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通天重生,鎮壓洪荒 > 第282章 五指山下遇孫悟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通天重生,鎮壓洪荒 第282章 五指山下遇孫悟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自從黃龍真人的元神被元始帶走之後,觀音菩薩就開始關注起了金蟬子的轉世之身玄奘。此時的玄奘還處於年少時期,被他在金山寺的師父法明和尚收養。

雖然隻是兒童時期,但是已經體現出不凡的修佛天賦了,並且心懷慈悲。觀音菩薩暗中觀看玄奘,看到他的表現不由的滿意的點頭。

觀音菩薩心中生起了要考驗玄奘的心思,看看這個金蟬子經過十世的輪回,究竟是真的慈悲,還是偽善。

觀音菩薩看著身後金山寺腳下的的洪江心中有了主意,隻見觀音菩薩伸手在江中一撈,洪江龍王從江中飛了出來化為一條紅色鯉魚。

觀音菩薩滿意的提著手中的鯉魚,化身為一個漁民從剛打柴回來的玄奘麵前經過。玄奘看著從身邊過去的漁民,手中提著的鯉魚心中不忍,可是他並沒有救那鯉魚的打算。

這就是虎吃兔子,隻是為了充饑,自己不能為了救兔子而害了老虎。但是他玄奘還是於心不忍的回頭看了那鯉魚一眼,就是這一眼讓他改變了主意。

玄奘回頭之時,竟然在那鯉魚的眼中看到了淚水,這使得玄奘內心受到衝擊,他一定要救了這條鯉魚。

玄奘急忙追上那漁民,問道:「這位施主,這鯉魚可否讓與我放生?」

漁民裝作麵露難色道:「小師傅,我一家老小就靠打漁為生,這鯉魚可是我今日收獲,若與你放生了,我這生計可就難以為繼了。」

玄奘從背上放下今天打的柴,懇切道:「這些雖不多,但是拿到集市上也能賣一點錢財,但還望施主成全我這一點善心。」漁民見他如此堅持,便接過木柴,把鯉魚遞給了他。

玄奘高興的結果鯉魚,捧著鯉魚來到江邊,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入江中。那鯉魚在水中擺了擺尾巴,竟朝著玄奘點了點頭,然後遊入了江底深處。

觀音菩薩在一旁暗暗點頭,心中對玄奘的慈悲又多了幾分認可。但她並未就此結束考驗,而是又施展法術,讓江麵上出現了一艘即將沉沒的小船,船上有幾個呼救的孩童,她要看玄奘接下來還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玄奘聽到孩童的呼救聲,心中一緊。他沒有絲毫猶豫,環顧四周,發現江邊有一條破舊的小船。他奮力將小船推入江中,然後跳上船,朝著那艘即將沉沒的小船劃去。

湍急的江水讓小船搖晃不已,但玄奘一心隻想救下那些孩子,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安危。終於,他靠近了那艘船,將孩子們一個一個拉到自己的船上。孩子們得救了,他們緊緊抱住玄奘,眼中滿是感激。

觀音菩薩在暗中觀察著這一切,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來,金蟬子的轉世之身果然心懷慈悲,經過十世輪回,依舊保持著善良的本心。

觀音菩薩收起法術,消失在了原地,心中已然有了定論,玄奘定能擔起那西天取經的重任。而玄奘帶著孩子們回到岸邊後,又開始思考著接下來如何幫助這些孩子回家。

觀音菩薩隱藏在虛空之中,一邊觀察著玄奘,一邊等待著玄奘的長大。很快玄奘就到了十八歲,他的師父法明和尚將當年他從江中撈起他時的衣服及信件交給了玄奘。

玄奘看到了信件才明白自己原來也是有爹孃的,如今父親被人害死,母親又被惡人霸占了,無論如何自己都要將母親給解救出來。

玄奘當下就決定去救母親。他拜彆了師父,踏上了尋母之路。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憑借著信件裡模糊的線索尋找著母親的下落。

在尋找的過程中,玄奘遇到了不少困難,也遭遇了一些心懷不軌之人的刁難,但他憑借著慈悲之心和修佛所得的智慧巧妙化解。

終於,在江州知府府衙,他找到了母親。然而此時的母親已被那害死父親的人折磨得不成人形。見到玄奘拿出信件後,母親殷溫嬌又驚又喜,可又擔心玄奘會被惡人傷害連忙叫玄奘離開。

