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社死到各朝各代了 第173章 不會就是不會
天幕關於頂級數學的論述,如同在一潭沉寂了千年的古水中投入了一塊燒紅的烙鐵,瞬間在各時空激起了沸騰的蒸汽與劇烈的反應!
各朝各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討論!
宋、明、清等朝代,那些多年來隻知埋頭苦讀四書五經、鑽研聖賢微言大義的書生和秀才們,感覺自己的畢生信念和知識體係受到了衝擊!
“奇技淫巧竟能重於經義?!”
“治國平天下,豈能倚仗算籌之術?”
“然.......然那天幕所示之晶片、那追蹤凶徒之能,又確非虛妄......這,這該如何是好?”
巨大的迷茫和認知撕裂感籠罩著他們。
嬴政反應最為激烈和直接,他立刻下達詔令:
“傳朕旨意!於天下廣發求賢令,凡精通算數者,無論出身,皆可至鹹陽覲見!賞千金,賜爵位!”
他甚至等不及慢慢培養,隻想先網羅現成的人才,恨不得立刻就能解開數學的奧秘。
劉徹則將目光投向了身邊的能臣:
“桑弘羊!朕命你,征召所有擅長算數之人,設‘算學館’,由你牽頭,給朕好好鑽研這數學!”
他希望桑弘羊能開啟局麵。
李世民行動更為迅速,他直接對吏部和禮部下旨:
“傳詔天下!自明年起,科舉常科之中,‘明算科’地位提升,與進士、明經等科並列!”
“考題須加深、加重,要考校推演之理,而非僅是計數之能!務求選拔出真正能探詢數學的人才!”
他試圖通過科舉這根指揮棒,引導天下讀書人轉向。
宋神宗趙頊本就富有改革精神,在王安石等大臣的建議下,也從震撼中回過神來,立刻下詔:
“準奏!下一屆禮部試,增考算學!題目由司天監、軍器監協同擬定!”
此詔一出,大宋民間萬千書生頓時哀鴻遍野!
“苦也!四書五經尚且讀不完,怎得又添算學?”
“這不是要吾等的老命嗎!”
抱怨聲、哀歎聲響徹各大州府的書院學堂。
朱元璋看著天幕,又看看手中的奏章,眉頭緊鎖。
他深知此事重大,但也明白操之過急的弊端:
“傳咱的旨意,科考......可漸增算學題目,然不可過多過難,先從《九章》等古籍中擇選,待日後尋得良師,編撰新教材,再徐徐圖之。”
他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方式。
饒是如此,也讓許多考生心頭一緊。
已經到京城準備參加下一輪科考的書生,聽到這“噩耗”,隻覺得眼前一黑,彷彿天都塌了下來:
“算......算學?這......又從何學起啊?!”
黎哲開啟熱評第一,忍不住笑了。
【我最近發現了一本武林秘籍,我看諸位跟我有緣,由此機遇,我將它推薦於你,你若學成,月入過萬不是事那就是《錢學森手稿》。】
黎哲:“好家夥......《錢學森手稿》?這我看這‘月入過萬’得改成‘日入過萬’還差不多!”
就在時所有能連線天幕的人,腦海中同時響起了一聲清晰的係統提示音:
【“叮!天幕商城商品新增:《錢學森手稿》,《人教版普通小學數學》《人教版普通初中數學》,《人教版普通高中數學》《高等數學》。可使用積分兌換。”】
嬴政看到商店裡那些書,眼中爆發出極致的光芒。
李世民雖然對“月入過萬”不太理解,但深知被後世如此推崇的著作必定價值連城:
“後世瑰寶,必有其理!兌換來,命弘文館好生研習!”
【熱評第二的精準紮心:】
【“這世界什麼都會騙你,但數學不會,因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黎哲深感讚同:“會就是會,不會乾什麼也沒用。”
劉徹卻不信這個邪,傲然道:“哼!朕富有四海,聰慧過人,豈有學不會之理?定是後世之人不夠勤勉!”
他充滿了迷之自信。
【古人兌換與學習的眾生相:】
明朝那位驛站書生,用五點積分,兌換了三大類書籍。
他迫不及待地先翻開《初中數學》,仔細一看,鬆了口氣:“咦?這‘正負數’、‘一元一次方程’.......似乎與家父早年教我的算學啟蒙內容大同小異,隻是符號古怪些。”
他快速瀏覽,信心漸長。
接著他翻開《高中數學》和《高等數學》時有些概念他見過類似的,雖然更深奧,但似乎還能勉強理解。
然而,當他懷著激動和好奇,鄭重地開啟那本《錢學森手稿》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完全無法理解的微分方程、矩陣、流體力學公式、各種積分符號和鬼畫符般的推導過程........即使有係統自帶的翻譯,那高度抽象、嚴密邏輯層層堆疊的數學語言,也遠遠超出了他的理解極限。
“.........”
書生的笑容僵在臉上,眼神從自信變為茫然,再從茫然變為徹底的呆滯。
腦海裡隻剩下三個巨大無比、沉重如山的大字:
“這......是......啥???”
嬴政到現在雖然隻有67積分,但是也毫不猶豫地花費五點兌換了全套。
他對著《初中數學》尚能琢磨一下,對著《高中數學》已覺吃力,等到翻開《錢學森手稿》時,這位千古一帝的表情也變得和那明朝書生一樣,充滿了智慧的困惑,彷彿在閱讀天書。
劉徹嘴上說著不信邪,兌換完後看著那些符號,也開始暗自撓頭,但仍強作鎮定,命令桑弘羊:
“愛卿,此事......便交由你的‘算學館’優先研讀!定期向朕彙報進展!”
李世民則更為務實,他暫時放下《手稿》,專注於《初中數學》,並讓房玄齡、杜如晦等心腹重臣一同觀看書的講解,甚至親自拿筆做筆記,試圖從最基礎的地方理解後世的思維體係。
三國,曹操看著兌換來的數學書,隻覺得頭風病都要犯了,捂著額頭問旁邊的荀彧:“文若啊......這.......此等天書,你可能看懂幾分?”
荀彧苦笑著搖頭:“主公,恕彧才疏學淺,此物之玄奧,恐非一時所能參透......”
朱元璋翻開《錢學森手稿》第一頁,那密密麻麻的符號和公式就讓他感覺頭皮發麻,眼冒金星,趕緊合上:
“孃的……這東西……看來確實急不得……”
就在各時空因為數學而掀起驚濤駭浪之時,始作俑者黎哲卻已經悠閒地刷起了下一個視訊——一個恐怖片的解說。
他一邊被嚇得把手機拿遠,一邊還在視訊結束後嘴硬地發評論吐槽:
【“一般,特效太假了,下一個。”】
天幕之下,是數個時空因數學而引發的焦慮、狂熱、努力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