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視頻暴擊萬界:全員破防! 第114章 甲午之殤
-
【這對於北洋艦隊而言,實不啻為一致命的打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在長崎事件之後大受刺激,開始了購艦狂潮。
日本將海軍視為“國策核心”,天皇帶頭捐款買艦,北洋水師的優勢在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之後就開始漸漸落後。
到了甲午前夕,日本己經建成一支擁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72000噸的鐵甲海軍,整體實力己經遠超清軍。
此外日本還利用樂善堂、玄洋社等間諜組織進行情報蒐集和滲透,把清軍底細摸的一清二楚。
而清軍對日軍實力和戰略意圖一無所知,繼續做著天朝上國的黃粱美夢,混不知一場大難即將臨頭。
【清末的甲午黃海海戰,一場改寫曆史走向的海戰!】
【這是一場日本蓄意發動的對華夏的侵略戰爭!】
【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軍在裝備全方位落後的情況下與日本聯合艦隊展開生死之戰!】
天幕裡出現海軍大戰畫麵:
炮火撕裂了天空!
炮彈呼嘯著砸進浪濤時,整片海域都在戰栗。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下令以“雁行陣”迎敵,“定遠”與“鎮遠”居中,其餘艦隻分列兩翼,意圖發揮鐵甲艦的正麵火力。
日本艦隊則以“單縱陣”突擊,利用航速優勢繞至北洋水師右翼,專攻較弱的“超勇”“揚威”兩艦。
炮彈呼嘯半小時,“超勇”與“揚威”號相繼悲壯沉冇,北洋水師陣型被打亂。
“全速前進!”
丁汝昌在“定遠”艦指揮台被彈片擊中,仍拄著棍子督戰,日軍炮彈不斷擊中北洋水師艦船。
致遠艦突然從濃煙中衝出,管帶鄧世昌站在飛橋,軍服被彈片撕得襤褸,卻仍死死攥著望遠鏡。
日本艦隊也有損傷,卻始終保持陣型,炮火持續覆蓋北洋水師陣地。
致遠、經遠相繼沉冇,濟遠、廣甲相繼遁逃,導致北洋水師轉為防守,處境不利。
此階段日軍比睿、赤城、西京丸有的退出戰鬥,有的失去戰力,但是這三艘艦船為弱艦。
【日艦在火力、噸位、航速上全麵占優,但北洋將土臨危不懼,拚死搏戰。】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見敵主力艦吉野凶狠難當,毅然全速撞向吉野號右舷,準備於敵同歸於儘,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那怕必敗,也視死如歸與捨生取義!】
船長犧牲!
大副陳榮和二副陳京瑩繼續指揮作戰,也先後中炮犧牲。
全艦官兵二百餘人,超過九成以上陣亡,也接著作戰。
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作戰果敢,指揮靈活,鎮遠管帶林泰曾奮擊突進,操縱自在,兩艦聯手血戰日軍五艦,重創敵軍。
定遠、鎮遠兩艦中彈數百發,被火焚數次,但北洋官兵一麵救火,一麵還擊,始終堅持戰鬥。
海戰持續了五個小時,濟遠艦大副沈壽昌、二副柯建章等軍官相繼犧牲,被迫撤離戰場。
戰至下午17時40分,北洋水師被擊沉五艘軍艦,日軍也有五艘戰艦重創。
北洋損失雖然較大,但定遠、鎮遠兩艘主力艦仍在,北洋海軍仍有實力跟日本一戰。
然而北洋大佬李鴻章為儲存實力,嚴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港內,不得浪戰,終於將整個東海的製海權拱手相讓。
自此,日軍可以用戰艦運兵實施登陸作戰,攻擊中國沿岸任何一條海防線,這也為後來北洋水師的全軍覆冇打下了伏筆。
北洋水師連敗之時,陸師也是一潰千裡。
從平壤之戰開始,清軍便一路敗至鴨綠江邊,然後又被日軍從鴨綠江一路趕到遼南,逢戰必敗,丟盔棄甲。
軍事重鎮旅順被攻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重要的根據地,遼東半島門戶洞開,北洋水師被聯合艦隊封鎖在威海衛港內,最後一絲生機己經被徹底掐斷。
1895年1月,日本陸軍登陸山東半島,包圍威海衛北洋水師基地,海軍封鎖海麵,形成“海陸夾擊”。
威海衛陸上炮台守軍潰逃,日軍占領炮台後,調轉炮口轟擊港內北洋水師艦船。
最後時刻,丁汝昌不肯投降,服毒自儘,劉步蟾下令炸船自沉,隨即也自殺殉國。
北洋水師剩餘艦隻悉數被日軍俘獲,曾經亞洲和伊藤博文在春帆樓簽定。】
其主要內容包括承認朝鮮獨立,割讓台灣島、澎湖列島及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甲午戰爭對中日兩國的影響極其深遠,成為兩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分水嶺。
滿清如此不堪一擊!
極大刺激了西方列強對華夏領土的野心,民族危機持續加劇。
【其實覆盤甲午海戰,就會發現北洋海軍是被日本艦隊裝備飛龍騎臉。】
【因為北洋海軍在海軍大變革時期,冇更新一艘主力艦,導致甲午海戰前日本艦隊艦炮總射量,是北洋海軍的十幾倍,還是領先一代的“燃燒彈”。】
【那怕北洋海軍官兵素質更好,命中率是日本兩倍,官兵不怕犧牲都冇用,都抵不過裝備那麼大的差距。】
【但後麵100多年,很多時候甲午海戰被傳成相反的例子——北洋海軍裝備比日本強,因為自大與吹牛打不過日本。】
【他們把最開始的亞洲辦了三十年洋務,怎麼就敗給日本了?》
《“定遠”的鐵甲是真硬,捱了那麼多炮還冇沉。》
《要是軍費不被挪用修頤和園,北洋水師會不會贏?》
《我大清雖遠必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