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晚風知我意,驕陽入你懷 > 第198章 工作瓶頸,想起的建議(未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晚風知我意,驕陽入你懷 第198章 工作瓶頸,想起的建議(未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工作瓶頸,想起的建議(未問)

林未晚是被晨光裡的鳥鳴驚醒的。

窗簾沒拉嚴,一道金芒斜斜切進臥室,落在床頭櫃的手機上。螢幕暗著,沒有新訊息,可她指尖拂過螢幕時,還是忍不住想起昨夜那條隻有一個「好」字的回複。像一顆石子投進凍了半季的湖,冰麵下的水終於開始悄悄流動,連帶著這幾日懸著的心,也落了些安穩。

她起身走到陽台,給常春藤澆水時,指尖觸到盆土濕潤的涼意,忽然想起顧時硯以前總說「澆花要澆透,就像做設計要走心」。那時她總嫌他把簡單事說得太鄭重,此刻看著葉尖掛著的水珠在晨光裡發亮,倒忽然懂了——有些事看著瑣碎,藏的卻是最踏實的心意。

週三的對接會隻剩兩天,她把補充材料列印出來,坐在餐桌前逐頁核對。連廊的遮陽板弧度、花箱的尺寸、藤蔓預留鉤的間距,每一個細節都反複確認,可翻到最後一頁的排水係統示意圖時,筆尖忽然頓住了。文創園地勢略低,雨季排水若是處理不好,不僅會淹了花箱裡的植物,連廊地麵還可能積水打滑。她對著圖紙畫了改、改了畫,草稿紙堆了半桌,始終沒找到既不破壞整體設計感,又能保證排水效率的方案。

窗外的風卷著落葉敲了敲玻璃,林未晚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起身去廚房衝咖啡。咖啡機嗡嗡作響時,她的目光落在了水槽旁的濾水籃上——上次搬家時隨手買的,鏤空的網格設計,既能濾水又不會積殘渣。忽然間,一個模糊的念頭在腦子裡冒出來,可細想時又抓不住,像握在手裡的沙,越用力越容易散。

她端著咖啡坐回桌前,指尖無意識地在圖紙上畫圈,畫著畫著,竟勾勒出了以前和顧時硯一起做老城改造專案時的排水示意圖輪廓。那時他們也遇到過類似的難題,老巷子裡的青石板路年久失修,一到雨季就積水,居民抱怨了好幾次。她當時急得嘴上起泡,蹲在巷口對著石板縫發呆,是顧時硯蹲下來,指著石板間的縫隙說:「你看,老祖宗早有辦法——留一道細縫,既能藏住排水口,又順著地勢走,不破壞巷子的韻味。」

後來他們真的照著這個思路做了。在連廊的青石板地麵下埋了隱形排水管,表麵隻留一道兩厘米寬的細縫,還在縫邊刻了小小的藤蔓紋,遠遠看去像石板自然的裂紋。雨季來臨時,雨水順著細縫悄無聲息排走,老巷子裡再沒積過水,有居民路過時還笑著說:「這設計師心細,連排水口都藏得這麼好看。」

林未晚的指尖撫過圖紙上的排水區域,顧時硯當時說話的語氣清晰得像在耳邊——他總愛蹲下來和她一起看圖紙,聲音帶著點低啞的溫柔,說「晚晚,設計不是硬邦邦的線條,是要順著場地的性子來」。她拿出新的草稿紙,試著在連廊地麵畫了道細縫,再順著細縫勾勒出藤蔓紋路,可筆尖落到「排水坡度」幾個字時,又停住了。

老城改造時的坡度是顧時硯算的,他當時拿著水準儀在巷子裡跑了一下午,回來時褲腳沾著泥,卻笑著說「找到了最順的坡度,雨水能自己跑出去」。她那時隻負責畫圖紙,從沒細究過坡度計算的具體引數,此刻對著文創園的地形資料,竟有些無從下手。

手機就在手邊,螢幕亮著,通訊錄裡存著顧時硯以前的號碼——她換手機號時沒刪,像藏著一件捨不得丟的舊物,明知可能打不通,卻總留著念想。指尖在螢幕上懸了又懸,終究還是沒按下去。她怕電話接通後,先亂了陣腳的是自己;怕問完工作,忍不住想問他「最近好不好」;更怕聽到他語氣裡的疏離,把心裡剛冒頭的那點期待澆滅。

