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視頻暴擊萬界:全員破防! 第97章 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飽飯
-
三國時空。
“這纔是真賢士。”劉備喃喃道,指尖無意識地摳著衣服。
“此人衣不如縣吏,食不如裡正,卻能讓天下無饑。”
“現在世道動不動天災,百姓易子而食與流民千裡乞討——若有袁公這樣的人,何至於此?”
諸葛亮點了點頭,眼眶泛紅:
“天幕上臣六出祁山,敗多勝少,看情況皆因糧道斷絕。若有此稻,畝產千斤,蜀地一季收成便夠十萬大軍三年之食,何需困守祁山、累死將士?”
諸葛亮突然起身,對著天幕深深一拜。
“亮不如也。”
接著,諸葛亮對劉備說道。
“主公,我們求賢若渴,求的該是這樣的人——不求他運籌帷幄,隻求他讓蜀中百姓倉廩實。”
“我們要設‘農科’,選學者與農夫中聰慧者入學,專門研究稻種改良。”
“然後在城外辟試驗田,就算一年出不了神稻,那10年呢?”
東漢末年時空。
當看到袁隆平在饑荒年代說“糧食不夠,再好的醫生也救不了人”時,張仲景手中的藥杵突然停在石臼上。
張仲景望著天幕,聲音裡帶著敬佩。
“我治一人之病,他治萬人之饑。”
“瘟疫多起於饑荒——百姓啃樹皮、食草根,腸胃受損,疫病才趁虛而入。袁公讓百姓有飽飯吃,就是最好的‘治病’。”
當畫麵切到雜交水稻推廣後,某地饑荒減少、疫病下降的數據時,張仲景突然對弟子們道:
“把袁公的事記在《金匱要略》後:上醫醫國,其次醫人。袁公以稻醫饑,救萬民於羸弱,此謂上醫。”
天幕裡冇有金戈鐵馬,冇有霓裳羽衣,隻有一片稻田,和一個彎腰找稻種幾十年的身影。
這讓各朝各代的宮殿、茅廬、田埂上,無數人敬佩萬分。
【2021年5月22日的長沙,載著袁院士遺體的靈車從湘雅醫院駛出時,整座城市都按下安靜鍵。】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院士逝世,全華夏人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空缺!】
【舉國同悲!】
【“袁爺爺,一路走好!”無數長沙市民夾道送彆袁隆平院士。
細雨中的長沙街頭。
悲痛、肅穆
在長久的鳴笛聲中
一聲聲“袁老走好!”
讓人聽了心碎不己
人們的臉上
都佈滿了淚痕。
【是誰填飽了我們的肚子或穩定了糧食貯備?】
是誰讓我們端牢了手中的飯碗?
是他,是那個一生與水稻相伴的他!
在華夏乃至全世界
袁隆平院士都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偉大科學家
我們永遠記得
他曾對我們說過這些話
他的離去
留給人們無儘的悲痛和思念
讓無數人為之落淚
他的逝世!
讓無數熱愛他的人萬分悲痛
但他的精神、他的事業、他的遺誌
有無數拚搏的華夏人
去發揚、去光大!
“他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夢:水稻比高粱還高,籽粒比花生還大,他就那樣坐在稻穗下乘涼。”
彈幕與視頻:
《袁老走好!》
《餓殍己絕,聖人迴天!》
《開雜交水稻之路,奠人民溫飽之基,將鹽田變稻田,以凡胎**,築就百世之功,以粒粒香米,撐起大國飯碗。袁老走好,吾輩繼續向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小教師的時候,己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
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隻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
他畢生的夢想,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袁爺爺一路走好!》
《後來者將接過您的草帽,在每寸土地播種星光。》
《還有人造謠他買豪車,事實上是2008年湖南車展上,他因好奇觸摸了一輛價值60多萬萬元的奔馳slk3000k敞篷車,但該車並非他個人購買,而是車展展品。
他本人車輛多為國產普通車型,包括奇瑞、沃爾沃等品牌,價格普遍在5萬至10萬元區間。
他本人曾表示科研工作不需要豪華車輛,2013年購買的代步車僅花費8萬元。》
《造謠的人太過分了,在一個快要家家戶戶有車,車價普通十幾二十萬的時代,彆說間接“養活億萬人”的聖人開5-10萬的車,那怕開60多萬的車算什麼?大城市一間普通的籠子屋就上千萬了》
《90後曬爺爺回憶:幾十年前年他隻喝粥水,就為省點槽米給孫輩,(配圖現代食堂免費加大白米飯招牌)。》
《袁爺爺,謝謝您的付出,願你在天堂快樂!》
袁隆平院士的音容笑貌、他在稻田裡辛勤勞作的身影,以及雜交水稻從培育到豐收的曆程,徐徐播放。
讓古往今來的人們,目睹這位偉人的離去,感知他為世間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功績,目光中滿是惋惜與敬意。
這位來自後世的袁院士,以一己之力,贏得了各時空的人敬重。
大家覺得其功績之偉,當真可與傳說中的神農氏相媲美。
天幕中,袁隆平院士講述著自己的夢想:“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飽飯。”
好一個偉大的夢想!
此人之胸懷,當真令人欽佩。
這和聖人有什麼區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