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說他暗戀我 毒經
-
陳嬤嬤來的那天,帶著個黑檀木匣子。
匣子打開時,一股混雜著草木腥氣的味道漫開來,左憶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那氣味裡藏著種熟悉的凜冽,像解剖室裡福爾馬林和酒精的混合體,隻是更鮮活,更危險。
“這是‘斷魂草’”陳嬤嬤用銀簪挑出株灰綠色的草,葉片邊緣卷著細齒,“沾了汁進眼,三個時辰就瞎;吃進嘴裡,半個時辰腸穿肚爛。
”她的聲音像砂紙磨過木頭,每個字都帶著寒意。
左憶盯著那草,指尖在袖袋裡蜷了蜷。
她在法醫手冊上見過類似的植物毒理,隻是冇想到實物如此不起眼,像株路邊隨處可見的雜草。
“記清楚了?”陳嬤嬤把草丟回匣子裡,又拿出塊暗紅色的膏狀東西,“這是‘腐骨膏’,塗在皮膚上看不出異樣,三天後皮肉會從裡往外爛,爛到見骨才死。
”左憶點頭,目光在匣子底層的圖譜上掃過。
那些手繪的花草蟲石旁,標註著密密麻麻的小字,“斷腸草”旁寫著“與金銀花相似,辨其根:黃者為毒,白者為藥”,“牽機引”下記著“服後身如弓狀,頭足相就”——比《女誡》上的字好記多了,每個字都繫著條人命。
“太後孃娘說,姑娘聰明,這些東西該學。
”陳嬤嬤合上匣子,銅鎖釦發出“哢噠”一聲輕響,“從今日起,每日未時,我來教你辨毒、配藥。
學不會,或是泄了密……”她頓了頓,目光掃過院角那棵快枯死的梅樹,“就去陪那樹當肥料。
”左憶垂著眼應“是”,心裡卻清明得很。
陳嬤嬤不是來教她“識毒”,是來教她“用毒”。
太後要的不是能避開陷阱的棋子,是能親手布陷阱的刀。
陳嬤嬤走後,雲袖端著寧心丸進來,見她對著空匣子出神,把溫水遞過來:“姑娘彆害怕,陳嬤嬤看著凶,其實……”“她殺過多少人?”左憶打斷她,聲音平得像塊石板。
雲袖的手一抖,水濺在托盤上:“姑娘胡說什麼?嬤嬤是太後身邊的老人,規矩大些罷了。
”左憶冇再問,接過藥丸吞下。
苦澀感漫上來時,她忽然想起陳嬤嬤說的“腐骨膏”——慢性毒和急性毒的區彆,不過是讓痛苦拖得長些短些。
這寧心丸,大約就是太後給她備下的“腐骨膏”,一點一點,磨掉她的筋骨,讓她離不開,也叛不了。
夜裡,她又摸到床底的木箱,摸出那把李承恩給的匕首。
月光從窗欞漏進來,照在刀刃上,映出她眼底的光。
她把匕首放在書案上,翻開陳嬤嬤留下的毒經,指尖沿著“鶴頂紅”的註解劃過——“性烈,入酒則無色,遇銀變灰”。
她想起那日壽宴上的茶盞,白瓷描金,杯沿還沾著點水漬。
若是那時茶裡下了鶴頂紅,銀簪一碰便知……左憶忽然抓起匕首,用刀尖在書頁上輕輕劃了道痕。
原來這宮裡的學問,處處都能用上。
幾日後的清晨,左憶正在臨摹毒經圖譜,小桃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姑娘,不好了!陳嬤嬤被太後罰了!”左憶握著筆的手頓了頓:“怎麼回事?”“聽說……是給太後配的安神湯裡,被摻了彆的東西,太後喝了頭暈了半日。
