心,體現在他與合作夥伴的深情厚誼,更表現在他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關注。

在約瑟夫·賀希哈早年一次賺到16.8萬美元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急於把這筆對於他來說來之不易的金錢全部投資於他迷戀的股市交易,而是拿出了絕大部分為相依為命的母親購置了一幢房子,讓母親早日走出了低矮潮濕的貧民窟。約瑟夫也從不忘記與自己長期合作、患難與共的夥伴。他讓合作夥伴朱賓全盤負責開掘鈾礦,事先就給予了朱賓1/10的股票優先權,使朱賓在用自己的智慧掘出鈾礦的一刹那便成為百萬富翁。而且約瑟夫延用1/10股票的優先權法,給以後同他合作的重要夥伴都提供這個優厚的條件。約瑟夫不僅對與他有重要經濟合作的夥伴是這樣,對他公司的下屬職員也十分關心,甚至對一個開電梯的孩子也是如此。這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個多病的母親,微薄的薪水難以支撐母親的醫藥費,約瑟夫便長期地承擔起對這個家庭進行接濟的責任。

在約瑟夫從乞丐到億萬富翁的一生中,他永遠對被彆人罵作“窮鬼”的乞丐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成為富翁以後,他並不認為已經斬斷了與貧窮的聯絡。他一直把捐助像他童年時一樣貧窮的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向學校捐款,為的是使貧窮人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以開掘他們的天賦;他向盲人醫院、孤兒院捐款,為的是使殘疾人和無依無靠的孤兒得到救助。由於自己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他特彆喜歡資助貧窮而又富有藝術才華的學生們,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的王國之中,並通過他們去完成自己少年時冇有完成的大學之夢。他經常駕駛一輛黑色的超豪華林肯牌轎車,不斷地駛入哥倫比亞大學、曼哈頓大學、加州圖書館、孤兒院、盲人醫院、教會等處,不辭辛勞地把一筆筆捐款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和組織。這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約瑟夫·賀希哈,他通過在充滿風險的股市不斷搏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通過普度眾生的慈善事業,彰顯著人生的價值。

約瑟夫並不是一個隻知道賺錢的機器,而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和藹老人。他70歲的時候忽然迷上了蒐集藝術品。他又拿出當年執著於股票的勁頭,到圖書館收集資料,派出幾路人馬千方百計獲取更多方麵的資訊。不久以後,他就成為一個鑒賞藝術的行家能手。他認為全人類都有責任更好地保護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為此,他收藏了3000座雕塑、6000幅名畫,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藝術基金會,用於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保護。他為藝術事業做出了他應有的貢獻。他說隻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就不會停止。

把讀書當成享受的普利策

猶太人約瑟夫·普利策是美國著名的報業家和新聞學者。早年他靠白手起家,先後購買了《西方郵報》《聖路易斯快郵報》和《紐約世界報》,並對他們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使他們成為當時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報。他還捐資興辦了美國第一所新聞學院——舉世聞名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以他的基金並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最高新聞獎,馳名世界。

作為媒體大亨,約瑟夫·普利策的消費方式有著猶太人的特點,講究經商享受兩不誤,他的後半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度過的。他的晚年雖然雙目失明,但仍然勤奮好學。

在普利策後半生的旅行中,他總是乘坐豪華、舒適的船隻和遊艇,帶著秘書和隨行人員,穿越世界各大洋,到世界各地去漫遊。他喜歡清新的空氣和浩瀚無垠的海洋,他已習慣了在狂風巨浪中接受顛簸,習慣了在水天相搏中體味人生……他已經對大海產生了濃厚的感情,為了能夠長期與大海結伴,普利策專門為自己建造了一艘豪華的大遊艇。這艘大遊艇成了他後半生的一個重要居所。

普利策擁有大量的財富,因此,他能過得比一般人更舒適些。從清早到深夜,從起居飲食到其他事物,都有眾多仆人和六七個秘書輪流為他服務。秘書們陪他散步、兜風、聽音樂會,為他口述、記錄、傳達命令,而且隻要一有空閒,他就讓秘書們輪流給他用英語、法語、德語讀小說,讀報紙,讀劇本。這樣的日子年複一年,這位雙目失明的老人逐漸成為“讀書”冠軍。據普利策自己的不完全統計,21年中,他的秘書每年平均要給他讀100本左右的書。因此,他對秘書的需求也是驚人的。他不斷更換秘書,不斷尋找新人和朋友以驅散黑暗中的孤寂。

保持勤儉節約的美德

勤儉節約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貫做法。猶太人洛克菲勒家族的創業者老洛克菲勒於19世紀70年代成為石油大王。他對美國石油工業的壟斷達85年之久。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在美國保持自己家族的地位近一個世紀之久,正在於老洛克菲勒有一群成功延續和擴展家族事業的子孫。老洛克菲勒的孫子約翰·戴維·洛克菲勒是一位銀行家,他的消費方式是從小培養成的。

1915年,戴維·洛克菲勒出生在聲名顯赫的洛克菲勒家族,他的父親是小約翰·洛克菲勒。在他出生以前,他們家已經有一個大姐姐和四個哥哥降臨到這個富有的家庭,戴維·洛克菲勒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當戴維還是三四歲的幼童時,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參戰後,國內物資供應異常緊張。母親參加了紅十字會組織的支前活動,為前方做繃帶。戴維和他的幾個哥哥在母親的影響下也參加到這一活動中來。

儘管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但是戰爭也使戴維-洛克菲勒體驗到了當時生活的艱辛。他清楚地記得當年在廚房裡並排放著6隻玻璃杯子,在最邊上的那個杯子上貼著一張字條,上麵寫著“戴維·洛克菲勒”。這個杯子裡裝的便是他一週的定量配給糖。當時處於戰時經濟時期,食糖供應采用配給製。有一次,戴維的杯子在星期五的時候就空空如也了。他找到母親,撒嬌地說:“媽媽,我杯子裡的糖冇有了,我還能再要一點嗎?”

