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寵小女喜種田 第162章 古怪的針線活兒
往年這個時候,中午的太陽還有些曬,但今年已經要穿夾棉衣衫了。
鎮口有老人聚一起,抄著袖子閒話,“這年頭瞧著不好啊,冬天時候不會下大雪?”
“我也惦記這事呢,好像我家柱子剛出生那年,就是這樣,早早就冷了。
九月初二就下了大雪,我連滾帶爬才請了接生婆回來,記得特彆清楚。”
“今年春夏都是風調雨順,冬天應該也不差吧。”
“這可說不準。”
山貨鋪子就在鎮子口,這些話自然也聽到了。
刀大叔就去北院找了簡大成,“大成啊,不少人說這天冷的太早,冬日時候怕是要下大雪,我也覺得不太好。家裡是不是要早做準備啊?”
簡大成聽得點頭,“我倒是不知道冬日要下雪的傳言,但咱們家第一年下山,不能不存糧。
我這秀才功名免了二十畝的糧稅,其餘交完,又給佃戶分一分,家裡還剩了將近一半的糧食。
我不打算賣,都會留著。就算有事,村裡人都下來過冬,應該也足夠了。”
刀大叔長鬆一口氣,笑道,“那就好,那就好。如今村裡人大半都在山下了,回去過冬的沒幾個。真是下大雪,有糧食,就真是沒什麼怕的了。”
簡大成又道,“就是莊子裡沒有什麼空房子,若是真有雪災,村裡人都下來,怕是住不下。要不要提前安排一下?”
刀大叔卻是擺手,“你好好讀書,這樣的小事不用你惦記。城北的房子便宜,若是不好,到時候就租個院子,多少人都住下了,又用不了幾兩銀子。
不能什麼都指望你安排,大夥兒也不是沒手沒腳。不好養成他們什麼都靠你們家裡的習慣。大院那邊也不缺活計,住得近,再能賺口飯吃,餓不死就行了。”
話是這麼說,若是村裡人當真下山躲雪災,簡家也不能看著不管。
但到時候給些糧食,幫工給工錢,就全了情義了。
簡大成心裡有數,又問了問雞舍豬圈等各處,聽說一切都挺好,他就放心了。
倒不是他偷懶,把家事都交給老孃和閨女。
實在是跟隨木先生讀書之後,課業沉重很多。
家裡有個聰明閨女和勤奮的老孃,賺銀子這件事,從始至終都不算難。
但怎麼能保證一家不受欺負,不被覬覦,纔是最重要的。
他如今隻是個秀才,城北大院要好,山貨鋪子也好,都再沒有小吏隨便上門找茬,吃拿卡要了…
刀大叔說了幾句,就匆忙走了。
若當真冬日時候要下大雪,可不是隻備了糧食就成,起碼取暖的柴火就要緊跟其後。
砍柴,越多越好,越早下手越好。
於是,莊裡莊外,所有人閒著無事都去砍柴。
一車一車,一擔一擔,螞蟻搬家一般,迅速往莊子裡辦,幾日間就摞起來兩座大柴堆。
而且,第三座還在陸續在長高。
這些事,自然有鄒桓在照管,怡安根本沒費心。
如今讓她煩惱的還是葡萄露,突然降溫,溫度不如去年,發酵肯定受影響啊。
這麼等下去,怕是陶缸都凍了,葡萄露還沒發酵好呢。
無法之下,她隻能買了個超大的銅鎖,直接把儲藏間鎖了。
對外就說,葡萄露在發酵,不好隨便翻動。
其實她早就把陶缸都挪到空間去了。
空間隻有一百多平,突然塞了這麼多陶缸,也是為難極了。
為此,她把西瓜秧都拔了,藥材能收的也都收了。
幸好,一比四的時間差,空間裡有個**日就差不多了。
好不容易等到葡萄露釀好,各家得了通知來鋪子取貨的時候,天氣居然已經冷的拿不出手了。
趕車的車夫凍的耳朵通紅,在鋪子外等一會,都要不時走幾步,否則腳就凍麻了。
管事還能在屋裡喝一杯熱茶,他們這些下人就遭罪了。
簡家厚道,把車夫統統請進包子鋪,一人送個免費的包子,配一碗熱湯。
車夫感激,一邊吃喝,一邊閒話。
“這天啊,真是冷的邪乎,真是不給人活路了。這還沒進九呢,三九時候還不得凍死人啊。”
旁人聽了也是抱怨,“可不是嘛,到時候再下幾場雪,更糟糕了。”
“咱們還好呢,大將軍和戍邊的兵卒們才慘呢。一冬日怕是要凍死幾個,朝廷那邊連軍糧都給不夠,棉花棉衣更彆提了。”
“就是,這樣的天氣,蠻子那邊估計也不好活,總跑來打劫,大將軍還要帶人打回去。隻是想想,就心裡跟著著急。”
說來也巧,怡安好幾天沒到包子鋪來了。
今日懶得做飯,她就帶了三丫跑來轉轉,順帶拿幾個包子和豆沙包回去。
在後廚裡,她就把眾人的議論聽個清清楚楚。
這倒是讓她突然想起一段劇情,好似原書裡寫過,有年雪災,戍邊軍凍傷凍死不少人。
李芳菲那時候已經利用簡大成賺了銀子,趁機捐了不少糧食和棉衣,賺了好名聲。
也是後來她會京都之後,人人都傳頌的。
她若是沒想起來就算了,如今想起來,不截胡就對不住穿越大神給她的這份先機了。
但要怎麼截胡,她得考慮一下。
這麼想著,晚上吃過飯,尋個機會,她就拉了鄒桓問道。
“哥,你最近還在盯著李芳菲嗎?她那邊有什麼動靜嗎?”
鄒桓也沒當回事,應道。
“瞧著也沒什麼不對勁的,許是也覺得今冬會天寒,那鋪子掌櫃找南邊商賈,囤積了不少的棉花和粗布。
這幾日,也在買糧食,但不好買,想必沒囤多少。”
怡安點頭,腦子裡轉的飛快。
她沒囤糧食和棉花,想要斷了李芳菲的打算,有些不容易…
正好這個時候,三丫從外邊跑進來,凍得兩隻手一直捂著耳朵。
“真是太冷了,耳朵要凍掉了。”
怡安眼睛一亮,突然就有了好主意。
“哎呀,我知道了!”
鄒桓驚了一跳,三丫更是小手都放下了,眼珠骨碌碌轉著,不明白小姐知道什麼了。
怡安也沒空閒同她們解釋,趕緊跑回屋子去畫圖。
當晚,桂枝就被叫進了後院,連同馮老太都點了蠟燭,湊在一起做針線活兒。
她們都是常做針線的,再有怡安在旁邊指揮,小半個時辰,成品就擺在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