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聽風說你 第171章
銀杏深處的守望(續十八)
十一月的風帶著愈發濃重的涼意,掠過銀杏林時,捲起滿地金黃的落葉,又輕輕放下,像是在為這片林子梳理冬日來臨前的妝容。枝頭僅存的幾片銀杏葉,在風中微微搖曳,每一片都像是不捨離去的信使,執著地守著最後的秋意。
安安依舊是每天最早來到銀杏林的人。他裹著王奶奶織的紅色小圍巾,背著書包快步跑到小芽的保暖棚前,小心翼翼地掀開塑料布的一角。經過這些天的悉心照料,小芽又長高了些,新抽出的第三片葉子帶著嫩生生的綠,在清晨的微光中舒展著。“今天比昨天又高了一毫米呢!”安安從書包裡掏出尺子,認真地量著,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記錄,成了小芽成長最忠實的見證。
樂樂扛著小鋤頭,呼哧呼哧地跑到小苗旁,他今天特意穿了一雙防滑的小膠鞋,踩在濕潤的泥土上穩穩當當。“張爺爺說,冬天的泥土要鬆一鬆,這樣空氣才能進去,小芽才長得好。”他一邊唸叨,一邊學著張爺爺的樣子,在保暖棚周圍輕輕鬆土,動作比之前熟練了許多,隻是依舊輕柔,彷彿怕驚擾了泥土下沉睡的生機。銀杏小貓不知從哪裡鑽出來,蹭了蹭樂樂的褲腿,然後蹲在保暖棚邊,眯著眼睛曬太陽,尾巴有一搭沒一搭地掃著地麵。
陽陽背著畫板,選了個能看到小芽的位置坐下。經過秋雨的洗禮和陽光的滋養,小芽的葉片愈發鮮亮,葉脈清晰可見,葉尖上那點淡淡的嫩紅,在秋日的清冷中顯得格外動人。陽陽調了顏料,細細勾勒著小芽的輪廓,他特意把葉片上殘留的細小水珠也畫了進去,陽光灑在上麵,像是綴了幾顆碎鑽。“陽陽,你看我找到的東西!”朵朵舉著一個半透明的小貝殼跑過來,貝殼上帶著淡淡的紋路,“我覺得它像小芽的小帽子。”陽陽眼睛一亮,接過貝殼放在畫紙上比對:“真像,我把它畫在小芽旁邊,就當是給它的禮物。”
萌萌提著小籃子,沿著小溪邊慢慢走著,她在撿拾那些被雨水衝刷得乾淨透亮的銀杏果。溪水比之前淺了些,水流也緩了許多,岸邊的鵝卵石被打磨得光滑圓潤。“銀杏果,銀杏果,好好藏起來,等春天發芽呀。”她輕聲哼著歌謠,把撿來的銀杏果小心翼翼地放進籃子裡,每個果子都被她用紙巾擦得乾乾淨淨。
張爺爺背著竹筐,裡麵裝著厚厚的乾草,慢悠悠地走進銀杏林。“天越來越冷了,得給小芽的保暖棚再加固一下。”他說道。孩子們圍了過來,看著張爺爺把乾草鋪在塑料布外麵,又用細繩子輕輕捆好。“這樣既能擋風,又能保暖,小芽就能安安穩穩過冬了。”張爺爺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著說。安安趕緊在小本子上畫了個加固後的保暖棚示意圖,還特意用紅筆標注出“乾草層”。
蘇晚提著一個竹籃走來,籃子裡裝著剛蒸好的南瓜饅頭,冒著熱氣。“孩子們,歇一歇,吃點饅頭暖暖身子。”她把饅頭分給大家,金黃的饅頭帶著南瓜的甜香,咬一口鬆軟可口。朵朵捧著饅頭,小口小口地吃著,忽然指著遠處的天空說:“太奶奶,你看,大雁!”大家抬頭望去,一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正往南方飛去,留下一串清脆的鳴叫聲,消散在秋日的天空中。
“大雁要去暖和的地方過冬了,等明年春天才會回來。”張爺爺說道。孩子們望著大雁遠去的方向,眼裡滿是嚮往。“那戴勝鳥什麼時候回來呀?”陽陽問道。張爺爺摸了摸他的頭:“等明年春天,花開了,草綠了,戴勝鳥就會回來了。”陽陽點點頭,在自己的畫紙上添了幾隻大雁,盼著春天快點到來。
