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翼鷹揚 75章 隻是開始
-
由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發出的“火力急襲”的命令下,再度又是十餘萬枚火箭彈的覆蓋性攻擊,這當然是有效的。
海灘後麵的海岸上,那些帶有炮塔的碉堡以及披著偽裝網的“飛彈發射器”,這時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坦克的炮塔再結實,在密集的大口徑火箭彈的攻擊下,依然不免要被掀開。那些“通用飛彈發射器”,同樣不免被炸的粉身碎骨。然而,要是盟軍以為這樣的攻擊,就能夠毀滅“大西洋壁壘”的話,那未免太過於天真了。
先說那些炮塔,為了“大西洋壁壘”的建設,“中華聯邦軍事工程公司”不但打折了國內所有剩餘的“雷公坦克”的老式炮塔。他們是按照廢鐵的價格買去的,畢竟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這種時候,雷公坦克已經到了要淘汰的邊緣了。最初各國設計的各有特色,但全都向中華聯邦掏了一筆解密費,獲得了雷公坦克的全套圖紙,因此他們的坦克全都具有雷公坦克的某種特色或者說特點。
除過蘇聯這個完全被中華聯邦軍事技術禁運的國家之外,無論m4-a謝爾曼坦克,還是德國的虎式、豹式坦克。包括意大利的公羊主戰坦克,所有國家生產的坦克,都具有“雷公坦克”的特征,同時也是以它為假想敵為目標的設計。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有世界強國的戰機,最初追趕的目標和設計作戰裝備的假想敵,全都以“飛鏑-z”以及中華聯邦的“流星式中型轟炸機”為目標一樣。甚至對地攻擊的旋翼機,也全都以“剃刀”為目標和假想敵。
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思路,當中華聯邦參戰,所有中華聯邦國防軍換裝之後,大家都驚訝的發現。(設計出來的新式裝備,已經遠遠落後於中華聯邦國防軍的裝備。正如同後世的人評價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中華聯邦真正崛起成為世界領袖進行的,讓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把血流乾、把錢花完的戰爭。
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下“中華聯邦軍事工程公司”,以極低廉的價格把世界其他國家淘汰的雷公坦克收購一空。不過淘汰的東西實在值不了多少錢,多數都是用廢鐵的價錢買回來的。然後重新油漆、改裝,並加裝了不同口徑不同用途的火炮之後,就成了德國人花大價錢采購的“大西洋壁壘”的裝備。
由於價格低廉,因些這些東西在整個諾曼底海岸的地下,是以一個非常巨大的數量存在的。而且因為是標準炮塔,下麵的基座同樣是標準基座。因此當登陸作戰開始的時候,後備的炮塔就可以移動向需要的地方。而這種碉堡的標準基座,比起炮塔的數量,更多十倍以上。
與此相比,那些“標準飛彈發射器”就更加便宜的一塌糊塗,它們根本就是用廢了的重炮的炮管。雖然炮彈相當挑剔發射機構,但使用電視製導的飛彈,倒是一點也不挑剔。“中華聯邦軍事工程公司”不過是把那些回收的,廢舊火炮的身管裡的膛線搞掉,就成了最基本的“通用飛彈發射器”。畢竟把要回爐的廢炮管鏜一遍,根本花費無多。然後外麵加上量身訂做的水泥構件,就成了所謂的“通用飛彈發射器”。
大家知道德軍使用的“蜂鳥反艦飛彈”,它的體形比起中華聯邦的vi-s型飛彈要小。為了適應這種“通用飛彈發射器”,德國人以“蜂鳥反艦飛彈”為基礎,開發其他類型的飛彈。其實都是電視製導,不過是攻擊目標的不同、彈頭的不同,區彆實在不大。
但在諾曼底海灘上,這些發射器裡倒全都是“蜂鳥反艦飛彈”。因為對付步兵,“大西洋壁壘”裡還有其他特有的裝備。隨著海灘上再度遭受了12萬枚“火箭彈”的攻擊之後,美軍騎1師開始試圖向內陸移動,以便為後續的美國陸軍“大紅1師”登陸的裝甲車騰開地方。
這時海灘上那些如同樁子一樣的火力點,已經全部完全被拔除。這讓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的心裡稍稍得到了安慰,畢竟此刻從“哨兵”——偵察/指揮/電子戰飛艇的鳥瞰攝像機裡,已經看不到德軍碉堡的蹤跡。許多翻開的炮塔在地麵上,從高空看去,就像是一些古怪的勺子。
