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知我意,驕陽入你懷 第185章 路過花店,停步的常春藤
路過花店,停步的常春藤
林未晚是被窗外的鳥鳴吵醒的。
燒退之後的睡眠格外沉,她睜開眼時,窗外的陽光已經爬滿了半個床沿,落在被子上,暖得像小時候外婆曬過的棉絮。她伸了個懶腰,渾身的筋骨都透著鬆快,喉嚨裡的灼痛感徹底消失了,隻剩下一點殘留的乾澀。
起身走到窗邊,她先去看那束雛菊。經過兩天的養護,花瓣舒展了不少,嫩黃的花蕊頂著細小的花粉,風從紗窗縫裡鑽進來,帶著樓下玉蘭的香氣,吹得花瓣輕輕晃。她給花瓶添了點水,指尖碰到花瓣時,忽然想起蘇曉昨天臨走前說的話——「你這雛菊養得真好,跟有人精心照顧似的」。
她笑了笑,轉身去廚房煮水。水壺燒開的聲響裡,她倚著門框看冰箱上的便簽——有蘇曉寫的「記得吃橙子」,有自己記的「下午去公司交報銷單」,還有一張被壓在最下麵的,是去年冬天顧時硯寫的「薑茶在保溫壺裡,涼了記得熱」。紙條邊緣已經捲了邊,墨跡卻還清晰,她指尖碰了碰那行字,沒抽出來,又輕輕按了回去。
吃過早飯,她換了件淺灰色的針織衫,外麵套了件米白色的風衣。鏡子裡的人臉色雖然還有點蒼白,眼神卻亮了,不像前幾天那樣蒙著一層霧。出門時,她特意把那枚小狐狸鑰匙扣掛在了包上,銀色的金屬在陽光下閃著細光,走起來時,鑰匙扣撞著包帶,發出輕輕的聲響,像有人在耳邊碎碎念。
去公司的路上要經過一條老街,街邊有幾家小店,其中一家花店她常路過。以前顧時硯總說這家店的老闆娘眼光好,每次進的花都是新鮮又特彆的。那時候他們偶爾會繞路走這裡,他會買一支白玫瑰給她,說「一支就夠了,多了顯得刻意」,她就捏著花莖,跟在他身邊,看他側頭和老闆娘打招呼,陽光落在他發頂,連碎發都透著暖。
今天走到花店門口時,她腳步忽然頓住了。不是因為玫瑰,也不是因為雛菊,而是擺在店門口花架上的幾盆常春藤。
花盆是陶土的,表麵爬著細碎的裂紋,常春藤的藤蔓從盆沿垂下來,翠綠的葉子像小巴掌,葉邊帶著一點淺黃的邊,風一吹,藤蔓輕輕晃,像在招手。她站在原地看了很久,指尖不自覺地攥緊了包帶——以前她和顧時硯住的公寓陽台上,就擺著一盆這樣的常春藤。
那是他們剛搬進去時一起買的。顧時硯說常春藤好養,不用經常澆水,還能淨化空氣,最適合他們這種總加班的人。剛開始她總忘了管,葉子蔫了好幾片,顧時硯就把花盆挪到了陽台的掛鉤上,每天早上刷牙時順便澆點水,晚上下班回來會站在陽台看一會兒,說「你看它又長了一節,比你還努力」。後來那盆常春藤長得特彆旺,藤蔓繞著陽台的欄杆爬了半圈,夏天時擋著太陽,陽台裡涼絲絲的。
他們分開那天,她收拾東西時特意看了眼那盆常春藤。葉子綠油油的,藤蔓已經垂到了樓下的窗台,顧時硯站在旁邊,手裡捏著鑰匙,說「這花你要是喜歡,就帶走吧」。她搖了搖頭,說「你養得好,留給你吧」。其實她是不敢帶——怕看到花就想起他,怕照顧不好,更怕看到花枯萎時,像看到他們的感情一樣,心裡發疼。
「姑娘,要買花嗎?」花店老闆娘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林未晚回過神,老闆娘正站在花架旁看著她,手裡拿著一把噴水壺,剛給常春藤澆過水,葉子上掛著細小的水珠,在陽光下閃著光。「這常春藤怎麼賣?」她走過去,指尖輕輕碰了碰一片葉子,冰涼的水珠沾在指腹上。
「二十一盆,剛進的貨,你看這葉子多精神。」老闆娘笑著說,「這花好養,放陽台放書桌都行,還能爬藤,養久了能垂一大片。」
和顧時硯當年說的話,幾乎一模一樣。林未晚心裡軟了一下,指了指其中一盆藤蔓最長的:「就要這盆吧。」
付了錢,老闆娘給花盆套了個塑料袋,又叮囑她:「彆澆太多水,一週一次就行,放在有散光的地方,彆暴曬。」她點點頭,抱著花盆往前走,陶土盆有點沉,卻讓她心裡覺得踏實,像抱著一點失而複得的東西。
走到公司樓下時,蘇曉正好從對麵的便利店出來,手裡拿著兩杯熱豆漿。看到她懷裡的常春藤,眼睛一亮:「未晚!你買花啦?這常春藤真好看!」
「路過花店看到的,覺得挺好看就買了。」林未晚笑著說,接過蘇曉遞來的豆漿,溫熱的杯子貼在手心,和懷裡花盆的溫度混在一起,暖得剛好。
「你是不是想把工位佈置一下呀?」蘇曉挽著她的胳膊往電梯走,「上次我就說你工位太素了,放點綠植正好,看著心情都好。」
林未晚沒說話,隻是笑了笑。她其實沒想過把常春藤放工位,她想把它放在家裡的陽台——那個和顧時硯曾經一起待過的陽台,現在雖然換了地方,卻也想讓這抹綠色,重新爬滿欄杆。
到了工位,她先把常春藤放在桌角,給它澆了點水,又找了個小石子壓在花盆邊緣,防止藤蔓垂得太厲害。蘇曉湊過來看了半天,說:「真好看,等我下次路過也買一盆,放我工位上,跟你湊一對。」
