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視頻暴擊萬界:全員破防! 第77章 熙陵幸xx小周後圖
-
天幕又徐徐展開了新的視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華夏文學史上,若論“流傳千古的大詞人”,他必是繞不開的一座高峰。】
【王國xx維評其為:“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開創以詞抒寫人生巨痛的先河。】
【其詞突破晚唐花間派格局,將個人悲劇昇華為人類共通的亡國之痛、生命之惘,影響後世詞風。】
【他的一生是錯位的傳奇:無心政事卻被迫稱帝,終以囚徒之身成就“詞帝”之名。】
【其詞作的血淚真摯,使他這個亡國之君在文學殿堂獲得永生。】
恰如後人評價:“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他本是南唐後主,一個誤坐龍椅的詞人。
卻用筆墨將帝王的孤寂、亡國的痛徹、人生的荒誕,寫成了詞史上最動人的絕唱——他不是為帝王而生,而是為詞而生。
巨幅光影開始播放他的一生:
畫麵從他幼年開始,那個在兄長威壓下戰戰兢兢讀書的少年。
當看到自己被推上皇位的那一刻,自嘲地笑了,笑聲中帶著無儘的苦澀。
隨著畫麵推進,大周後的身影出現。
他的眼神瞬間柔和,彷彿又回到了那段與大周後琴瑟和鳴的美好時光。
他們一同修訂《霓裳羽衣曲》,在月光下吟詩作畫,那時的日子,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
大周後心地善良,富有愛心,舉止優雅,容貌美麗,宮女們都很羨慕她,紛紛模仿她的舉止。
李煜多次讚頌大周後的美貌和氣質,如煙輕麗服,雪瑩修容,範月、高髻淩風等。
李煜與大周後恩愛無比,他們育xx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但可惜大周後生病去世了。
儘管李煜最終冇有挽回大周後的生命,但他為了彌補過錯而為愛妻寫下了多篇悼唸的詩詞,其中最長的一篇,名為《一斛珠(曉妝初過)》,感人肺腑,流芳百世。
在大周後生病期間,大周後妹妹周氏前來探望,這也是妹妹第一次與李煜接觸。
病重的姐姐,把夫君餘生交給妹妹照顧。
據說李煜與周氏在一起時,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詩詞,他所寫的《菩薩蠻》就是描述兩人情景。
三年後,周氏取代了大周後的地位,成為了南唐的小周後,所有大臣都要給李煜寫賀書。
但一些大臣在賀書中公開挖苦小周後,指責她與姐夫通xxx奸,甚至還說她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姐姐。
而李煜則因為自覺理虧,隻好保持沉默,冇有為小周後辯護。
公元974年的十月,宋軍突破長江,11月又擊敗了南唐的水軍。
李煜也隻得開始招兵買馬、囤積糧食,但這己經晚了,南唐的覆滅也隨之到來。
李煜按照北宋的要求,帶領臣子、眷屬到開封覲見趙匡胤。
李煜被趙匡胤冊封為“違命侯”,小周後也被冊封了一個帶有侮辱性的名字“鄭國夫人”。
宋人王銍《默記》中說:“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後主多婉轉避之。”
趙光義召見眾命婦進宮朝覲,並假皇後口諭強留小周後在宮中。
從元宵佳節入宮覲見,正月將儘才被放出,在這十五天中,趙光義一首糾纏著小周後。
行則並肩,寢則疊股,常人不堪忍睹。
趙光義不僅常常調戲小周後,傳聞中更為變態的是還要找來宮廷畫師,將“臨幸”小周後的場景臨摹下來,後來被題為《熙陵幸xx小周後圖》。
小周後本是個如清新李花的女子,真實名字不見於史冊,卻捲入到了這麼一起不明不白的“不雅畫作”裡。
後人除了歎一聲紅顏薄命,又能如何?
《宋史新編》等史籍在李煜死後不久,小周後也跟著殉情了,死的時候才28歲。
在後世網上,這是趙光義最大的黑點之一。
這麼一幅“千古名畫”,它是曆史上著名的“豔xxx照門”。
它讓南唐後主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成為綠帽王之一。
關於這幅《熙陵幸小周後圖》第一次出現的時間己經無法考證,相傳北宋宰相文彥博在筆記中曾記載自己是親眼見過此圖的。
明代也有個文人叫沈德符稱自己見過此圖,他在《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中記載:
“偶於友人處,見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頭戴襆頭,麵黔色而體肥,器xx具甚偉。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
“蓋後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雲:‘每從諸夫人入禁中,輒留數日不出,其出時必詈辱後主,後主宛轉避之。”
而明代姚叔祥寫的《見隻編》對也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述:
“餘嘗見吾鹽(浙江海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後》粉本,“後戴花冠,兩xx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xx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
更有甚者,在沈德符的記錄中,這幅畫上竟然還有題跋,也就是古人製造的“彈幕”,為了顯示自己曾經看過這幅畫。
這其中,元代詩人馮汝霖的題跋最為印象深刻:
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
怪底金風衝地起,禦園紅紫滿龍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