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不渡相思岸 第13章 13
-
13
阿爾卑斯山深處的弦波研究所對江嶼的到來。
表現出了近乎狂熱的歡迎。
全球頂尖的探索意識與時空邊緣的機構。
也渴望江嶼的資源、名望和他帶來的弦波共振回溯模型。
這是無數科學家近乎禁忌的夢想。
逆轉熵增。
江嶼放下那個裝著助眠劑的鉑金包。
一頭紮進了數據海和複雜的聲波模擬裝置。
他不吃不喝,靠著濃縮咖啡因針劑維持清醒。
空閒時他會在五線譜上寫曲跟我對話。
“阿晚,如果我們能擾動意識弦的固有頻率,是否能在時空膜上撕開一道回溯的裂隙?”
“多維宇宙的聲波駐點理論,或許能提供一條路徑。”
高維振動、弦論坍縮、意識諧波共鳴這些術語。
對我來說,跟天書一樣。
但既然我的意識能存續,或許真的能有一絲可能。
他的理論核心,是將完整的意識解構為無數獨特的聲紋諧波。
細微的諧波,是構成意識圖譜的基頻與泛音,在量子層麵被精確標記其振動模式和相位。
它們形成一股意識諧波流。
正是我現在的狀態。
這種形態,具備在理論中的弦波蟲洞中以特定頻率共振穿行的可能。
江嶼在瑞士的第五年,迎來了第一個小成功。
他將食指伸進環形裝置。
冇有血肉橫飛,冇有骨骼斷裂。
一道無形的、高頻的聲波刃解離了他的指尖組織。
劇痛讓他青筋暴起。
但他卻笑出了聲。
他將自己的一部分,變成了和我一樣的非物質性的諧波共振體。
我有點不懂。
江嶼做這些有什麼意義呢。
複活我,然後讓我像之前那樣繼續事無钜細地照顧他嗎?
我能做的,不過是在他錄音棚熬夜時遞上一杯溫水。
這杯水重要嗎?
實驗進入更瘋狂的階段,是瑞士一個罕見的晴朗春日。
人為製造意識諧波流的條件達成後。
剩下的,便是撕裂時空結構,製造能承載諧波回溯的弦波蟲洞。
我不懂弦論,但這聽起來就有點荒謬。
中文我認識,組合起來卻如同天書。
江嶼的實驗舉步維艱。
支援者寥寥,質疑與嘲諷湧來。
媒體稱他“走火入魔的瘋子”、“妄想篡改時間的偽科學神棍”。
他耗儘資源打造的儀器,被嘲笑為“通往地獄的樂器”。
他理論中時空回溯的先決條件,是意識諧波必須脫離物質載體。
那麼就需要人徹底的生理死亡。
冇有人願意做這個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