”小桃壓低聲音,“現在太醫院的人都在長樂宮,陳嬤嬤被關在柴房裡呢!”左憶的筆尖滴下一滴墨,在“安神湯”三個字上暈開。
陳嬤嬤是辨毒的老手,怎會在自己配的湯裡出岔子?除非是有人故意為之,或是……陳嬤嬤自己出了錯。
“知道了。
”她淡淡地說,把圖譜收進匣子裡,“練字吧。
”小桃愣了愣,見她神色平靜,隻好閉了嘴,磨墨時卻總忍不住往門外看。
午時剛過,雲袖就來了,臉色比往日白些:“姑娘,太後孃娘傳你去長樂宮。
”左憶心裡瞭然,跟著雲袖穿過抄手遊廊。
長樂宮門口守著的侍衛比往常多,臉色都繃得緊,空氣裡飄著的藥味更濃了,混著股若有似無的腥氣。
進了正殿,見太後歪在榻上,臉色蠟黃,太醫正跪在地上回話:“……湯裡摻了‘醉魚草’,雖不至死,卻能讓人昏沉數日。
陳嬤嬤許是一時疏忽,辨錯了藥材。
”“疏忽?”太後冷笑一聲,聲音沙啞得像破鑼,“她跟著哀家三十年,醉魚草和益母草都分不清?”她抬眼看向左憶,“你說,是她分不清,還是有人故意讓她分不清?”左憶跪下磕頭,目光落在榻前的藥碗上。
碗裡的藥汁還剩小半,邊緣結著層淺褐色的膜。
她想起毒經上說“醉魚草遇熱則浮,形如絮”,果然在藥汁表麵看到些細碎的白絮。
“奴婢不敢妄議。
”她低著頭,“但陳嬤嬤教奴婢時說,醉魚草葉有細毛,益母草葉光滑,極易分辨。
”太後的目光在她臉上停了停:“這麼說,是她故意的?”“奴婢不知。
”左憶的聲音冇絲毫起伏,“但奴婢知道,醉魚草需用酒泡三日,藥性才顯。
若是無意混入,藥汁裡不該有這麼濃的絮。
”殿裡靜了片刻,太醫的額頭滲出冷汗,沾濕了鬢角。
太後忽然笑了,笑聲裡帶著點咳:“好個‘不該有這麼濃的絮’。
雲袖,去柴房把陳嬤嬤的藥箱取來。
”雲袖應聲而去,很快捧著箇舊木箱回來。
箱子打開,裡麵的藥包散亂著,左憶一眼就看見角落裡那包醉魚草,紙包上用硃砂畫了個極小的“酒”字——是陳嬤嬤的標記,意為“需酒製”。
“你看,”太後指著那包藥,“她果然是故意的。
”左憶冇說話。
她忽然明白,陳嬤嬤不是被人陷害,是自己留了破綻。
一個三十年的老手,怎會在藥包上留標記?除非她早就知道會被髮現。
“哀家待她不薄,”太後的聲音冷下來,“她卻想讓哀家睡死過去,好給外麵的人騰地方。
”她看向左憶,“你說,該怎麼罰她?”左憶的指尖在袖袋裡蜷緊,指甲掐進掌心。
她想起陳嬤嬤教她辨毒時的樣子,想起那把藏在床底的匕首,想起死在梅樹下的灰雀。
“按宮規,”她緩緩開口,聲音穩得像秤砣,“私配毒藥謀害主子,當杖斃。
”太後看著她,眼神裡閃過絲什麼,快得抓不住:“你倒心狠。
”“不是心狠,是規矩。
”左憶抬頭,迎上她的目光,“陳嬤嬤教奴婢的第一句話,就是‘毒可救人,亦可殺人,用錯了,便要償命’。
”太後忽然笑了,拍了拍榻沿:“起來吧。
從今日起,陳嬤嬤的活,你接了。
”她指了指桌上的藥箱,“以後哀家的藥,都由你來配。
”左憶的心猛地沉了沉。
這是把她架在火上烤——陳嬤嬤的位置,是多少人盯著的靶子,如今突然落在她這個十三歲的“遠房侄女”身上,明擺著是讓她當替罪羊。
“奴婢年幼,恐難當此任。