林未晚笑著點頭,開啟電腦開始工作。螢幕亮起來時,她瞥見桌角的常春藤,葉子在陽光下透著嫩,心裡忽然覺得熨帖。以前總覺得,失去的東西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可現在看著這盆常春藤,她忽然明白,有些東西或許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就像這盆花,不是當年那盆,卻有著一樣的翠綠,一樣的生機,一樣能讓她想起那些溫暖的日子。
中午吃飯時,蘇曉拉著她去公司附近的小飯館。路過一家文具店時,林未晚看到櫥窗裡擺著一本帶藤曼圖案的筆記本,封麵是淺綠的,上麵爬著常春藤的紋樣,和她買的那盆很像。她走進去買下筆記本,蘇曉好奇地問:「你買筆記本乾嘛?你不是有好幾個了嗎?」
「想用來記點東西。」林未晚翻著筆記本,紙張很光滑,帶著淡淡的紙香,「以後設計上有什麼靈感,或者生活裡的小事,都記下來。」
其實她還有個沒說出口的想法——她想把照顧常春藤的日子記下來,就像以前顧時硯會在手機備忘錄裡記「常春藤澆水日」一樣。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把這盆花養好,能不能在照顧它的過程裡,慢慢學會和過去和解,慢慢學會自己給自己創造希望。
下午交完報銷單,她提前半小時下班,抱著常春藤回了家。開啟陽台的門,她先把花盆放在陽台的掛鉤上——這個掛鉤是她搬進來時特意裝的,當時沒什麼理由,現在想來,或許是潛意識裡,還想讓某個地方,保留一點以前的習慣。
她站在陽台看了會兒常春藤,藤蔓垂在半空中,風一吹,葉子輕輕晃。陽台對麵是一棟居民樓,有個老奶奶正坐在陽台摘菜,陽光落在她銀白的頭發上,透著祥和。林未晚忽然想起以前和顧時硯在陽台看夕陽的日子,他會從身後抱著她,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說「等我們老了,也找個有陽台的房子,養點花,曬曬太陽」。
那時候她總笑著說「還早呢」,現在才發現,原來那些以為很遙遠的日子,已經變成了回憶裡的碎片。她轉身回屋,拿出剛買的筆記本,在第一頁寫下:「3月12日,買了一盆常春藤,藤蔓很長,葉子很綠。老闆娘說它好養,希望我能把它照顧好。」
寫完,她又翻到第二頁,畫了一片小小的常春藤葉子,畫得有點歪,卻很認真。她想起顧時硯以前總說她畫畫不好看,卻會把她畫的小紙條小心翼翼地夾在書裡。嘴角不自覺地揚起,她合上筆記本,放在書桌的抽屜裡,和那枚小狐狸鑰匙扣放在一起。
傍晚時,她煮了一碗番茄雞蛋麵,坐在餐桌前吃。窗外的天漸漸暗了下來,路燈亮了,暖黃的光透過窗戶照進來,落在桌角的雛菊上,也落在陽台的常春藤上。她吃著麵,偶爾抬頭看看陽台的方向,心裡忽然覺得很平靜。
或許,生活就是這樣。有些東西會離開,有些回憶會留下,但總會有新的東西進來——就像這盆常春藤,就像蘇曉的關心,就像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它們或許不能代替過去,卻能讓現在的日子,變得溫暖而有希望。
吃完麵,她去陽台給常春藤澆了點水。指尖碰到葉子上的水珠時,她忽然想起顧時硯以前說的話:「常春藤的生命力很強,就算冬天葉子黃了,春天也會重新綠起來。」
她看著眼前的常春藤,心裡忽然生出一點勇氣。或許她也像這常春藤一樣,就算經曆過冬天的寒冷,就算失去過曾經的溫暖,也能在春天裡重新煥發生機,也能在新的日子裡,長得枝繁葉茂。
回到屋裡,她拿起手機,點開朋友圈,想發一張常春藤的照片。翻了翻相簿,找到下午在公司拍的那張——常春藤放在桌角,旁邊是她的筆記本,陽光落在葉子上,透著細碎的光。她想了想,在輸入框裡敲下:「新成員報到,願我們都像它一樣,向陽而生。」
按下傳送鍵的那一刻,她心裡沒有了之前的期待和忐忑,隻有一種淡淡的坦然。她知道,顧時硯或許會看到,或許不會;或許會點讚,或許不會。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在學著和生活和解,學著在沒有他的日子裡,好好照顧自己,好好照顧這盆常春藤,好好過好每一天。
窗外的風又吹了進來,帶著夜晚的涼意,卻吹不散屋裡的溫暖。林未晚走到窗邊,看著陽台的常春藤在路燈下晃動的影子,忽然覺得,這個春天,或許會比她想象中,更溫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