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絝郡主得寵日常 第359章 百福袈裟
百福袈裟
秦金枝擡眼看向她,“有線索了?”
方嬪麵色凝重的說道:
“這些時日我對家裡多番試探,發現許多事情都十分蹊蹺。
我妹妹的夫君一年前忽然暴斃,她寡居回到家中七皇子便主動尋上了她。
按理說,我被關了這麼久,妹妹跟七皇子在宮中肯定見過。
既然七皇子誘我妹妹為他做事,怎會與她完全一副不認識的樣子。
我原以為七皇子在避嫌,故意設計與七皇子獨處,但他看我的眼神依然陌生,甚至帶著鄙夷。
七皇子被封王帶著淑妃去了封地,可依然有人對我發號施令,我想公主是不會在杜家將手伸出宮中的,所以我猜是有人假借淑妃的名義用我方家做事。”
秦金枝點點頭。
方嬪看向秦金枝,“公主一點都不意外?”
秦金枝開口道:
“猜到了,你父兄對前程看的這麼重。
就算七皇子不說要娶你妹妹為側妃,想必也會將你妹妹換進宮中。
聽你們二人的對話,你妹妹在家中應該更為得寵一些,她也定會聽你父兄的話。
這件事,若是失敗了杜家遭殃,若是成功了,那便是杜楊兩家遭殃,怎麼看淑妃都沒有做這件事的理由。”
方嬪立刻說道:“那現在我要怎麼做?”
秦金枝起身,“以不變應萬變,看看背後的人到底要做什麼,兩隻團子身邊彆離人,既然他們的目的是獻祭,目標便還是在他們身上。”
方嬪臉色一白,連連點頭。
秦金枝擡腳離開,“告訴團子,等我有空一定去看他們,不會撒謊。”
方嬪聽到秦金枝的話一愣,隨後笑笑。
天色有些晚,秦金枝回到宮中時,皇後已經回來。
秦金枝走到皇後身邊,“皇祖母,你去哪了?一天都沒有見到你。”
皇後笑著看向她,“今天去找胖爺了?”
秦金枝笑嗬嗬的說道:“給他找兩個徒弟。”
這時,皇後的貼身宮女拿著托盤走了過來。
皇後對秦金枝說道:“自己去玩,皇祖母有事要做。”
秦金枝說了聲知道了,坐到院子的鞦韆上。
皇祖母跟皇祖父這兩日怎麼總是神神秘秘的?
很快,就到了秦金枝生辰這日。
皇帝下令,舉國同慶。
京中所有的官員都到宮中為秦金枝慶生。
要知道皇後壽宴的時候也隻是五品以上的官員進宮。
最詭異的皇後竟然也不阻止。
這份寵愛,還真是天下獨一份。
莫說這些皇子公主。
就連太子都沒有這樣的殊榮。
秦金枝坐在位置上,聽著小太監一聲聲傳報官員的賀詞。
她回頭看了眼高位上的兩人。
兩人一臉笑意的聽著百官的賀詞,倒像是這賀詞是說給她們聽的一樣。
秦業在秦金枝身旁一臉嫌棄的說道:“花裡胡哨!”
很快,到了唱禮單的環節。
各家都送上了奇珍異寶。
其中冷家的生辰禮十分特殊。
一個長長的匣盒被擡上來。
皇帝看著匣子笑著問道:“冷愛卿這是送了一把兵器?”
冷文棟起身,“回陛下,鎮國公主巾幗不讓須眉,攻打風馳的意氣風發讓臣動容,所以,微臣一家商議後,決定為公主獻上此物。”
他起身走到匣子旁將匣子開啟,隻見,裡麵是一把長長的關刀。
“聽聞鎮北王家傳關刀殺敵威猛,微臣也算討個巧,將這柄關刀獻於公主。”
秦業當時挑眉,嗯,有眼光。
秦金枝倒是對冷文棟的夫人有些感興趣了。
這些日子她身中奇毒的訊息傳遍京城。
關刀乃大開大合的兵器,鑄造時必用精鐵鑄造,若是輕了,便沒有了威力。
所以一把關刀最輕的也要三十斤。
試問那個身中奇毒馬上要一命嗚呼的能舞動三十斤的關刀。
這冷文棟的夫人應該是拿不準這京中的事用不用出手。
所以特意獻上這關刀,若是她有意阻斷流言,隻需要將這關刀拿起即可。
若是繼續放任流言,這柄關刀也算是送了秦金枝的心上。
不過湊巧,她就是那個身中奇毒依然能拿的起關刀的人。
秦金枝沒有起身,“冷大人有心了,此刀我甚是喜歡。”
冷文棟笑著說道:“那真是微臣的榮幸。”
隨著冷文棟的入座,小太監接著開始唱禮單。
等到禮單結束,洪公公走到帝後麵前。
“陛下,娘娘,禮單已經結束。”
皇帝笑著說道:“這百官都送了,朕自然也不能落後。”
秦金枝眼睜睜的看著皇帝從身後宮女的托盤上拿出一個比她之前大了一倍的長命鎖。
秦業也拿出今年打的金項圈。
他將秦金枝脖子上的摘下,將新的項圈套到秦金枝的脖子上。
“祝我乖孫一世安康。”
秦金枝開口道:“謝祖父。”
隨後起身走到帝後麵前。
皇帝將那個大大的長命鎖掛在了項圈上。
“祝朕的金枝平安喜樂。”
“謝皇祖父。”
這時,皇後身後一宮女也端著一個大大托盤。
秦金枝眼皮一抽,不會還有什麼金盤子吧。
皇後起身,將上麵的布掀起。
是一塊布料。
皇後將那布抖開。
這時,不少人都認出來這是什麼。
百福袈裟。
需要到一百位全福之家中求一塊主家贈與的布料。
這叫贈福。
在請一百位全福婦人將布料縫到一起。
這叫鎖福。
最後由所求之人布料做成袈裟。
一般都是家中老人為兒孫祈福所做。
皇後將袈裟披到秦金枝身上。
“願我的金枝,長命百歲。”
秦金枝當即明白了皇祖父跟皇祖母為何非要為她大辦這場生辰禮。
他們在為她求福。
舉國同慶,所求的是天下之人對她的祝福。
無憂進宮祈福,也是如此。
這些時日,皇祖母一直都在為她做這百福袈裟。
秦金枝笑了,笑的十分燦爛。
你看,血脈這東西多神奇。
親生血脈人要置她於死地,可沒有血脈的人傾儘天下也想讓她活下去。
百官不得不再一次對帝後偏愛秦金枝重新整理了認知。
眾人看向太子的眼神中也帶上了深意。
這便是秦金枝一直為太子蕩平障礙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