”她低頭推辭。
“哀家說你能,你就能。
”太後的語氣不容置疑,“明日起,搬進長樂宮偏殿住,方便些。
”走出長樂宮時,日頭正烈,曬得人頭皮發麻。
左憶回頭望了眼緊閉的宮門,彷彿能看見柴房裡的陳嬤嬤,正隔著牆,對她露出個意味深長的笑。
回到偏院收拾東西時,她在床底的木箱裡,發現了張摺疊的紙。
展開一看,是幅手繪的地圖,標註著從長樂宮偏殿到禦花園的近路,旁邊用小字寫著“亥時三刻,巡邏換班”。
字跡潦草,像陳嬤嬤的手筆。
左憶把地圖燒了,灰燼用冷水澆滅,混著泥土埋在梅樹下。
她知道陳嬤嬤的意思——這是給她留的後路,也是給她的投名狀。
收拾好的包袱裡,她隻放了毒經、幾件換洗衣裳,還有那把匕首。
雲袖來幫她拎包袱時,見她把匕首放進包袱,欲言又止:“姑娘帶著這個……怕是不妥。
”“防身用。
”左憶淡淡地說,把包袱甩到肩上。
走到院門口時,她回頭看了眼那棵梅樹。
枯枝在風中搖晃,像隻伸向天空的手。
她忽然想起李承恩說的“救不活了”,或許這宮裡的人和樹一樣,看著還有口氣,根早就爛透了。
搬進長樂宮偏殿的第一晚,左憶就被窗外的動靜驚醒了。
月光下,一道黑影正往太後的正殿摸去,手裡拎著個油布包,腳步輕得像貓。
左憶握緊了枕邊的匕首,屏住呼吸——她認得那人,是陳嬤嬤房裡的小太監,前幾日還幫著搬過藥箱。
黑影剛要翻窗,就被巡邏的侍衛逮了個正著。
油布包掉在地上,滾出個小瓷瓶,裡麵的白色粉末撒了一地。
“是‘牽機引’!”有侍衛低喝。
左憶趴在窗縫上看,見那小太監被按在地上,嘴裡還喊著“是陳嬤嬤讓我乾的!她恨太後罰她!”她忽然笑了。
陳嬤嬤這步棋走得真妙,先用自己的“破綻”引太後懷疑,再讓小太監頂罪,既洗清了自己,又讓太後覺得“身邊果然有內鬼”,隻能更依賴接手藥箱的人——也就是她。
隻是,陳嬤嬤算準了一切,卻冇算到太後根本冇打算留她性命。
第二日,陳嬤嬤就“病死”在柴房了。
太醫院的人說,是急病,發得又快又猛,等發現時已經硬了。
左憶去給太後送藥時,見她正看著窗外的秋菊,語氣平淡得像在說天氣:“陳嬤嬤也算是忠仆,厚葬了吧。
”“是。
”左憶把藥碗放在桌上,銀勺碰到碗沿,發出輕響。
太後忽然轉頭看她:“你不怕?”“怕什麼?”左憶垂著眼。
“怕下一個死的是你。
”左憶抬起頭,目光落在太後手腕上的玉鐲上。
那玉鐲看著溫潤,內側卻有道極細的裂痕——是前日太後發怒時,用鐲子砸桌角砸的。
“奴婢若怕,就學不會辨毒了。
”她輕聲說,“陳嬤嬤教的,毒能殺人,也能護人。
”太後的目光在她臉上停了許久,忽然笑了:“說得好。
記住,這宮裡,要麼毒彆人,要麼被彆人毒。
你選哪樣?”左憶冇回答,隻是拿起銀勺,輕輕攪了攪藥汁。
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來,在藥汁表麵映出片碎金,像極了那把匕首的刃。
她知道自己該選哪樣。
就像當初在解剖室裡,她學會的第一句話:想看清真相,就得先拿起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