王叔叔提著相機,穿梭在林間,捕捉著每一個溫馨的瞬間。陽光透過枝葉,在孩子們的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樂樂趴在地上,給保暖棚周圍的泥土澆水,水珠落在泥土上,浸潤出小小的印記;銀杏小貓追著一片飄落的樹葉,在落葉堆裡翻滾,揚起一陣金色的“碎屑”;蘇晚坐在石凳上,給孩子們講著過去的故事,臉上帶著溫柔的笑容。“哢嚓”“哢嚓”的快門聲,與林間的風聲、孩子們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成了秋日裡最溫暖的旋律。
午後,陽光漸漸變得柔和,灑在銀杏林裡,給整片林子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孩子們圍在張爺爺身邊,聽他講關於銀杏林的故事。“這片銀杏林有幾十年了,我小時候,這裡的銀杏樹就已經很高大了。”張爺爺望著眼前的銀杏樹,眼裡滿是回憶,“那時候,鄰裡們經常在林子裡乘涼、聊天,孩子們就在這裡玩耍,就像你們現在一樣。”
“張爺爺,那時候的銀杏林也有小芽嗎?”安安好奇地問。張爺爺笑了:“當然有啦,每年春天,都會有新的小芽冒出來,就像你們一樣,慢慢長大,成為銀杏林的一部分。”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萌萌輕輕摸了摸小芽的葉片,像是在和它說著悄悄話。
接下來的幾天,天氣愈發寒冷,銀杏林裡的落葉已經堆得很厚,踩上去“沙沙”作響,像是在訴說著秋日的故事。鄰居們依舊常來銀杏林,李阿姨帶來了自己做的辣白菜,脆生生的,很下飯;王奶奶給張爺爺和蘇晚織了厚實的手套,戴在手上暖乎乎的;趙叔叔則找來一些木板,幫著張爺爺把簡易木棚加固了一下,讓孩子們在雨天也能有個溫暖的去處。
“我們來給銀杏林打掃一下吧!”樂樂提議道。孩子們積極響應,安安拿來小掃把,樂樂扛著小鋤頭,陽陽和朵朵找來竹筐,萌萌則提著小水桶。他們分工合作,安安和樂樂負責清掃落葉,把落葉堆在銀杏樹根部,當作肥料;陽陽和朵朵把撿來的枯枝敗葉裝進竹筐裡,運到林外的空地上;萌萌則用小水桶打來溪水,把石凳和木棚擦拭乾淨。銀杏小貓在一旁跑來跑去,時不時用爪子扒拉一下落葉,像是在幫忙。
張爺爺和蘇晚坐在石凳上,看著孩子們忙碌的身影,臉上滿是欣慰。“這些孩子,越來越懂事了。”蘇晚笑著說。張爺爺點點頭:“是啊,他們就像這片銀杏林裡的小芽,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長大。”王叔叔舉起相機,拍下孩子們打掃銀杏林的畫麵,照片裡,孩子們的臉上滿是汗水,卻依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傍晚時分,天空又飄起了細雨,這次的雨比上次更密了些,帶著刺骨的寒意。孩子們躲在木棚裡,看著雨絲落在銀杏葉上,順著葉片滑落,滴在泥土裡。“冬天是不是要來了?”朵朵裹緊了身上的外套,問道。張爺爺點點頭:“是啊,冬天很快就要來了,不過沒關係,我們已經給小芽做好了保暖,等明年春天,它就會長得更壯了。”
雨漸漸停了,夜色降臨,月光灑在銀杏林裡,給整片林子披上了一層銀紗。小芽在保暖棚裡安然入睡,銀杏小貓蜷縮在蘇晚的懷裡,發出輕柔的呼嚕聲。孩子們依依不捨地和張爺爺、蘇晚告彆,背著書包離開了銀杏林。身後的銀杏葉還在飄落,像是在為他們送彆。
接下來的日子,氣溫越來越低,偶爾還會颳起凜冽的寒風。孩子們依舊每天來到銀杏林,隻是停留的時間變短了。他們會先去看看小芽,給它檢查一下保暖棚,然後才會在林子裡玩耍一會兒。張爺爺每天都會來給小芽澆水、鬆土,蘇晚則會給孩子們帶來熱乎乎的點心,讓他們暖暖身子。
十二月初的一天,天空下起了小雪,細小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像是無數白色的小精靈,落在銀杏葉上、泥土上、孩子們的頭發上。“下雪啦!下雪啦!”孩子們興奮地叫了起來,伸出小手去接雪花。雪花落在手心裡,很快就融化了,留下一絲冰涼的觸感。
