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天庭的夜班 > 第124章 何去何從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庭的夜班 第124章 何去何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話音未落,西南方忽有金光一閃,地藏王菩薩座下諦聽獸虛影現身,口吐人言:“敖廣龍王,鬥戰勝佛現居靈山,其金箍棒雖名‘定海’,然取經路上降妖伏魔,亦護持眾生無數,此事或有轉圜?”

“轉圜?”敖廣冷笑一聲,展開第二卷絹帛,其上竟是凡間各州府的災情奏摺——長安三年大旱、江南連月洪澇、嶺南海嘯卷岸,每一頁都蓋著當地城隍的朱印,“諦聽菩薩且看!這是人間城隍連夜送來的血淚書!定海神針本是測海深、定風波的神器,非戰陣之兵戈!孫悟空既已成佛,當知‘身外之物皆虛妄’,留一根凡鐵何用?反倒是我東海失了神針,水脈失衡,才致凡間風雨失調!他若真懷慈悲,就該明白:金箍棒在佛手中是‘禪杖’,在東海卻是‘命脈’!”

《瑤池快訊》記者怯生生舉手提問道:“龍王方纔提及‘告求’證據,能否詳述當日情景?”

“自然!”敖廣揮手召出四海龍王的分靈影像。南海龍王敖欽的虛影踏浪而來,聲如洪鐘:“那日孫悟空闖宮,口口聲聲‘老龍王慈悲,賜我一件兵器’,吾等先獻鋼叉,再奉畫戟,他皆嫌輕。待他見到定海神針,竟喝令‘忒粗忒長,再細些方可用’,那神針竟真隨他心意變化!他拿在手中便要走,吾等苦勸‘此乃鎮海之寶’,他卻道‘憑你怎說,我隻帶走!’——這般行徑,非強奪而何?”西海龍王敖閏的虛影亦介麵:“當時他威脅吾等‘若不與我,就和你這裡試試鐵棒!’,此等言語,三界仙僚誰不聞之膽寒?”

此時天理院大門“吱呀”開了半扇,黑麪虯髯的包拯身著赭袍,手持驚堂木探出身來,額上月牙紋微光流轉:“敖廣龍王,本院已接你訴狀,然豬八戒案與天河案尚未審結,你這釋出會……”

“包大人!”敖廣猛地跪倒在石階上,龍首叩地,“非臣造勢,實乃情急!孫悟空是佛,更該懂‘眾生為重’!若他肯還針,東海願以千年鮫人淚、萬斛夜明珠為謝,隻求神針歸位,保凡間風調雨順!今邀媒體至此,非為官司勝負,隻為讓三界看看:成佛者若占寶害民,與當年的弼馬溫何異?”

敖廣的叩首聲透過傳聲螺傳遍天庭,《天庭晚報》的頭版快訊瞬間生成:“龍王泣血請寶,鬥戰勝佛何去何從?”照妖鏡的靈光映著天理院飛簷,將敖廣佝僂的龍影拉得極長。

忽有靈山方向傳來隱隱佛號,一道金光自西而來,卻在天理院上空化作青煙散去——眾人皆知,這是鬥戰勝佛的法身感應,卻未現身。敖廣見狀,反而挺直龍脊,朗聲道:“悟空!你若在聽,便記著:當年你求兵器,是‘告求’;如今我索神針,是‘告民’!你護唐僧是‘取經’,我護東海是‘取義’!天理院的驚堂木若不判你還針,我敖廣便率四海水族,日日在靈山腳下誦‘水患經’,讓三界諸佛都看看,你這鬥戰勝佛的金箍棒,究竟是降魔杵,還是害民鎖!”

包拯的驚堂木重重一叩門框,沉聲道:“敖廣龍王,本院準你立案。三日後,傳鬥戰勝佛孫悟空上堂對質!”說罷,他看向圍聚的記者,“天理院斷案,隻憑法理,不徇私情。諸位媒體可如實報道,但勿煽風點火,亂了三界綱常。”

當敖廣率領四海龍王轉身時,東海的潮水似乎在天際翻湧了一下,遠處凡間的雷鳴隱隱傳來——那是定海神針缺位的迴響,也是三界目光聚焦的開始。《天庭晚報》的白翎子記者振筆疾書,標題已然成型:“從弼馬溫到鬥戰勝佛,一根金箍棒的因果輪迴:當鎮海神器成為道德考題,佛與龍的官司究竟在爭什麼?”

此刻,靈山雷音寺內,鬥戰勝佛孫悟空正把玩著金箍棒,棒身倒映著他緊蹙的眉頭。護法金剛低聲問:“佛祖,可要應訴?”

孫悟空忽將金箍棒拋向空中,棒端直指東海方向,良久方道:“老龍王這招‘借輿論斷官司’,倒是比當年的鐵棒更難接啊……”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