“大西洋壁壘的海灘防禦,就這樣完了?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看著整個海灘上,冇有什麼剩餘的碉堡,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搖頭否定自己的猜測。因為那是“中華聯邦軍事工程公司”建設的堡壘,倘若要是這樣就完蛋了,那他們的名聲恐怕也就算是毀了。
這時第三波登陸部隊,正從運輸艦上下到登陸艇裡,而且他們說的全都是俄語。前麵說過,這是斯大林派到英國去的5個師10萬人的近衛步兵軍團。那有一點嘲笑盟軍對於“大西洋壁壘”的恐懼之情,同時也是一種催促,催促盟軍儘快在歐洲登陸。那樣的話德**隊兩條戰線作戰,他們很快就會到達崩潰的邊緣。隻要打敗了德**隊,相信到時中華聯邦或者其他國家對於蘇聯都會刮目相看的。
他們從簡易航母改裝的運兵船上下到底艙,這種動兵船寬大的甲板上,是使用集裝箱臨時改裝的居住艙。它們使用直上直下的梯子,就可以到下一層去。甚至順著通到每一層的豎梯,就可以像消防員那樣一直滑到底艙去。那兒是登陸艇,它們駛進運兵船兩個船體之間的空間,並在那兒裝運部隊。
與俄羅斯士兵並肩作戰的,是來自美國海軍的精銳之師——陸戰隊。而且第三攻擊波運載上岸的部隊,將會以3個師為一個小波次,一共投入多達10個師的總隊。除過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個師之外,還有3個分彆來自南美阿根廷、巴西、古巴的步兵師。
他們的任務是清理整個地下的防線,尤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蘇聯紅軍步兵近衛軍團,對於這樣的作戰都是有著充分認識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是在瓜達卡納爾島上與日本人的較量之中,認識到的這種作戰。至於蘇聯紅軍,與德國人玩“老鼠戰爭”也不是一天兩天。
雖然因為“快速戰線”、防彈衣的出現,士兵們的保護似乎是好了,但戰爭卻變得更加殘酷。雖然冇有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天傷亡十幾甚至幾十萬人的狀態,但所有參戰國都發現,他們的資金消耗比那次戰爭快了幾倍。
—————————————————————————————————————“一起看首發,請支援正版閱讀,支援作者創作”不笑生a群:35761481;郵箱:。
—————————————————————————————————————第一騎兵師的坦克,開始笨拙的沿著工兵開辟的通道,爬上諾曼底的海岸。展現在他們麵前的是,是西歐一望無際的平原,幾乎所有騎1師的坦克成員心中都放鬆了一些。
“我的上帝,終於爬出了海灘,那地方真像是個地獄!”
的確士兵們的評價一點也冇有錯,僅僅在灘塗上美軍坦克師——騎1師就損失了35%的坦克和裝甲車輛,與他們一起進攻的“大紅一師”則在冇有登上海岸之前,就有一個團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但對於準備了100萬人登陸的盟軍而言,這並不算是過大規模的損失。
此刻已經是諾曼底登陸戰打響第一槍後的3個小時,美軍以兩個師受創,海軍受創嚴重登上了諾曼底的海灘。但正如同登陸作戰的實際指揮者——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所猜測的那樣,“d-day”的血戰不過剛剛開始而已。
而就在盟軍把第三波登陸兵力運向海岸的時候,“大西洋壁壘”裡麵也已經忙碌起來。
“快……快些,把這座炮塔運向8號戰位!”
在列車停下的車站裡,機械臂正在把從彆處運來的炮塔吊到一些被士兵們拖著的小平板車上。它們是用來運送這些補充的炮塔的。彆看剛剛第一波露出地麵的炮塔被摧毀,但事實上基座被摧毀的卻並不多。而每個炮位上都有電動的葫蘆,可以把炮塔換下來,用從彆處冇有被登陸的地方吊來的炮塔替換上。
整套行頭完成,不會超過半個小時。顯然美軍的火力強度,以及分批登陸這些事情“中華聯邦軍事工程公司”全都有想到了。因為當美軍的坦克登上海岸的時候,整個“大西洋壁壘”卻如同瘋了一樣。剛剛發射了“降雨火箭彈”的發射器,把成群的火箭彈射出來。
隻不過這一次不是飛向天空,而是飛向了灘頭。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簽"記錄本次()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不笑生謝謝您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