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社死到各朝各代了 第163章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潼關失守,安祿山叛軍勢如破竹,很快兵臨城下。”】
【“七十二歲的唐玄宗李隆基,倉皇如喪家之犬,隻得帶著楊貴妃、楊國忠、皇子皇孫及數千禁軍,放棄都城,狼狽西逃,美其名曰‘幸蜀’。”】
【“當一行人逃至馬嵬坡時,長期積累的憤怒、恐懼與絕望,終於在護駕的禁軍中爆發了!”】
【“士兵們饑疲交加,將所有的怨氣都對準了這場禍亂的源頭——宰相楊國忠和其族妹楊貴妃。”】
【“他們認為,正是楊國忠的專權誤國、楊貴妃的‘紅顏禍水’,才導致了這場幾乎亡國滅種的大難!”】
【“在禁軍將領陳玄禮的暗中煽動和組織下,士兵們嘩變,包圍了唐玄宗暫住的驛站,群情激憤,刀槍出鞘,高聲要求處死禍國殃民的楊氏兄妹!”】
【“貴妃迷惑聖上,致使奸佞橫行,禍亂朝綱,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謝天下!”】
【“麵對隨時可能徹底失控、危及自身性命的軍隊,唐玄宗不得不做出選擇。為了平息眾怒,保全自己,他最終忍痛下令,縊殺楊貴妃於馬嵬坡下,同時處死楊國忠。”】
此時已北上至靈武、正圖謀自立的太子李亨看著天幕:“真是越老越昏聵!!”
朱元璋嗤之以鼻:
“說到底,根子還是在那老皇帝自己身上!若非他昏聵信讒,縱情聲色,怎會養出這般巨蠹?”
【“馬嵬坡之變後,唐玄宗繼續逃入蜀地避難。”】
【“而太子李亨則與父皇分道揚鑣,北上抵達靈武。”】
【“不久後,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遙尊遠在蜀地的李隆基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
【“唐肅宗即位後,迅速組織力量反擊叛軍,任命大將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朔方節度使;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人共同負責平叛戰事。”】
【“次年,唐軍擊敗史思明,一度收複河北大部。”】
李世民看到這裡,緊鎖的眉頭稍稍舒展:“嗯......國難當頭,太子能果斷承擔責任,另立中樞,組織抵抗,這李亨,尚算有些擔當。”
一些靠前的觀眾心想:“哦!之前講朱祁鈺和於謙時提過一嘴,難怪說這唐玄宗當過太上皇!”
【“在整個平叛戰爭中,尤為慘烈和可歌可泣的是‘睢陽之戰’!”】
【“河南節度副使張巡,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絕境下,率領區區七千軍民,死守睢陽孤城長達十個月之久!其間大小戰鬥四百餘次,竟殲滅叛軍十二萬人!”】
【睢陽城內彈儘糧絕,樹皮、紙張吃儘,甚至......但將士們依然在拚死抵抗。】
【“這場曠日持久的血戰,牢牢拖住了叛軍幾十萬主力部隊南下江淮的步伐,為郭子儀、李光弼等部重整旗鼓、最終收複長安和洛陽,贏得了極其寶貴的戰略時間!”】
【“可以說,是以張巡為首的睢陽軍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保全了大唐的東南財賦之地,保全了唐王朝續命的根基!”】
劉徹肅然起敬:“以七千疲卒,抗數十多萬叛軍十月,殲敵十二萬!!”
曹操也暗自點頭:
“如此絕境竟能堅守十月,牽製敵主力大軍......這大唐,若非有此忠臣良將,恐怕真要江山易主了。”
【“曆時七年零兩個月的安史之亂,最終以唐王朝的慘勝告終。”】
【“期間,大唐皇帝換了三位玄宗
肅宗,代宗,叛軍首領也幾經更迭安到史朝義。”】
李世民:“換了三個皇帝?這李亨後來也......”
【“安史之亂,不僅是一場叛亂,它一巴掌將盛唐從世界之巔的寶座上狠狠拍落,從此大唐乃至整個花國,都走向了不可逆的衰落。”】
【“而它的發生,看似偶然,實則是大唐內部矛盾長期積累、必然爆發的結果。沒有安祿山,也會有‘趙祿山’、‘王祿山’!”】
李世民心中巨震:“必然?為何是必然?朕開創的基業,為何百年後會至此?”
【“例如,被後世稱道的‘開元盛世’,文化繁榮,萬邦來朝,但這個‘盛世’的光環,與底層百姓幾乎無關!”】
【“嚴重的土地兼並,使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均田製遭到破壞,大量自耕農破產,淪為流民或地主豪強的佃戶。”】
田間耕地的老農感同身受,放下鋤頭,喃喃道:
“是啊.......老爺家的地越來越多,日子一年比一年難熬。”
【“土地兼並直接導致了‘府兵製’的崩潰。府兵製本是‘兵農合一’,士兵平時在家耕種分得的田地,戰時自備衣糧器械出征。”】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府兵家庭,你打仗,保衛的就是你自己的家和田地。這本有很強的激勵作用。”】
【“但是,當大部分府兵因為土地被兼並而失去賴以生存的田地後,他們還想讓我自己買裝備、拋下生計去戰場上為誰拚命?‘保護家園’?家園都沒了,保護個錘子啊!”】
各朝各代許多的農夫、手工業者紛紛點頭:“是這麼個理兒!飯都吃不飽,誰還給你賣命打仗?”
大宋某個正在苦讀聖賢書的書生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明悟:“原來......兵製之壞,根源在此!這竟是從未想過的角度!”
【“於是,唐玄宗不得不進行改革,用‘募兵製’取代‘府兵製’,由朝廷出資招募職業軍人,尤其將募兵權大幅下放給邊境節度使。”】
【“玄宗的本意,一是解決流民問題,二是用寒族、胡人出身的節度使去製衡朝中的世家門閥勢力。這是一步險棋,但初期確實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然而,他遠遠低估了權力下放後的巨大風險,也低估了被壓迫的底層一旦被組織起來,所能爆發出的毀滅效能量!最終,玩火**!”】
明朝某個富家小少爺,之前可能隻聽過楊貴妃的話本、將責任簡單歸咎於楊貴妃,聽了這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不是那麼簡單?背後有這麼深的道理??”
【“無論中外,曆史上的所有王朝,幾乎都有一個致命的共同問題:他們往往不把底層人當人看!”】
【“當底層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到極限時,巨大的反噬力量必然會以某種極端的形式爆發出來。”】
【“因此,安史之亂的發生,其實是曆史的必然!”】
民國,那位留著一字胡的先生看著天幕:“此視訊,頗有見地!”
李世民看著天幕最終的結論,陷入了長久的、深深的沉默之中。
他反複咀嚼著那句話——“不把底層人當人看”。
他想起自己常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但直到此刻,透過百年後這場血淋淋的教訓,他才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不僅僅是一句警示!
黎哲心情沉重,這個視訊遠超一般的趣說曆史,其深度和揭示的道理令人深思。
他點了個讚,然後沉默地滑向下一視訊。
而各時空的統治者,都在此刻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