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長青 第9章
按照玉牌中傳來的訊息,其中凝氣境界,引得外界天地靈氣入體淬鍊,可得壽數雙百,此時可以修行些許微弱術法,略顯神異,且力量超乎凡人。
隻是此境之中,吸納入體內的靈氣依舊不屬於自身,無法積蓄,尚與外界相通,且還會緩緩流逝,猶如那無根之水,用之一分,便少之一分。
故凝氣境界,少有人會行那馭使術法之事,畢竟使出術法,需要消耗靈氣,而凝氣境界,所有消耗的靈氣都會徹底從體內消去,隻有重新苦修,方纔能修了回來。
而當那天地靈氣吸納至圓滿境界,到得自身極限之時,便可嘗試凝練神種,若是功成,便可借這一枚神種將體內靈氣全部化成自身所屬神力。
如果說把那天地靈氣比作流水,那之前的人體就猶如一個破碎的水杯,無論多少靈氣流入,最終都會流出,無法存留積蓄。
而這神種就猶如是在人體內修築了一道蓄水池,能夠讓此間吸納的靈氣都積蓄下來,不再流失。
當然真正的情景遠比這個比喻更加複雜,這也隻能勉強說明一層表象而已。
神種一成,體內便有神力化生,而這神力不同於凝氣境界的天地靈氣,這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倘若用去,隻要吸納外界天地靈氣,便可再度還生了回來,不必再要重新苦修一道。
因此,這一重境界被稱之為聚神,而成就聚神者,可得壽五百之數,且可習得那些初具威能的神通術法,這時的手段就徹底超出凡人範疇了,可謂超凡脫俗。
如果說凝氣境界就是不斷積蓄天地靈氣直達圓滿,那麼聚神境界的修行則是不斷強大擴充自身神種,讓自己體內能夠積蓄更多的神力,而體內的神力愈多愈盛,那能夠發揮出的威力就越大。
當神種增長到一定程度,屆時神力遍佈全身,便可嘗試破入餐霞境界。
所謂餐霞,顧名思義,晨接紫氣,暮引丹霞。
神力聚盈,充沛全身,則精力自生,修士至得此種境界,卻再也無需食得那五穀雜糧,隻行那餐霞食氣之舉,神力沛盈間,便可滿足身體所需。
餐霞境界的修士,可以化虹飛天,朝遊北海暮蒼梧,有壽數千載,當日那趙立、韓庚二人化虹來去,便是如此手段了。
凡人身孕於母體胎中,便自有一口先天清靈之氣,隻是此氣隨著時日推移,受得後天紅塵汙濁,待那人體一由降生,便會就此散去,不複清靈。
人身存於世中,便免不了有那濁氣累積,存世愈久,體內累積濁氣便是愈多,而餐霞之修行,在於服食天地之氣,用以去逐體內汙濁。
待那濁氣儘去,人體無垢無塵,複返先天清靈,自此凡身儘蛻,功行有成,再往上,便是那胎光境界。
胎光者,生命之光,太清陽和之氣,屬天,主生。
人體汙濁儘去,無塵無垢,複返先天清靈之後,修士神意受得體內神力滋養壯大,神魂便由那眉心泥丸紫府之處自生。
隻是這神魂初生,還尚顯微弱,無有狀貌,隻似一團朦朧微光,好似那胎兒初生,故名胎光。
一但神魂胎光有成,那修士便不可同往日而語,而此境之玄妙,卻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唯有真正踏入其中,切身體驗,才能明白,蓋因神魂體驗之天地,卻與肉眼觀之天地,有著天差地彆。
此境之修持,當落在胎光二字之上,壯大神意,滋養胎光神魂,功行越高者,其胎光便愈是明亮,故此境修士之強弱,可以從胎光之中窺見一二,但世無絕對,因此這也隻能用作參考。
神魂胎光一成,修士便可得壽三千,而這一境界的修士,就算是放在青州各大宗門之中,也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若是再往上,成就那陽神之境,在各大宗門中也可任得長老職位了。
陽神之境,可活七千載,其不論在何處,都可稱得一聲大能二字,在各大門派都是屬於高層戰力,這一境界的修士,有著莫大的威力,搬山挪陸,也不過等閒。
若說胎光乃是一團朦朧微弱的光團,那陽神便是一輪光輝萬丈的大日,這裡麵是質的飛躍,胎光比之陽神,就如同螢火之光比之皓日之輝,不過黯然失色而已。
隻是這等境界雖然強橫,可若要成就,可謂是難之又難。
修士若是要從胎光成就陽神,除卻需要壯大神魂本我之外,還要麵臨一處險關難隘,這便是那“見我”一關。
這一處關隘中,神魂生出迷霧,矇蔽胎光本我,這時修士就會對自身道途生出自我疑慮,陷入迷障之中,若是能明悟自我,則關隘自破,若是沉淪其中,則身死道消,可謂是凶險無比。
這一關,非是道心堅定者不可破,是故麵對這一關的修士,都是慎之又慎,儘管如此,倒在這一關的修士仍不在少數。
隻是這一關對於太一門人來說,卻冇有多大的阻礙,太一門收徒本來就注重心性意誌,能過“問道”一關的,哪個不是道心堅定之輩?
可倒在這一關的太一門人卻也不是冇有,修道本就不是一帆風順,除卻外險諸敵外,還有一應外物來影響內心,隻有緊守初心,纔能有所成就。
若是窺破障礙,則迷霧散去,神魂綻放出萬丈華光,如日中天,生出本相本我,這時神魂蛻變,便是所謂陽神了,又可稱之為元神。
明心見性,明道見我,胎光不墜,神魂熾盛,即陽神也。
陽神之後,便是那真一成證。
到了這一步,就是真正的大神通者,就是青州諸派的掌門,也少有這等境界成就,每多或少一位,整個青州的格局都會為此動盪改易。
這一境界的修士,可享萬載壽數,摘星拿月,要知道,凡人一世王朝更替也不過數百載而已。
關於這一境界的具體,訊息中也是語焉不詳,並冇有冇有過多記載,隻有一句玄機:
真一圓融,天地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