殷溫嬌知道兒子長大了,有著自己的想法。殷溫嬌的父親為當朝開國丞相殷開山的女兒,殷溫嬌連忙寫了一封信讓玄奘帶回京城交給他父親,讓他父親帶人來救她。

玄奘接過信件,深知時間緊迫,辭彆母親後便日夜兼程趕往京城。快到京城時,卻遭遇一夥神秘刺客的阻攔。

這些刺客武藝高強,招招致命,玄奘雖不會武功,但他心中慈悲,並未反抗,而是不斷誦經感化。刺客們聽著經文,竟漸漸放下武器,麵露悔意。

原來,他們是被江州惡人重金收買。玄奘以慈悲化解危機,繼續趕路,實則是觀音菩薩在虛空之中看到玄奘有危險,利用障眼法將他們給強行渡化。

到了京城,玄奘順利見到外公殷開山。殷開山看到女兒的信,怒發衝冠,立刻點齊三千左吾衛,與玄奘一同趕往江州。

江州知府聽聞訊息,妄圖負隅頑抗,但在左吾衛的強大攻勢下,很快便被擒獲。玄奘終於救回母親,一家人得以團聚。

殷溫嬌看到殷開山也是淚流滿麵,叫道:「爹爹,女兒不孝,這麼多年竟然沒有做到為人子女的責任。」

殷開山安慰道:「孩子,這不怪你,如今惡人已除,咱們一家人團圓就好。」玄奘也在一旁寬慰母親。

此時殷溫嬌看著自己的父親有人照顧,兒子也有了自己的歸宿,就想著前往洪江陪自己的夫君陳光蕊去。

殷溫嬌對著殷開山道:「父親,我們回去的時候能走水路嗎?我想前往洪江祭奠我的夫君。」

玄奘聽了也開口道:「母親,難道我父親就是在洪江被賊人害死的?」殷溫嬌流淚的點著頭。

玄奘深吸一口氣對著殷開山道:「外公,我們能走洪江嗎?我也想去祭奠一下我的父親。」

殷開山看著女兒和外孫如此堅持,便答應了。一行人乘船來到洪江,殷溫嬌和玄奘在江邊擺好祭品,開始祭奠陳光蕊。

突然,江水翻騰,一條巨大的紅色鯉魚躍出水麵,正是當年玄奘放生的那條。鯉魚在空中化為洪江龍王,他感激地對玄奘說:「小師傅,當年多虧你救我一命,如今你父親陳光蕊被我藏於水晶宮中,雖然他陽壽未儘但是這麼多年在江中不見天日,需得高僧超度才能還陽。」

玄奘聽聞,連忙問道:「施主,我父親的身體你能給我嗎?」殷溫嬌聽了也是十分激動的看著洪江龍王,洪江龍王也不磨嘰,直接手往洪江一撈,陳光蕊的身體出現在船上。

洪江龍王對著玄奘道:「大師,這是你父親的身體,被我用定顏珠給儲存著肉身,這麼多年沒有一點的損壞。」

玄奘看到陳光蕊的身體和自己一模一樣的麵容,就知道這一定是自己的父親,立刻開始誦經超度。

隨著玄奘的誦經聲,陳光蕊的魂魄從江中飄出,在佛光的照耀下,他的靈魂逐漸與身體開始融合,陳光蕊的眼皮有著顫動,有蘇醒的跡象。

最終,陳光蕊成功還陽,一家人相擁而泣。觀音菩薩在虛空之中看到這一幕,滿意地笑了,她知道玄奘不僅心懷慈悲,還有著深厚的佛緣,取經大業,非他莫屬。

最後陳光蕊帶著殷溫嬌在殷開山的運作之下,被調到京城為官。本想讓玄奘還俗陪伴在身邊,可是這麼多年的青燈古佛為伴,再加上金蟬子的轉世,他又怎麼可能會還俗?

陳光蕊和殷溫嬌見玄奘心意已決,也不再強求。而玄奘在家人團聚後,更加堅定了修佛之心,回到金山寺繼續潛心修行。

觀音菩薩看到這裡,知道玄奘的取經大業要開始了。玉帝派文曲星君下凡,投胎成了袁守城在京城之中給人算命。

一個漁民每日都要找袁守城算命,算涇河之中哪裡能夠捕到魚。這日,漁民又來找袁守城算卦,得了準確方位後歡天喜地準備去捕魚。涇河龍王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他覺得這袁守城壞了水族的規矩。

於是,涇河龍王化為人形,去找袁守城算賬。袁守城算準了他的身份,還算出了次日降雨的時辰和點數。涇河龍王不信,與袁守城打賭,若算錯便砸了他的卦攤。

回到涇河後,玉帝旨意傳來,降雨的時辰和點數竟與袁守城所算分毫不差。可涇河龍王為了賭約,私自更改了降雨時辰和點數。

結果觸犯天條,被玉帝判了斬刑,監斬官正是唐丞相魏征。涇河龍王慌了神,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應幫他。

