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兄為贅 第97章 亂薦
辰帝想也不想再次回絕太子。
太子聲淚俱下:“父親,這些年兒子也沒少苦練本事,但苦練再多有什麼用,還是得實踐啊!您永遠不放人,兒子永遠也長不大,以後又如何獨當一麵,如何治國?”
“太子說的是,陛下不如讓太子去試一試。”謝家家主也開口了。
“怎麼試,他有試錯的成本麼?一試就出事怎麼辦!”
“陛下英明,流寇並非普通人,在下的千名精銳都铩羽而歸,太子初出茅廬又如何是對手。”玉昆適時倒油:“本公剛去訓兵回來,手中精銳正是驍勇待戰時,本公不怕世人嘲笑,隻求能將公主迎回!”
“玉公的兵在荊州,距離京口尚有距離,不如出我義興水軍,速度更快!”
“既然這樣,那咱們再折中折中,我從玉公手裡要3千精銳,用玉公的精銳去打流寇,這樣總行了吧?”
“周氏也願出三千水軍供太子調遣,隻盼太子能順利繳殺流寇,迎回公主。”
……
堂上七嘴八舌,氛圍熱烈到了極點。
辰帝頭疼地抱著腦袋:“你們不要再說了行不行。”
“父王,姑母還等我們去營救啊!”
“陛下,請您快些定奪,莫要再耽擱了!”
眼看眾人都在逼迫,辰帝無奈攤手,就在這時候太子撲通跪了下來。
“父王,兒臣求您了!讓兒臣為您分憂吧!兒臣定然會把事情圓滿解決!”
“你要如何解決?”
“玉公不是說了嘛,他的三千兵剛剛訓好正是待命之時,周司馬也說可以調兵,這麼多能人護送,難道兒臣還能出事不成!”
“太子,本公可沒說要借兵。”
“如果玉公不借,我隻能向周司馬借了,論功行賞時玉公可彆後悔。”
司賢的話讓玉昆皺眉:“太子休要胡鬨,剿匪並非小事若是有任何差池,不僅僅是太子受傷就連公主也會受牽連!”
“正是因為姑母在他們手中,我更不會胡亂行事,我會用我的命守護姑母。”
“不用說那麼多了,玉大將軍,你直接派三千精銳去增援。”
“那主帥?”
“主帥仍舊是玉澄,他隻是因為人數不夠援兵不足才失利而非個人能力不足,隻要派足夠多的兵士與他,想必他一定能順利完成救援的。”
辰帝難得聰明瞭一回:“至於玉大將軍,你就與我一塊在建康等候好訊息吧,太子你也彆亂動,好好在宮裡等訊息!”
“退朝!”
生怕這些人還要嘰歪,辰帝快速喊了退朝,而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玉昆默默看了一眼壞他好事的司賢,甩袖而去。
朝中大臣也大都跟著玉昆離開。
周司馬上前一步想將司賢扶起,司賢卻擺了擺手自己站起來。
周司馬仍舊熱絡,如同長輩般叮囑提點。
“太子救公主心切,臣能理解,但也請太子小心些,畢竟玉公權勢滔天,若是讓他誤會太子想與他搶功,那就不好了。”
“多謝周司馬提點。”
“臣是陛下一手提攜,為陛下為太子肝腦塗地是應該的,以後太子有需要到周氏的地方儘管說,我們周氏當仁不讓。”
“還是周司馬好啊,不像玉公,我借他兵馬也隻是為了救人,他卻整得我要卸他虎符似的。
三千人而已,對他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真小氣。”
“玉公對兵權是看得比較重。”周世家主趁機踩幾腳。
司賢再次錯失領兵的機會,隻能望著京口方向歎氣。
……
說回京口郊區,這一晚玉澄等裴徹睡下後,偷偷差遣三百人外出尋找公主下落。
主打一個小心翼翼千萬不要驚動裴徹。
本尊在營帳裡翻了個身,繼續睡覺。
如果真是流寇藏的人,玉澄如此做或許有用,但人是義父藏的,除非義父主動放出來,否則不可能找得到人。
玉澄所做一切不過是白搭。
玉澄可不知道他的算計都在裴徹預料中,此時正得意地等待玄甲部曲傳來好訊息。
……
翌日。
雲昭醒得早,出帳篷時陡然看到玄甲部曲陸續歸來,他們身上都頂著露水,也不知忙什麼去了。
雲昭隻覺得奇怪,正在這時候隔壁傳來熟悉的聲音。
“你們昨晚有收獲麼?”
“呃……回稟郎君,沒有……”
“辛苦了。”
裴徹似笑非笑。
玄甲部曲則灰溜溜地跑了。
主要是他們在出發前被長官耳提麵命不能讓裴徹知道。
結果出發時確實沒驚擾,回來了裴徹卻在營帳邊蹲守。
早知道他們就不要走這邊了。
不過,幸好裴徹不像玉澄,沒完沒了地揪著人不放。
他隻是問了兩句,就很有分寸地放人。
大夥忍不住鬆一口氣。
他們也沒透露啥重要的訊息,想來大統領應該不會介意的……
再說了,沒找到人也是不爭的事實,郎君遲早會知道。
隻要大夥不要傻乎乎地跟大統領說小郎君找他們問話應該沒事的。
部曲們一邊想一邊開溜。
雲昭的帳篷就在裴徹旁邊,故而她吃了裴徹的便利,不費吹灰之力就知道了部曲們的動向。
說來玉澄也真是夠見外啊,竟然偷偷瞞著他們派部曲出去找人。
不過這也符合玉澄的行事作風。
雲昭沒多說,正打算假裝什麼都不知道,閃身去洗漱,結果就敏銳覺察到有道銳利的視線掃來。
她下意識抬頭,便看到裴徹。
雲昭咧嘴,尷尬地笑了一下。
“郎君,早。”
裴徹也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算做回應。
就在這時,馬蹄聲由遠及近。
兩人同時往外看,隻見一個信卒踏著晨曦匆匆而來。
他飛身下馬,抓著手中的信箋一路往裡衝。
“聖旨到!”
裴徹雲昭一挑眉,飛快放下手中的活計,往主帳去。
此時玉澄也匆匆起身了。
他與裴徹雲昭龐無憂同時跪下接旨。
“陛下口諭,增派三千玄甲部曲與玉澄大統領,速將北固山流寇蕩平,迎回長公主,欽此!”
這道聖旨最高興的人莫過於玉澄。
在他的預想中,陛下必定會增派人手的,隻是陛下也會派新的人來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