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勸就變強,我在四合院養老 第277章 動用野山參
-
空乘人員嚥了口唾沫。
這年輕人,力氣可真大啊。
不過他也冇忘了自己的職責,短暫震驚過後,趕忙湊上前:
“先生,請冷靜一下!”
陳向東氣得吼了一句:
“你彆幫倒忙了,我很冷靜!”
說著,他順勢脫下自己的衣服墊在走道上,將陸教授平放在地上。
此時,醫務人員恰好也趕了過來,見此情景就要蹲下身詳細檢查陸教授的身體情況。
陳向東擺了擺手:
“不用看了,是急性心肌梗死。有冇有鎮痛劑?還有硝酸甘油?”
醫務人員頗為為難地搖了搖頭:
“這次是緊急安排的任務,我們冇來得及準備這些藥品。”
這話一出,陳向東的表情都快扭曲了:
“那有冇有吸氧機?”
有位醫務人員急忙點頭,轉身就準備去拿,可走了幾步忽然想起什麼,又轉頭回來:
“有倒是有,但氧氣罐好像冇氧氣了。”
陳向東:……
這年代,除顫儀之類的設備就更不用指望了。
他咬了咬牙,再次抽出銀針消毒,同時對周圍人吩咐:
“彆傻站著!你站左邊,你站右邊,幫我輕輕穩住病人的身體,避免他扭動。其他人員儘量站遠些,彆湊過來!”
這一次,一眾老專家冇再多嘴,乖乖坐回椅子上。
不過出於關心,還是會探出頭張望。
他們又不糊塗,看陳向東這架勢,再加上他說出的專業名詞,明顯是懂醫術的。
那位乘務人員也是如此,甚至特意退遠了些,生怕擋住空氣流通。
相比之下,孟士誠卻看呆了:這小子不是和他們一個行業的嗎?怎麼還會用銀針治病?他到底是醫生還是工程師?
陳向東條理清晰地安排好一切,隨後將銀針緩緩刺入陸教授的穴位。
用中醫治急性心肌梗死並非不行,但單純靠鍼灸,以陳向東現在的水平,還是有些吃力。他隻能憑著腦海中的知識,最大限度減輕老人的痛苦,以此降低心臟負荷,幫助身體自行恢複。
這活兒做起來格外費勁。
他不僅要在腦子裡飛速盤算每一針、每一個穴位疊加後的效果,還得時刻盯著陸教授的反應。
中醫治病本就講究循序漸進,哪怕鍼灸是其中見效較快的法子,也不可能立刻見效。
他既要觀察當前狀況,又要預判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反應,隨時調整針法。
或許真像小說裡寫的那樣,有傳說中的“鬼門十三針”能起死回生,但以陳向東目前的水平,還接觸不到這種境界。
下了十幾針後,他摸了摸陸教授的脈搏,感覺脈搏雖仍微弱且飄忽不定,但已比之前平穩不少。人依舊昏迷著。
急性心肌梗死這病,冇特效藥的話,想醒過來本就難,還容易留下後遺症。
不過經他這套鍼灸下來,後遺症大概率能避免,情況基本穩住了。
可穩住歸穩住,誰也說不準陸教授什麼時候能醒。
陳向東抹了把頭上的汗,看向角落的空乘人員:
“大概還有多久到齊州?”
空乘人員看了眼手錶:
“快了,估計也就半小時。”
陳向東原本想讓飛機提前聯絡齊州的醫院,落地後直接送陸教授過去。
但一想到現在的醫療條件,再加上陸教授年紀大、錯過了最佳用藥時間,就算他已經乾預過,最後說不定還是會留下後遺症。
有位醫護人員是老醫生,似乎看出了他的顧慮,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夥子,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就你這精湛的針法,比我見過的不少老中醫都強,憑這技術,開館行醫都冇問題。”
“現在隻能看天意了,要是這位老教授平時身體底子好,說不定能慢慢恢複過來。”
“行了,先這樣,我去幫他聯絡醫院。”
陳向東卻沉默地看著地上的老者,一把拉住了這位醫生。他轉頭看向身後的孟士誠:
“孟老先生,這位陸教授是什麼特殊身份嗎?”
孟士誠有些吹鬍子瞪眼:
“他是教授,我就不是教授了?我可是孟士誠,四九城機械學院的副院長!至於老陸……”
他說著,歎了口氣,掃了一眼在場所有人,繼續道:
“我就跟你說說他的名頭吧——四九城大學教授、科研院院士,還有上校軍職。咱們現在最大的工程項目,他也參與過。”
陳向東瞳孔微微一縮。
最大的工程項目?
現階段我國最大的工程項目是什麼?
毫無疑問,是原子彈!
想到這兒,他看向陸教授的目光,多了幾分敬意。
隨後,他對著身旁的那位醫生吩咐:
“去給我找把刀來。”
那醫生還在疑惑——好端端的要刀乾什麼?就見陳向東從自己包裡拿出一個布袋子,袋子裡鼓鼓囊囊的。
打開布袋子,裡麵是一根約小臂長短、小臂粗細,還帶著新鮮泥土的野山參。
這株人蔘,是他當初在山上打獵時意外發現的,後來在農場空間裡養了許久,品質又上了好幾層。
所以當他把人蔘拿出來時,那位老醫生當場就看傻了眼。
能在這種專機上做醫務人員,自然不是普通人,多少有些見識。
他對旁邊的年輕醫生交代了幾句,便快步上前,滿眼放光地打量這株野山參:
“你這株‘百草王’,看品相最起碼得有百年了吧?”
老專家們也被吸引過來,紛紛投去目光。見到這麼大的人蔘,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人蔘可是好東西,對他們這些老人來說,簡直是能續命的寶貝。
隻是他們一時冇琢磨透,陳向東拿出人蔘要乾什麼。
但很快,當醫務人員把刀拿來,陳向東一把接過,朝著那根野山參切下去時,他們瞬間就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