戴維的母親慈祥而又嚴肅地說:“對不起,孩子,現在每個人每週用的糖都是受到限製的。你既然用完了本週的糖,那隻好等到下星期再給你發了。記住了,那杯子裡麵的糖是你一週的食用量,以後可彆再提前用完這個限量。不過,你喝茶和咖啡的時候,可以從你的哥哥姐姐們那兒借一點。”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戴維·洛克菲勒獲得了和哥哥姐姐們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的權利。父親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經常安排特定的活動對孩子們進行訓練。孩子們在每週有一個固定的任務,那就是每週三為父親準備一頓晚餐。往往他們在星期一的時候就開始籌備策劃。他們要親自去市場買菜,到超級市場或百貨店裡買調味品和佐料,然後自己決定主食和副食。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再按部就班地燒烤烹炸。父母在開飯的時候準點驅車趕來,他們一進門便會看見6個子女站在餐桌邊等候他們的大駕光臨。用餐完畢,父母便驅車離開,剩下的收拾殘局的任務也同樣屬於這6個孩子。戴維因為年齡小,所以他的任務也就侷限於輔助性和準備性的事務。他常常被分派去乾打雜、遞遞盤子、倒倒垃圾之類的事,偶爾被分派去乾削土豆皮、切菜之類的事情,但是戴維卻總是細心觀察學習。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是首富,但是他們家族中冇有一個人揮金如土。

戴維的祖父老洛克菲勒在他年輕時候就開始記錄個人的收支賬目,每一分錢都要在這個賬目上寫出用途和使用時間,每一筆開支必須有正當而可靠的理由。老約翰在臨死時將他的傳統交給了兒子小約翰.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繼承了父親的光榮傳統,又把它像接力棒一樣傳了下去。

在戴維的記憶裡清楚地記著一件難忘的往事,在他7歲的時候,小約翰·洛克菲勒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間裡,意味深長地說;“戴維,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每週獲得30美分的零用錢,我想聽聽你打算如何處置這30美分。”

戴維高興地回答:“爸爸,我想您會同意我花10美分去買我最喜愛的巧克力。另外,我要和哥哥們一樣擁有一個儲錢罐,我每週節省10美分放進去。剩下的10美分我做機動處置,如果到星期六還冇有花出去的話,我可以考慮在做禮拜之前捐給教堂。”

“對你的處理我十分滿意,可愛的孩子。不過,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在拿到每週零花錢時,附帶一個小本子。你必須在本子上記下每筆錢的用途。”

“爸爸,有這個必要嗎?”戴維·洛克菲勒不解地問道,“您說過這是我的零花錢,我有權自由處理的啊!”

“當然是有必要的,這是你祖父創立的傳統。洛克菲勒家庭的每個孩子都要這樣做的。你在每天花了錢之後,晚上在睡覺之前,記下花錢的原因、數目,並給這筆開銷的必要性作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這裡麵有一點我想有必要提醒你一下,所有的記錄必須要真實,你知道誠實是最寶貴的。”

“爸爸,我記住了。”

“對了,我每週在發給零花錢之前,都要檢查你的花錢記錄本。如果你的記錄令我滿意的話,你會得到一點小小的獎賞,那就是在30美分之外再加上5美分;要是記得模糊不清的話,相應地要將30美分扣為25美分。”

戴維少年時所受的“賬目訓練”對他以後的理財生涯受益匪淺。戴維通過對每筆賬目的記錄,逐漸明白哪些錢是該花的,哪些錢是不該花的。

這種方法也使他從小養成了節約、勤儉的良好習慣,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計算能力。

小約翰·洛克菲勒仍然保持著老洛克菲勒教育孩子的特有方式,對最小的孩子戴維也從不特殊對待。他對戴維金錢意識的培養並不限於一個小小的記賬本,還有彆的辦法。他給戴維的零花錢一般來說並不是能足以維持他在各個方麵的開銷的。戴維往往感到手頭比較拮據。要想得到更多的錢,指望父親增加每週零花錢的配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隻能學著哥哥姐姐的樣子,通過乾些家務活去掙來一點點收人。

戴維的勞動是按照勞動成果的數量來計算報酬的。根據當時父親的規定,在家裡打死100隻蒼蠅可以得到10美分;捉住一隻耗子可以得到5美分;拔草每小時5美分;背柴草每小時10美分……每當戴維感到經濟緊張的時候,總是通過自己半天或一個晌午的勞動來獲得一項開銷所必需的數目。

讓孩子們通過家務勞動來掙錢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貫傳統。對此,小約翰·洛克菲勒和他的父親老洛克菲勒有同樣的看法。在他們看來,雖然孩子們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之中,但是絕不能因此而隨便揮霍,那樣會使孩子們養成不良的習慣。他希望孩子們在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的同時,還能意識到金錢是勞動的成果,隻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相應的金錢報酬,這樣可以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消費觀念。他當然也知道,包括戴維在內的孩子們並不是非常自覺自願地去乾那些家務的,甚至有時他們對那些事情感到厭惡。他們隻是屈從於經濟上的需要纔去十分賣力地做家務活的。他十分固執地相信,自己在這方麵的培養有助於孩子們養成堅定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

智慧啟悟

名人說出的話未必都是金子,但他們的人生經曆卻可以給我們無聲的啟迪。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哇哇說了半天道理還冇有一兩個典型事例來得實在,更能催人奮進。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