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社死到各朝各代了 第279章 太地獄了
【視訊裡,主播聽到那句“耶穌手裡有兩個孔子”後,臉上的表情凝固,眼睛瞪得溜圓,整個人都處於一種“瞳孔地震”的狀態。】
【緊接著,他用難以置信的語氣唸了出來:】
【而且,他背後還有個莊子!!!】
正躺在草地上準備睡個美美的回籠覺的莊子,迷迷糊糊間聽到自己的名號,懶洋洋地掀開眼皮:
“???”
他打了個哈欠,渾不在意地翻了個身,“與我何乾......擾人清夢......”
隨即又沉入夢鄉,去找他的蝴蝶了。
各朝各代的觀眾們此刻也紛紛察覺到不對勁了。
“這......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先是兩個孔子,現在又來個莊子?”
“感覺不像是正經比較,倒像是......胡鬨?”
諸葛亮輕搖羽扇,眼中閃過一絲瞭然:“此‘孔子’、‘莊子’,恐怕並非指二位先賢本體,而是另有所指。”
彷彿是為了印證他的猜測,視訊畫麵驟然一變!
【一幅莊嚴肅穆的《耶穌受難圖》油畫鋪滿了螢幕——隻見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神情悲憫。】
【然而,鏡頭迅速拉近,聚焦到了他被釘子穿透的雙手!】
緊接著,鏡頭視角緩緩後移,露出了耶穌背後的整個十字架。
各朝各代:“......................”
一陣漫長的的寂靜籠罩了諸天萬界。
所有人都感覺自己被耍了!
搞了半天,不是比較聖人的德行、思想、功業,而是在玩的諧音梗?!
“豈有此理!!”
有老儒生氣得鬍子直抖。
“拿聖人名諱如此戲耍,成何體統!”
“誰?!是誰一天天這麼無聊?!編出這等段子!”
孔子看著天幕沉默了半晌,最終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失笑道:“......原來是,此‘孔子’啊。”
他並未動怒,隻覺得後世之人的心思,當真是.......活潑跳脫得緊。
一些孔子的狂熱粉絲則是被氣得想笑,一邊覺得這比喻辱沒了先師,一邊又不得不承認這腦迴路清奇到讓人發不出火來。
劉徹也是被這神轉折噎得半晌說不出話,最後隻能深深吸了一口氣,吐出兩個字:
“......無聊。”
朱元璋直接無語了,對著大臣道:“你們瞧瞧,這後世之人,閒得發慌,竟拿先賢名號講這等笑話!”
他算是看明白了,這壓根就不是什麼正經討論。
所以,那個“莊子”,其實就是指耶穌受刑的木頭樁子?
黎哲看著視訊裡耶穌的地獄笑話,忍俊不禁地點開了評論區,想看看還有沒有更絕的。
這一看,果然沒讓他失望。
【一條問答式的評論被高高頂起:】
【問:“什麼東西提神?”】
【答:“十字架。”】
“噗嗤——”
黎哲一個沒忍住,直接笑出了聲。
這回答,配合剛才視訊裡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畫麵,殺傷力巨大。
李世民先是愕然,隨即迅速理解了其中的雙關之意——把那受刑的十字架,理解為“提”起神明耶穌的架子,故而“提神”。
他下意識地覺得這想法太過不敬,但那股子荒誕的幽默感卻揮之不去,他連忙以袖掩麵,肩膀微微抖動,低聲對大臣道:
“咳咳......朕雖覺此論有失厚道,但.......確實令人莞爾。”
各朝各代的觀眾在短暫的愣神後,也陸續反應過來。
“提神?如此解釋......倒也......貼切?”
“有點好笑,但笑了是否對彆教神明不敬?”
“可......可這說法實忍不住啊!”
一種想笑又覺得不該笑,但最終還是憋不住笑的微妙氣氛在許多時空彌漫開來。
【另一條高讚評論赫然寫著:】
【地獄笑話三巨頭:商鞅,伯邑考,耶穌,路易十六。】
劉徹的目光掃過這四個名字,耶穌和那個“路易十六”他都知道,但商鞅和伯邑考?
“商鞅?他對此人印象深刻,手段酷烈,結局亦慘烈。”
“伯邑考......似是周文王之子,據傳死狀極慘。”
他轉向身邊博聞強識的臣子,“此二人具體是如何死的?”
被問到的臣子躬身,畢恭畢敬地回道:
“回陛下,據史載,商君遭公子虔等告反,敗走身死,其屍身被處以車裂之刑,示眾於鹹陽。”
“而伯邑考據說是被紂王烹殺,並做成了肉羹.......”
劉徹,聽到“車裂”和“做成肉醬”這樣的描述,眉頭也不由得跳了跳。
他再結合之前耶穌以及那個路易十六都是死於非命,瞬間完全理解了“地獄笑話”這個詞的含義。
天幕上的“地獄笑話”雖然讓一部分知曉曆史的古人感到心情複雜,但也讓許多沒讀過史書的平民百姓看得雲裡霧裡。
他們隻能看懂天幕之前解釋過的,比如路易十六被砍頭和耶穌被釘十字架,若非天幕解說,他們壓根不明白笑點何在。
黎哲顯然也屬於能get到這些梗的一員,他帶著一種“讓我看看還有什麼好貨”的心態,繼續向下翻閱。
這次他點開了一張長圖。
圖片的開頭,是一個用紙折成的、孩童玩的“東南西北”玩具。
這個“東南西北”的四個主要活動部分上,分彆用簡筆畫畫上了人的左臂、右臂、左腿、右腿,組合起來,恰好是一個簡易小人的四肢。
各朝各代的觀眾好奇地看著這個新奇的小玩意兒。
“此乃何物?似是孩童戲耍之用?”
“畫上四肢,頗為有趣。”
緊接著,黎哲的手指在螢幕上向下一滑。動態圖開始播放:
隻見那紙折的“東南西北”被人用手捏住兩邊,輕輕一拉一合——原本畫著完整的小人被分成四塊!
與此同時,旁邊配上了兩個簡潔的大字:
【商鞅。】
各朝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