然而到了行刑之時,李世明雖然強行將魏征拉著下棋,拖延魏征的時間。他也知道李世明的意思,下棋時故意睡著元神出竅,魏征在夢中斬殺了涇河龍王。

涇河龍王的魂魄怨恨李世民言而無信,夜夜來擾。李世民因此重病,為了驅鬼,便讓秦瓊、尉遲恭守門,後又命人畫了二人畫像貼於門上。

可是凡人之軀怎麼可能每日不睡覺,時日一長秦瓊與尉遲恭也受不了。李世民無奈,隻能去金山寺尋找高僧超度涇河龍王。

最後找到了玄奘,玄奘不僅給李世民解決了涇河龍王,還讓李世民遊曆了一翻地府,並且還給李世民延壽二十載。而這一切,都在觀音菩薩的預料之中,她知曉,取經的契機即將到來。

觀音菩薩見時機已到,化作遊方僧人,帶著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來到長安。在玄奘超度前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的法會上,她高聲叫賣:「此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兩千兩,非有德有行之高僧不可受用。」

眾人皆驚其昂貴,無人敢買。訊息傳至宮中,李世民正為涇河龍王之事心煩,聽聞有如此寶物,便派人將僧人與玄奘都請入宮中。

觀音菩薩向李世民講述了西天有大乘佛法,能超度亡靈、消災解難。李世民心動不已,當即決定派人前往西天取經。

李世民詢問誰能擔此重任,玄奘挺身而出,願為大唐求取真經。李世民大喜,當即封玄奘為禦弟聖僧,賜號三藏。觀音菩薩見玄奘主動應承,露出欣慰之色,將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賜予玄奘,稱此二寶可保他取經途中免受毒害,逢凶化吉。玄奘感激接過,鄭重表示定不負所托。

次日,李世民率文武百官為玄奘送行。玄奘騎上白馬,手持錫杖,身披袈裟,告彆眾人,踏上了漫漫取經路。

觀音菩薩看到這裡,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快唐玄奘就來到了大唐的邊界,看著眼前的高山。雖然唐玄奘心中害怕,但是想到了唐皇李世民的交代,內心之中動力無限。

唐僧牽著白馬,就向著山林闖了過去。還沒走幾步,就遇到一隻吊額大白虎攔路。

唐僧心中一驚,雙腿不禁微微顫抖,但他很快穩住心神,雙手合十,輕聲念起了經文。那吊額大白虎張開血盆大口對著唐僧一聲大吼,就要對著唐僧撲過去。

這時候一隻羽箭從唐僧的身後飛出,射在了那大白虎的身上。原來是早已被安排好的六值功曹化身獵戶,前來拯救他唐僧。

那老虎被一箭射在脖頸之間,老虎一聲慘叫倒在地上,很快就沒了聲息。唐僧回頭看到一名獵戶在自己身後,對著獵戶道:「多謝施主搭救之恩。」

獵戶走上前來,對著唐僧說道:「大師莫怕,這山中野獸眾多,我可護送你一程。」唐僧感激地點點頭,與獵戶一同繼續前行。

一路上,獵戶向唐僧講述著山中的各種危險和奇聞軼事。並且告訴唐僧這前方就是兩界山,也叫五指山。據傳說這山中鎮壓著一隻猴子,他沒有去過大山深處,不知道真假。

唐僧聽聞兩界山鎮壓著猴子,心中不免好奇又有些擔憂。二人繼續往前走,漸漸靠近兩界山,一股神秘而壓抑的氣息撲麵而來。

突然,一陣驚天動地的吼聲從山中傳出,彷彿能震碎人的魂魄。獵戶臉色大變,對唐僧說道:「大師,這猴子怕是真的存在,我隻能送您到這兒了。」說完,獵戶便匆匆離去。

唐僧硬著頭皮繼續前行,隻見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矗立在眼前,山上有一塊巨大的石碑,刻著「五指山」三個大字。

走近些,唐僧看到一隻毛發金黃的猴子被壓在山下,隻露出一個腦袋。猴子看到唐僧,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大喊道:「師傅,你若救我出去,我便保你西天取經!」唐僧猶豫了一下,想起觀音菩薩的囑托,便走上前去。

他伸出手,輕輕觸碰了一下猴子頭上的符咒,刹那間,符咒光芒大作,山中響起一陣巨響,猴子竟真的從山下掙脫了出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