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唐奇譚 > 第一千一四十五章 驚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唐奇譚 第一千一四十五章 驚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而在快刀斬亂麻式的清理了,東宮所屬和行駕中的暗子和眼線,又完成後續祭禮和朝見。踏上回程的太子李弘,也像是放開了心懷,以及某種無形約束;主動與江畋探討起高宗及天後的一係列施政得失。

因此,話題很容易就轉到了,高宗數十年專斷朝綱,剛愎拒諫的後果和代價上。對此,江畋當然不會和他客氣什麼;直接把後世史書上的諸多評價」前賢為後愚廢。」「溺愛衽席、貽禍邦家」都給搬出來。

甚至就連後世那位大名鼎鼎的教員,也做過類似的讀史筆記:「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直接將三人都批評到了,不過江畋的重點不在此:

「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朝野上下隻允許一種聲音存在。」

「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一種謊言。所區彆的,隻是上下一致達成默契的巨大謊言,來維係這國家的統治;卻又怎麼可能長治久安的延續下去?所以,一旦有人撥亂反正,必然是人心所向。」

「畢竟作為天朝上國,數以萬千的臣民,又怎麼可能讓人事事滿意,毫無異己之聲呢?更不可能出現野無遺賢這種事,那就意味著變相的內外隔斷,上下流轉不暢。以未來你那位嗣子的天寶末年為例。」

「殿下以為,究竟是怎樣的自信與傲慢,才會讓一個達到鼎盛之際的王朝,對於赴京趕考的十數萬天下士子一概不錄;回頭就對天子標榜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