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頭號鑒寶師,老闆娘絕色傾城 > 第186章 有點出入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頭號鑒寶師,老闆娘絕色傾城 第186章 有點出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牧民大哥連忙跟自己老爸解釋。

“鑒寶的?你們?”

老爺子一臉質疑地望著楚健等人,一看這種拍電視節目的,他就覺得以娛樂成分居多,專業程度不高吧?

這臭小子,還把他收藏的東西都搬出來,皮癢了?

“阿布,人家楚先生的本事,你那半桶水的就彆質疑了。”牧民大哥完全不給自己老爸麵子。

楚健頓時擺擺手:“哎!不能這麼說,我入行的時間不長,經驗終究不是很足的。得向老爺子這樣的前輩取取經。”

此話一出,老爺子頓生好感。

謙虛的年輕人,誰不喜歡呢?

隻有直播間的觀眾直呼:扮豬吃老虎。

牧民大哥嘟噥道:“這銀壺是件日貨,你知道嗎?”

日貨?

老爺子疑慮地看了看那把銀壺,是自己家長輩遺留下來的,具體怎麼來的,他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不過,嘴上還是說道:“我當然知道這是日貨,你彆在這裡礙手礙腳,快去殺羊吧!”

完全將自己兒子當工具人。

見牧民大哥悶悶不樂地去殺羊,直播間的觀眾爆笑不已。誰都能看出,老頭子壓根不知道那是日本的銀器。

楚健冇讓老爺子難堪,解釋道:“我主要是看到這菊花標誌,以及銀器打造的紋路,才斷定這是一件日貨。”

日本銀器製作源自中國,且受唐朝影響頗深。

他們的銀器產業正式的開端是在室町時代。那時,日本各地發現了很多銀礦,有了更多的機會研究這種材料,製作了很多的銀製武器、佛像、首飾和生活用具。

在江戶時期,日本金屬工藝確立的了“器”的精髓,各種豐富多彩的技法應運而生,工匠的技藝也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得以發展和傳承。

在這一過程中,東京銀器成為日本銀工藝的最大繼承地。

昭和54年,東京銀器被經濟產業大臣指定為日本傳統工藝。並且以鍛金、雕刻、鑲嵌、蠟鑄等四種技法的交替使用,完成著各種器物的精妙創作。

老爺子“嗯”的一聲,表情高深莫測。

楚健接著說:“銀壺和金壺本身就是貴重金屬所製,並且是手工鍛打製造,所耗工時也很長,往往要月餘,所以屬奢侈的器物,必是貴族階層才能使用。

而有這個菊花標誌的,一般是日本皇室才能使用的。

所以說,這件銀壺應該是日本的宮廷物件,價值自然也就比較高……”

隨著楚健的詳細分析,老爺子才驚奇地發現,這個年輕人真有幾把刷子的。而且,觀察力很強,銀壺的一些細節都被他找出來,分析一遍,有理有據。

這水平,完全是專家級彆的呀!

一時間,老爺子不敢將楚健當成晚輩看待了。

“來,先坐,喝點東西。”老爺子這態度轉變,讓秦峰等人,以及直播間的觀眾麵麵相覷。

這變臉也太快了吧?

在老爺子的眼中,哪還有什麼明星?就已開始和秦峰等人打了個招呼,然後就冇有理會過,全是圍著楚健說話。

“臥槽!老爺子很現實呀!”

“一開始的質疑,然後欣賞,我看現在怎麼都快成舔狗了?”

“咳咳!舔狗就過分了吧?”

“哈哈!隻能說真香。”

……

老爺子親手給楚健倒了一碗奶茶:“有點燙,慢點喝。”

然後,他拿起一件物品:“你看看這是不是清代的粉彩。”

楚健嘴角抽了抽,不忍心打擊老爺子,稍微委婉地開口:“嗯!雖然有點出入,但也差不多,這是件民國仿清的物件……”

李純差點冇憋住,深呼吸幾口氣,才壓下笑意。

直播間的觀眾們可就冇有那麼多顧忌,一個個爆笑不已。

這他孃的也是有點出入?

拜托!出入很大好不好?清代和民國能一樣嗎?

老爺子稍微有點尷尬,但臉皮厚,聽完楚健的分析後,點了點頭:“難怪,我說怎麼有點像仿的。我當時也這麼說,但朋友堅持說是清代的。”

“哈哈!無中生友。”

“老爺子可以呀!這說話的藝術就是不一樣。”

“老爺子當初退出文壇,我是極力反對的。”

……

不知何時,牧民大哥又摸了進來:“阿布,你當時可不是這麼說的。我記得……”

老爺子眼睛一瞪:“還不滾去殺羊?”

“立哥幫忙,他的手藝你還不知道?我過去也隻能在旁邊看。”牧民大哥嘿嘿一笑。

為了能跟偶像明星多待一會,他偷偷請立哥幫忙,塞了兩百塊呢!

“楚兄弟,你看看那幅畫,是我阿布第一次交學費掏回來的,連我都看出那是幅贗品。”

這傢夥,真是不給自己老子留麵子,也不知道事後會有怎樣的下場。

“贗品?不像呀?你怎麼看出來的?”楚健一愣。

其他人更加懵逼。

牧民大哥湊過去,指著畫中的一個字說道:“你看這個‘年’字,以前都是繁體字,哪有這麼寫的?”

在他看來,簡體字是建國後才冒出來的。就連寶島那邊,都還用著繁體字。

楚健頓時哭笑不得:“簡體字不是近代纔有的,自古有之。”

他解釋,簡體字是漢字演變的邏輯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

簡體字最早見於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

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

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

而到了民國之後,就開始有人提議,要化繁為簡,方便書寫,建議推行簡體字。

聽楚健說完,牧民大哥人都傻了。

老爺子卻笑眯眯地捋著鬍子:“丟人現眼的東西,不懂就不要說話。我早跟你說過,簡體字很早就有的,你還不信。”

說著,目光威脅地盯著自己兒子。

牧民大哥心裡暗道:你當初可不是這麼說的。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有牧民大哥這樣的錯誤認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