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社死到各朝各代了 第207章 乾隆的詩
黎哲手指向下一滑,方纔那離譜的鬨劇被切換,新的視訊伴隨著一陣歡快甚至有些戲謔的鼓點聲開場:
【“乾隆皇帝的爛詩——終於有用了!”】
劉徹剛端起酒杯,聞言動作一頓,臉上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
“爛詩?詩文字有高下之分,這‘爛’字評語未免太過了。且...爛詩還能有用?有何用處?”
他實在想不通。
乾隆本人更是氣得差點跳腳,臉色鐵青:“混賬!豈有此理!後世這些刁民,安敢如此詆毀朕?!朕禦製詩文豈容他們用‘爛’字汙衊!”
他對自己的文學造詣可是有著絕對的自信。
李世民優哉遊哉地吃著點心,看熱鬨不嫌事大:“哦?能讓後世專門拿出來說道,看來這位乾隆帝的詩作...頗有意思。朕倒要聽聽,究竟有多‘爛’,竟還能另辟蹊徑變得‘有用’?”
視訊沒有讓他們久等,直接丟擲了第一個重磅資料:
【“乾隆皇帝一生筆耕不輟,共寫下了大概......四萬多首詩!”】
這個數字如同平地驚雷,瞬間炸得各朝文人目瞪口呆。
李白難以置信地掏了掏耳朵:“多少?!四萬?!......他一人竟能寫四萬??”
詩仙被這恐怖的數量徹底震驚了。
視訊立刻貼心地給出了對比:
【“要知道,寫詩數量排名第二的南宋詩人陸遊,傾儘一生也才寫了九千多首。”】
【“乾隆皇帝比第二名足足多了三倍還有餘!”】
陸遊本人聽到這個資料也愣了一下:“放翁有作詩九千餘首麼?不過,四萬首......?”
他想象了一下那個數量,感到一陣眩暈,這已非勤奮,簡直是.........恐怖?
蘇軾也是倒吸一口涼氣:“四萬?!此等產量,非人力所能及也!?”
他覺得自己已經算是高產了,但在此等資料麵前,簡直不值一提。
螢幕前的黎哲忍不住發彈幕吐槽了一句:“然並卵!陸遊的詩要背啊!他老人家的不用啊!”
乾隆:“???”
“啊不是!憑什麼?!憑什麼朕的詩就不用背?!朕的詩文蘊含治國之道、體恤民情之思!”
他感到了巨大的不公平和委屈。
視訊最後的補刀,揭示了這驚人產量的奧秘:
【“我們來算一下,四萬多首詩,平均到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多年裡..........”】
【“相當於他每天都要寫兩首詩!雷打不動!”】
李世民終於收起了看戲的表情,露出了極度疑惑的神色:“每天兩首?這位皇帝.........莫非是晨起一首,晚睡一首?那他.........還有時間處理朝政、批閱奏章、體察民情嗎?”
作為一位同樣勤政的帝王,他首先想到的是時間分配問題。
各朝代的觀眾都被這“每天兩首”的創作驚呆了,原本對“爛詩”的質疑,瞬間被這龐大的數量所帶來的震撼所覆蓋。
【“要知道,收錄有唐一代近三百年間,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畢生心血的總集——《全唐詩》,也才一共四萬八千餘首詩。”】
【一條彈幕適時地飄過,精準地概括了所有人的震撼:“好家夥!乾隆一個人寫的詩,差點就趕上整個唐朝所有詩人加起來的數量了!”】
這個直觀的對比,讓之前的抽象數字擁有了雷霆萬鈞的衝擊力!
劉徹的嘴角抽動了一下,徹底無法維持帝王風度了:“他...這也......”
嬴政言簡意賅地給出了評價:“好閒的一皇帝。”
在他的觀念裡,君王當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或是督察百官、製定律法,每日埋首寫兩首詩?
然而,視訊話鋒一轉,終於開始解釋那“爛詩有用”的論斷:
【“但正是這數量龐大、內容包羅萬象的詩作,最近卻真的派上了用場!”】
【“據相關研究披露,學者們從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中,精心篩選出了七百二十四首明確提及‘長江江豚’的古詩詞,”】
【“目的是——用於重建江豚這種生物在古代的曆史分佈範圍!”】
“重建......江豚的曆史分佈?”
各朝代的觀眾聽到這個解釋,集體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之中。
“江豚?不就是那種在江裡偶爾能見到的、圓頭圓腦會噴水的魚嗎?”
“重建它的曆史分佈範圍?”
“這有何用處?”
“後世之人為何要費如此大的力氣去研究這個?”
許多務實派的古人,尤其是帝王和農夫,完全無法理解:
“從那麼多詩裡,一首一首去找江豚?”
“這得耗費多少人力工夫?”
“研究清楚了...能讓莊稼長得更好?還是能讓國力更強盛?”
“這...這怕是吃飽了撐的吧?”
一種巨大的隔閡感產生,他們覺得後世的某些研究,實在是太過“不著邊際”。
而螢幕前的黎哲,看著視訊裡學者們埋頭在古籍資料庫中檢索的身影,倒是能理解這種研究的價值,喃喃道:“好家夥,原來海量的詩詞,還能當生態史料用?”
視訊並未停留在抽象的層麵,立刻給出了具體的研究成果:
【“研究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的分佈範圍,從唐朝記錄的169個分佈網格,銳減到瞭如今的59個網格!”】
【畫麵配上了長江流域地圖,上麵密密麻麻的標記點逐漸變得稀疏。】
這個直觀的資料對比,讓各朝古人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種時間跨度極長的生態變遷,能看明白江豚的數量和活動區域在大幅減少。
視訊接著舉出了例項:
【“而乾隆皇帝在南巡鎮江、遊覽江景時寫下的詩句——‘豚入息風銀浪澄,龍出聽講黑雲起’——就明確記錄了當時在鎮江水域目睹江豚活動的景象,為江豚的曆史分佈研究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貴的記錄。”】
“原來如此!”
各朝代的觀眾看到這裡,方纔的困惑和質疑消散了不少。
此時,一條彈幕飄過,精準地總結了這種感受:
【“所以說,乾隆的詩文學價值可能不高,但史料價值還是有點的。(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