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社死到各朝各代了 第162章 安史之亂二
【視訊繼續:“雖然此時安祿山手握重兵,權勢滔天,但他內心深處,對於公然造反依然存有極大的恐懼。”】
【“而他最害怕的人,並非深宮中的唐玄宗,而是老奸巨猾的李林甫。”】
唐玄宗之前的各朝代觀眾聽到這裡,都感到十分意外:
“奇哉怪也!皇帝都不怕,反倒怕一個宰相?”
【視訊解釋原因:“李林甫在位十九年,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權柄最盛的宰相。”】
【“他心思縝密,手段老辣,安祿山在他麵前,感覺自己被完全看穿,所有小心思都無所遁形,因此每次見李林甫,都不敢有絲毫異動。”】
【“然而,李林甫死後,繼任的宰相是楊國忠。安祿山對這位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宰相,打心眼裡瞧不起,絲毫不再畏懼。”】
劉徹眉頭緊鎖:“懼宰相而不畏君?”
【“楊國忠此人,誌大才疏,好大喜功。”】
【“他為了撈取軍功,鞏固地位,接連發動了兩次對南詔的戰爭,結果均遭慘敗,葬送了二十萬大唐精銳士兵的性命!”】
【“然而,楊國忠卻隱瞞敗績,反而向唐玄宗謊報大捷!”】
【“更離譜的是,唐玄宗竟然..........相信了?!非但沒有追究,反而龍顏大悅,賞賜了楊國忠大量金銀財寶!”】
天寶年間家中有人出征未歸的百姓聽到這裡,目眥欲裂,對著天幕痛哭怒罵:
“楊國忠!你這殺千刀的國賊!還我兒命來!!”
李白臉上滿是鄙夷與憤怒:
“哼!竊居高位,禍國殃民!此等小人!”
嬴政一臉難以置信:“不是.........二十萬大軍都沒了,你就真的信了他的一麵之詞?”】
他覺得這李隆基簡直昏庸。
【“天寶十二載,關中地區水災頻發,災情嚴重。唐玄宗擔心莊稼歉收會導致饑荒和動蕩,便詢問楊國忠。”】
【“楊國忠為了顯示自己治下有方,竟然特意挑選了少數長勢最好的禾苗,呈送給李隆基觀看,並信誓旦旦地說:”】
【“‘陛下放心,雨水雖多,並未成災,反而滋潤莊稼,今年必是豐年!’”】
【“而李隆基,竟然.......又相信了!”】
劉邦一拍大腿:“好家夥!!這安祿山不起兵,簡直對不起李隆基啊!”
許多老百姓更是覺得不可思議:
“這皇帝老兒是真好糊弄啊!”
“咋啥話都信呢?他都不出門看看的嗎?”
【“安祿山在長安的眼線將這些事情一一彙報。”】
【“目睹唐玄宗如此昏聵好騙,楊國忠如此愚蠢無能,安祿山心中最後的一絲顧慮也徹底消失了,反叛的決心日益堅定!”】
【“公元755年冬,安祿山終於舉起反旗!他以‘憂國之危’、‘奉密旨討伐奸相楊國忠’為藉口,在範陽正式起兵!”】
【“麾下胡漢精銳、同羅、奚、契丹等部族兵,號稱二十萬,煙塵千裡,鼓譟震地!”】
【“訊息傳來,舉國震驚!因為承平日久,大唐內地已幾十年未見戰火,武備鬆弛,百姓甚至不知戰爭為何物。叛軍所過州縣,守軍往往望風瓦解,或開門出迎。”
】
【“安祿山叛軍勢如破竹,僅僅三天,就控製了整個河北地區!”】
【“當第一批緊急戰報傳到長安時,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反應竟然是——不相信!”】
【“他固執地認為,這一定是朝中厭惡安祿山的大臣編造出來,用以陷害安祿山的謠言!”】
李世民看到這裡,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以手扶額,簡直沒眼看:
“該信的不信,不該信的偏偏深信不疑!李隆基,你........你真是..........唉!”
他感覺血壓都升高了。
劉徹也是一臉無語,槽多無口:“..........這皇帝當得,敵人打到家門口了,還以為是假的?”
【“直到接二連三、來自不同渠道的敗報和求救信雪片般飛入宮中,李隆基才終於從‘開元盛世’的美夢中驚醒,意識到大禍臨頭!他慌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量對策。”】
【“倉促之間,唐玄宗任命大將封常清、高仙芝前往洛陽募兵防守。”】
【“然而臨時招募的儘是市井之徒,缺乏訓練,毫無戰力,洛陽很快陷落。”】
【“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關,憑險據守,本是當時最正確的戰略選擇。”】
【“但急於求成又不懂軍事的李隆基,聽信宦官邊令誠的讒言,將這兩位經驗豐富的大將.........下令處死了!”】
李世民隻覺得頭暈目眩,差點站不穩:
“自毀長城!陣前斬將!李隆基,你.......你........”
他已經氣得說不出話了。
【“之後,李隆基派病重的老將哥舒翰去鎮守潼關天險。”】
【“哥舒翰深知叛軍銳氣正盛,而唐軍多是新兵,決定憑借潼關固守,耗其銳氣。”】
【“安祿山見強攻不下,便使出誘敵之計,命部將崔乾佑將精銳隱藏,隻派出不足四千老弱殘兵在關前挑釁、示弱。”】
【“哥舒翰一眼看穿這是誘敵之計,堅決不出戰。”
】
【“然而,遠在長安的唐玄宗接到‘叛軍不滿四千,皆羸弱無備’的片麵情報後,再次昏招迭出!”】
呂布看著都替哥舒翰憋屈:“怎麼每次都能精準地選中最壞的那個選項?固守待援,耗死叛軍,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宰相楊國忠又在旁邊煽風點火,對唐玄宗說:‘哥舒翰擁兵自重,遲遲不出,恐養寇自重,坐失良機!’”】
【“李隆基再次聽信讒言,連續派出中使,持敕書逼哥舒翰即刻出關作戰!”】
【“哥舒翰被逼無奈。結果大軍剛出潼關,就在靈寶西原遭到叛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哥舒翰本人也被部下挾持,投降了安祿山。潼關——長安最後的屏障,就這樣輕易丟失了!”】
李世民看到這裡,已經不僅僅是頭暈,而是感到一種徹骨的憤怒:“聽聽!聽聽!這是人乾出來的事嗎?!”
曹操捋著胡須,給此事做出了最終的判決:
“大唐不亡,簡直天理難容!縱有良將精兵,也架不住昏君這樣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