“我們來給小芽堆個小雪人吧!”樂樂提議道。大家一致同意,滾起雪球,堆了一個小小的雪人,放在小芽的保暖棚旁邊。雪人戴著朵朵的小圍巾,插著陽陽畫的小芽畫,看起來可愛極了。“這樣小芽就不會孤單了。”萌萌笑著說。王叔叔舉起相機,拍下了雪中的銀杏林和雪人,照片裡,白雪覆蓋著金黃的銀杏葉,小芽的保暖棚在雪中顯得格外溫暖。
蘇晚帶來了煮好的薑湯,給大家驅寒。“喝點薑湯,暖暖身子,彆感冒了。”她把薑湯盛在小碗裡,分給大家。薑湯辛辣中帶著一絲甜味,喝下去後,全身都暖乎乎的。孩子們圍在一起,喝著薑湯,看著雪景,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銀杏林被厚厚的白雪覆蓋,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洋。陽光灑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孩子們來到銀杏林,驚訝地發現,小芽的保暖棚上也積了一層雪,像是蓋了一床白色的被子。“我們來給小芽掃雪吧!”安安提議道。大家找來小掃把,小心翼翼地把保暖棚上的雪掃掉,生怕壓壞了小芽的“小房子”。
張爺爺也來了,他看著被白雪覆蓋的銀杏林,笑著說:“瑞雪兆豐年,明年一定是個好年成,我們的小芽也會長得更壯。”孩子們點點頭,望著小芽,眼裡充滿了期待。他們知道,冬天雖然寒冷,但春天總會到來,就像小芽雖然弱小,但總會茁壯成長。
日子一天天過去,春節越來越近了。鄰居們都在忙著準備年貨,銀杏林裡也多了幾分熱鬨。李阿姨帶來了自己炸的油條,分給大家;王奶奶給孩子們做了新衣服,紅紅的,特彆喜慶;趙叔叔則在銀杏林裡掛了幾個紅燈籠,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我們來給銀杏林寫一副春聯吧!”陽陽提議道。大家一致同意,陽陽寫下上聯:“金葉飄灑藏暖意”,安安寫下下聯:“小芽守望待春風”,朵朵則在旁邊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張爺爺把春聯貼在木棚的柱子上,紅紅的春聯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豔。
除夕夜,孩子們和張爺爺、蘇晚一起在銀杏林的木棚裡守歲。蘇晚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有魚、有肉、有餃子,還有孩子們愛吃的南瓜餅。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聊著天,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王叔叔舉起相機,拍下了這溫馨的一幕,照片裡,燈光溫暖,笑容真摯,像是一幅美好的畫卷。
零點的鐘聲敲響,新年到了。孩子們歡呼起來,互相說著新年快樂。張爺爺拿出準備好的紅包,分給孩子們,“祝你們新的一年,像小芽一樣,健康成長,開開心心。”孩子們接過紅包,高興地向張爺爺和蘇晚道謝。
窗外,煙花綻放,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銀杏林。雪花還在輕輕飄落,像是在為新年祝福。小芽在保暖棚裡安然入睡,等待著春天的到來;銀杏小貓蜷縮在蘇晚的懷裡,發出輕柔的呼嚕聲;孩子們圍在一起,看著煙花,眼裡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銀杏林裡的守望,在冬日的嚴寒中依舊溫暖。它守護著小芽的生機,守護著孩子們的快樂,也守護著鄰裡間的溫情。春天已經不遠了,等到冰雪融化,萬物複蘇,銀杏林裡將會迎來新的生機與歡喜,而這份深藏心底的守望,也將在新的一年裡,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