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頭號鑒寶師,老闆娘絕色傾城 > 第541章 青花瓷調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頭號鑒寶師,老闆娘絕色傾城 第541章 青花瓷調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經過楚健這麼一分析,情況越來越明朗了。

分明就是博物館的人利用這一波黑白衝突,將戰火“引到”他們博物館來,讓那些黑皮將自己已經掉包的文物毀掉,以便毀掉證據,以後死無對證。

高呀!

不得不說,這計謀是真的高。

大家不會懷疑到博物館,畢竟這時候黑皮已經上頭了。彆說衝擊博物館,打砸博物館,就是衝進白屋,將他們總統打一頓,也是應該原諒的。

畢竟政治正確嘛!

楚健拿起摔在旁邊的一塊瓷器,遞給沈世傑和王建國:“你們看一下。”

“臥槽!還真是假的。”

連他沈世傑都能看出是假貨,可見用來調包真品的這些東西有多假。

說句難聽的,在國內去樊家井,隨便找一家店來做,都不可能做得這麼粗糙,這麼不專業。

“太假了,樊家井的貨比它們好多了。”沈世傑接著吐槽。

“樊家井?好久冇有聽過那地方了。”王建國苦笑。

他當然也聽過樊家井的大名,畢竟是瓷器仿古的“聖地”嘛!

其實,在建國前,樊家井隻有幾家造匣缽的小作坊和幾戶種田農民居住,後來有位樊姓人家在家門口打一口井,樊家井由此得名。

樊家井原本是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通道,有一街三巷。說是街道,其實是大概隻有3米左右寬的小路,有些小巷更窄,不到1米寬,小路邊由一家一家的小商店構成,商店非常小。

然而,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在窄窄的街上,隨處可見挑夫擔著瓷器穿街而過,在總共兩公裡長的街巷,擠滿了數百家做中低檔仿古瓷的手工作坊。

樊家井在收藏界的知名度和首都的潘家園有得一拚。

有人說,樊家井的瓷器都是仿品,但是在收藏家眼裡,樊家井可以說是走向瓷器鑒定而必須去的一個聖地。

對於各種瓷器,樊家井仿古做舊的專家們都能給你做出來,要官窯有官窯,要民窯有民窯,要哪個窯就能造哪個窯,而且款識和真品一模一樣。

“他們也真是真敢呀!我冇記錯的話,這裡擺的是一件宣德青花瓷瓶。”王建國回憶道。

這裡,他來過好幾次,有印象的。

大明宣德年製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色澤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著稱,被認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

所以,很收藏界的人以擁有一大明宣德年製款識青花瓷器而驕傲。

“就是說,有一件大明宣德年製的青花瓷流出去了。”沈世傑眼睛一亮。

他們掉包出去,肯定是要銷贓的吧?不然,調什麼包?

那是不是他們也有機會?

本來,藏在這種級彆的博物館裡麵,想要得到,已經是難比登天。不要說私人,即便是國家出麵,都不好使。

大家以為,這些年來,國家冇有出麵追回這些國寶嗎?

人家也要願意才行。

雖然是偷來的、搶來的,但憑本事搶來的,為什麼要還?

這時候,保安、警察等終於“登場”,開始驅離博物館裡麵的人,維護裡麵的文物安全,所有人必須出去。

楚健等人自然也不例外,跟著人流走出這座博物館。

到外麵後,看到那些興奮得跟猩猩一樣的黑皮,大家有點無語。

美國人是真能忍呀!

都說咱們中國人能忍,殊不知美國人纔是最能忍的人,堪比忍者神龜。

經過一個垃圾堆,楚健看到一個垃圾桶裡有個垃圾袋,垃圾袋裡麵裝著一件瓷器,楚健認真一看,驚了。

他也不顧臟,趁亂將那垃圾袋提起來。

“快走!”楚健跟李斐他們說道。

李斐等人雖然不甚瞭解,但心中大致有了點猜測,很默契地冇有問,趕緊走人。

“跟我來。”王建國前麵帶路。

這一片他很熟,知道怎麼避開攝像頭等。剛纔那垃圾堆的位置,就是冇有攝像頭的。

美國本身就很不喜歡在公共場合安裝攝像頭,說什麼保護**權。再加上那還是垃圾堆,更加不可能出現攝像頭了。

對著垃圾堆拍什麼?很有意思嗎?

他們一直走了很遠,才終於停下來。

“楚哥,什麼來的?”

楚健笑道:“被調包出來的瓷器,大明宣德青花瓷。”

此話一出,王建國等人目瞪口呆。

還能這樣?

這簡直就是走了狗屎運呀!

他們萬萬冇想到,原來今天還有調包的事情發生。他們還以為,早就掉包了。今天發生的這些事,其實是為了毀滅證據而已。

可冇想到呀冇想到。

他們竟然那麼大膽,今天還玩。

而認真想一想,好像也冇毛病。趁最後一次機會了。調包這種事,不可能總是搞,總是煽動彆人去砸博物館?

這也說不過去呀!

民眾也不都是傻子,一次兩次還好說,博物館總是被砸,總是會損失文物,傻子都能猜出有貓膩。

“讓我看看。”沈世傑搓了搓手。

王建國同樣目光灼灼。

他們看到,青花瓷上有散暈的效果,以及上麵的黑斑。

“味道”對了。

他們清楚,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蘇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屬光澤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

此外,明宣德瓷器的青花使用進口青料,此種高鐵低錳料在燒成過程中青料易暈散,故所繪紋飾不夠清晰。

雖然如此,但因為使用進口的“蘇泥勃青”料,燒成後的青花色澤濃重豔麗,深入胎骨。

他們在看瓷器的款識,不斷髮出讚歎聲。

懂瓷器的人應該知道,從明宣德起,開始出現以青花楷體題寫,題於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製”、“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製”等,成為以後明代曆朝乃至清代題寫年款的主要形式。

除口沿、器肩、器腹等無圈框年款外,宣德官窯瓷器上以青花、紅彩在器心、器底位置題寫的年款,有單圈、雙圈、單框、雙框、橢圓、蓮瓣等邊飾。

“冇錯!這就是原本擺在博物館裡麵的那件。”王建國連忙說道。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