蘇曉發來微信時,她正對著地形資料發呆。訊息裡附了張外地景區的照片,配文「這邊的古橋排水設計好有意思,想起你上次說的文創園難題,給你拍下來參考」。照片裡的古橋側麵刻著細密的凹槽,水流順著凹槽蜿蜒而下,在橋底彙成小瀑布,既實用又好看。

林未晚盯著照片看了很久,忽然想起顧時硯以前總說「要多看看老東西,老物件裡藏著最聰明的辦法」。那時他總愛拉著她去逛老街、看古建,她有時嫌累,他就背著她的畫板,笑著說「就當是給設計找靈感,以後我們的作品也要經得起時間看」。

她起身拿了外套,決定去趟城南的老街。那裡有幾座民國時期的老建築,以前和顧時硯去過,記得其中一座公館的迴廊地麵,好像也有特彆的排水設計。出門時,她順手把那張排水係統的草稿紙塞進包裡,像揣著一顆沒說出口的心事。

老街的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發亮,兩旁的梧桐樹葉子落了滿地,踩上去沙沙響。林未晚找到那座公館時,門虛掩著,裡麵正在做日常維護。她說明來意,工作人員很熱情地給她指了迴廊的位置:「您說的是那排『隱水縫』吧?這房子幾十年了,再大的雨也沒積過水,就是當年設計師想得巧。」

迴廊的地麵和老巷子裡的青石板很像,隻留著一道細縫,縫邊刻著纏枝蓮紋,和她設計圖裡的藤蔓紋竟有幾分相似。她蹲下來量了縫寬,又順著地勢走了一遍,腳步停在迴廊轉角時,忽然看到牆根下藏著的排水口——不是常見的圓形井蓋,而是做成了蓮花形狀,花瓣間的縫隙剛好排水,和周圍的雕飾融為一體。

「這排水口是後來修的嗎?」她問身邊的工作人員。

「不是呢,是origaldesign(原始設計)。」工作人員笑著搖頭,「以前的設計師講究『藏』,不想讓這些實用的東西破壞了景緻。聽說當年設計這房子的一對年輕設計師是情侶,男的負責結構,女的負責紋飾,兩個人總在這兒一起改圖紙,街坊都記得他們。」

林未晚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指尖觸到冰冷的青石板,像觸到了多年前的回憶。她想起以前和顧時硯在老巷子裡蹲到天黑,他算資料,她畫紋飾,累了就靠在牆邊吃麵包,他總把最後一口留給她,說「給我們的設計師補充能量」。那時他們也像這對設計師一樣,覺得隻要一起努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她掏出包裡的草稿紙,借著迴廊的自然光勾畫起來。把古橋的凹槽設計融進排水口,用蓮花形狀替代普通井蓋,再結合顧時硯以前教她的坡度計算方法,對著手機裡的地形資料慢慢推算。風從迴廊穿過,帶著梧桐葉的清香,她竟漸漸忘了時間,等抬頭時,天邊已經染了晚霞。

回到家時,餐桌上的台燈亮著暖黃的光。她把修改好的排水方案列印出來,看著圖紙上既藏著老建築的巧思,又帶著自己設計風格的細節,忽然覺得心裡的堵得慌的地方通了。她拿起手機,通訊錄裡顧時硯的號碼就在眼前,指尖懸了懸,最終還是點開了工作群,把方案發給了周女士,附言「排水問題已調整,麻煩您過目」。

周女士很快回複:「林工這思路絕了!既美觀又實用,明天我們再細化一下細節就行。」後麵跟著一個點讚的表情。

林未晚放下手機,走到陽台。暮色裡,常春藤的新葉泛著淡淡的綠,像藏在夜色裡的小小心意。她知道,剛才那些解不開的難題,其實藏著的是她對顧時硯的依賴——以前遇到瓶頸時,她總能第一時間找到他,而現在,她學著自己去尋找答案,學著把他教給她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底氣。

手機螢幕亮了一下,是周女士發來的對接會最終流程,顧時硯的名字列在甲方代表第一位。林未晚看著那個名字,指尖輕輕碰了碰螢幕,沒說話。她想起白天在老巷子裡看到的那對設計師的故事,想起顧時硯以前說的「設計要走心」,忽然覺得,週三的見麵或許不用想太多。

她隻是想告訴他,她記得他教的所有事,記得那些一起為設計較真的日子。至於那些沒問出口的建議,沒說出口的思念,或許在看到他的那一刻,會有新的答案。

睡前,她給常春藤澆了水,又在草稿紙上補了一筆——在蓮花排水口的旁邊,加了片小小的藤蔓葉。像給那段沒說出口的牽掛,留了個溫柔的注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