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知我意,驕陽入你懷 第211章 職業規劃,離開的念頭(未決)
職業規劃,離開的念頭(未決)
林未晚把向日葵插進玄關的青瓷瓶時,花莖上的水珠滴在木地板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印記。這是她搬進老巷公寓的第十三個月,牆麵上還留著去年貼春聯時撕下的膠痕,像一道淺淡的疤,提醒著時間的流逝。
手機在口袋裡震動,是設計院發來的專案中標通知。她點開檔案,看到「未晚亭景觀深化設計」幾個字時,指尖頓了頓。這是顧時硯離開後,她獨立負責的第一個大型專案,從最初的概念草圖到最終的中標方案,整整修改了十七稿。桌角的資料夾裡還夾著陳嶼送的便簽,上麵用清秀的字跡寫著:「常春藤在陰處也能生長,你也是。」
她走到陽台,推開玻璃門。那盆常春藤已經爬滿了花架,翠綠的藤蔓纏繞著木質欄杆,葉片上還沾著清晨的露水。去年冬天剛搬來的時候,它的葉子幾乎全黃了,是陳嶼教她用稀釋的啤酒擦拭葉片,每週轉動花架讓陽光均勻照射。如今藤蔓間冒出了細小的花苞,淡綠色的,像藏在葉間的星星。
「叮」的一聲,微信提示音打斷了思緒。是大學導師周教授發來的訊息,附帶一個海外設計工作室的招聘連結。「這家工作室專注於舊建築改造,和你的研究方向很契合,要不要試試?」後麵跟著一個鼓勵的表情。
林未晚點開連結,螢幕上跳出工作室的作品——倫敦老街區的書店改造,保留了維多利亞時期的雕花窗欞,卻在內部用鋼結構搭建出懸浮的書架;東京的百年和果子店,將傳統的格子門與玻璃幕牆結合,陽光透過木格落在榻榻米上,形成錯落的光影。每一張設計圖下方,都寫著一句話:「讓舊時光在新空間裡呼吸。」
心臟忽然跳得有些快。她想起大學時在圖書館看過的畫冊,裡麵有一張巴黎瑪黑區的照片,老房子的牆上爬滿了常春藤,窗台上擺著紅色的陶盆,裡麵種著向日葵。當時她在畫冊上寫了一行字:「以後要去這樣的地方,設計能讓人想起家的房子。」
手機螢幕自動暗下來,映出她的倒影。淺杏色的針織衫,領口彆著常春藤胸針,無名指上的鈴蘭戒指在陽光下閃著微光。這枚戒指是陳嶼離開前送的,他說鈴蘭的花語是「幸福歸來」,卻沒說這幸福是彆人的,還是自己的。
她走到書桌前,開啟最下麵的抽屜。裡麵放著一個牛皮紙筆記本,第一頁寫著「職業規劃」,日期是去年秋天。那時顧時硯剛去國外,她在設計公司做助理,每天加班到深夜,隻能在地鐵上背單詞。筆記本裡記滿了目標:考註冊建築師、獨立負責專案、去海外工作室交流……最後一條後麵畫著一個小小的向日葵,旁邊寫著「等常春藤開花的時候」。
現在常春藤要開花了,機會也來了。可為什麼心裡卻像壓了塊石頭?她想起「晚硯麵館」的老闆,每次去都記得她要薺菜餛飩多放蔥花;想起蘇曉,總在她加班時偷偷送來熱奶茶;想起陳嶼的花店,門口的向日葵永遠朝著太陽;還有顧時硯,他設計的「未晚亭」裡,亭柱上的纏枝紋旁畫著常春藤,旁邊寫著「晚晚喜歡的樣子」。
窗外忽然下起了小雨,細密的雨絲打在玻璃上,模糊了遠處的老巷。她想起去年雨天,陳嶼冒雨給她買可露麗,回來時褲腳全濕了,卻笑著把熱乎的甜點遞給她;想起顧時硯在雨天撐著傘等她,傘總是傾向她這邊,自己的肩膀濕了一大片。這些畫麵像老電影的片段,一幀幀在腦海裡閃過,讓她捨不得移開目光。
她拿起手機,給周教授回了訊息:「謝謝老師,我再考慮一下。」放下手機時,指尖碰到了桌角的鋼筆——是顧時硯送的,筆身刻著常春藤紋路,和陳嶼送的胸針很像。她拔開筆帽,在筆記本上寫下:「離開不是逃避,留下也不是妥協。重要的是,這個地方有沒有讓你覺得,自己在慢慢變好。」
雨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照下來,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陽台的常春藤在微風中輕輕晃動,花苞似乎又大了一些。林未晚走到陽台,伸手摸了摸葉片上的水珠,冰涼的觸感讓她瞬間清醒。
她想起剛纔在筆記本上寫的話,忽然笑了。不管是去海外工作室,還是留在老巷,隻要能做自己喜歡的設計,隻要身邊有記得她喜好的人,隻要常春藤還在生長,哪裡都是家。
她回到書桌前,在筆記本的最後一頁寫下:「職業規劃不是固定的路線,是帶著熱愛和回憶,慢慢走向想去的地方。常春藤開花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時候。」寫完,她把鋼筆插進筆袋,拿起手機給蘇曉發了條訊息:「明天去麵館吃餛飩,記得叫上老闆多加糖蒜。」
窗外的陽光越來越暖,照在青瓷瓶裡的向日葵上,明黃色的花盤朝著陽光,像在笑著迎接每一個明天。林未晚知道,離開的念頭或許還會出現,但現在的她,更想留在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等常春藤開花,等「未晚亭」的常春藤爬滿花架,等自己成為更好的設計師。而那些關於遠方的夢想,就像向日葵的種子,總會在合適的時候,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