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紈絝遇清風:衍之與清沅 > 第50章 水下巨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紈絝遇清風:衍之與清沅 第50章 水下巨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萬噸級不明水下巨物的出現,像燒紅的烙鐵砸進零下

2c的冰海。

那冰海表層還浮著零星碎冰,是昨夜寒潮過境留下的痕跡,烙鐵落下的瞬間,碎冰應聲炸裂成白霧,混著海麵翻湧的浪花,讓東海上的對峙蒸騰起令人窒息的焦灼。

這片海域本就因

“海龍”

小隊失聯而緊繃:

6

小時前,“蛟龍

-

3”

深潛運載器最後一次傳回信號時,還在彙報

“發現異常金屬裝置,表麵有未知符文”,如今信號中斷的空白區,正被這頭巨物步步蠶食。

整個艦隊像被拉到極限的弓弦,連

“西寧號”

艦艏切開海浪的聲音都變得刺耳,每一絲水波的震動都可能觸發致命的斷裂。

旗艦

“西寧號”(052d

型導彈驅逐艦,海軍驅逐艦支隊的絕對主力,曾參與

2023

年亞丁灣護航與

2024

年中俄聯合演習,標準排水量

6000

噸,滿載時可達

7500

噸;

搭載的

346a

相控陣雷達綽號

“海之星”,對空探測距離超

400

公裡,可同時跟蹤

64

個空中目標與

32

個水麵目標;

連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都難逃脫其監測)的作戰指揮中心內,冷空調的低吟與儀錶盤的幽藍微光交織,靜得能聽見針落的脆響;

那是操作員王銳不小心碰掉的鋼筆,金屬筆身砸在鋼質地板上,迴音在艙內繞了三圈才消散。hsjg-206

型聲納關停後的殘餘嗡鳴還在艙壁間低吟;

那聲音像被掐斷喉嚨的蜂群,從尖銳的

2000hz

漸至微弱的

50hz,最終消散在密閉空間的死角裡;

王銳的指尖懸在觸控屏上,指腹沁出的薄汗在冷光下泛著微光,他的喉結每

3

秒滾動一次

作為曾參與

2024

年南海反潛演習的老兵,他清楚記得那次追蹤

m



“弗吉尼亞”

級核潛艇時;

聲納屏上的目標僅

30

米長,像條靈活的銀魚,而此刻螢幕中央的紅色軌跡,長度超過

150

米,寬約

25

米,像一頭沉睡的深海巨獸突然甦醒;

連呼吸都下意識壓成了細弱的氣流,生怕那螢幕上的光點會因一絲震動改變方向。

戰術屏上,代表

“利維坦”(路嶼臨時賦予的代號,取自《聖經》中象征混沌的海怪,暗合其顛覆認知的形態)的紅色光點正以

8

節航速攀升(1

節≈1.852

公裡

小時;

8

節約

14.8

公裡

小時,相當於我國

039c

型常規潛艇的巡航速度,既不疾不徐,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壓迫感),軌跡筆直如手術刀劃過宣紙;

冇有絲毫偏差,彷彿預設了精準航線,直指

“海龍”

小隊失聯的

c-7

區(座標範圍北緯

30°00′-30°05′,東經

122°40′-122°45′;

是東海大陸架延伸出的深海槽,槽底覆蓋著

200

米厚的軟泥層,最深處達

2800

米,平時隻有科研深潛器會涉足)。

更詭異的是,這個體長預估超

150

米、堪比意大利

“加裡波第”

號輕型航母(艦長

180

米,標準排水量

1.3

萬噸;

可搭載

8



av-8b

垂直起降戰機與

6

架反潛直升機)的巨物,轉向時的迴旋半徑僅

300

米;

而我國

2000

噸級的

056a

型護衛艦(艦長

89

米,標準排水量

1300

噸,主要用於近海反潛),最小迴旋半徑也需

450

米,更彆提萬噸級貨輪通常需要

1000

米以上的轉彎空間。

這種靈活性完全打破了

“體型與敏捷不可兼得”

的海軍常識:

常規水下航行器體型越大,水阻係數越高,轉向需克服的力矩也越大,而

“利維坦”

像擺脫了流體力學的束縛,用鋼鐵軀體嘲弄著人類對

“水下航行器”

的所有認知;

路嶼後來在分析數據時發現,它轉向時甚至冇有產生常規航行器的渦流,彷彿海水主動為它讓出了通道。

陸衍之站在屏前,藏青色作訓服的領口已被冷汗浸出淺淡的鹽痕,那是過去半小時裡,神經高度緊繃的生理反應:

他的心率始終維持在

110



分,比平時訓練時高

20

次,手心的汗甚至浸濕了腰間的對講機。

但他的眼神卻像淬了冰的刀鋒,冷靜地切割著眼前的混亂:螢幕上跳動的數據(水溫

4.2c,鹽度

34.5‰,聲速

1520



秒);

通訊器裡傳來的細微呼吸聲(那是各艦指揮官在屏息等待指令)、操作員手指劃過觸控屏的輕微聲響,都被他納入精準的判斷。

他抬手按了按耳麥,指節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聲音卻平穩得冇有一絲波瀾:

“各單位執行‘蟄伏’預案

——‘湘潭號’(054a

型護衛艦,2021

年服役,曾在釣魚島海域執行巡邏任務)後撤至北緯

30°03′、東經

122°40′,以

3



hsjg-208

型反潛浮標為支點建立環形警戒圈。

注意,浮標投放深度

100

米,開啟被動監聽模式,靈敏度調至‘深海級’——

該模式下可捕捉

5000

米外磷蝦群移動的噪音(磷蝦群遊動時會產生

5-10hz

的低頻振動),而常規被動聲納僅能覆蓋

2000

米內大型艦艇,務必確保冇有遺漏;

防空分隊啟動紅旗

-

16

中程導彈

3

分鐘預熱程式,該導彈射程

40

公裡、射高

10-

米,去年南海演習中曾成功攔截

2

枚模擬‘戰斧’巡航導彈,命中率

100%;

雷達天線轉速提升至

12



分鐘(每

5

秒完成一次全空域掃描),低空補盲雷達重點監控

500

米以下空域的慢速目標;

去年演習中,曾有模擬無人機以

200

公裡

小時的速度從低空突破,當時因雷達掃描間隙漏判,導致‘旗艦被襲’,此次必須杜絕此類漏洞;

艦隊整體向西北方向機動,保持

10

節航速,艦體姿態調整為‘迎浪角

5°’,減少螺旋槳空化噪音;

空化噪音會使潛艇暴露概率提升

30%,上次追蹤‘弗吉尼亞’級時,就是因為一艘護衛艦的螺旋槳產生空化,讓目標提前察覺並逃脫。”

他很清楚,此刻的猶豫或冒進都可能致命。

根據海軍研究院

2022

年修訂的《深海未知目標應對手冊》(該手冊基於當年

7

月南海某不明水下目標事件編寫:

當時一艘

052d

驅逐艦在北緯

11°20′、東經

114°30′海域發現

80

米長的水下目標,速度

10

節,跟蹤

3

小時後目標突然消失,僅留下異常的電磁信號;

最終收錄了

17

種非常規水下目標的應對方案),萬噸級自主動力水下物體,其武器配置至少包含

4



533

毫米重型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射程

50

公裡的重型魚雷);

2

座水下電磁炮(射速

10



分鐘,彈丸初速

2000



秒),甚至可能搭載微型潛射導彈;



“利維坦”

的聲納反射截麵顯示,其外殼覆蓋的多層複合裝甲(推測含

tc4

鈦合金與氧化鋁陶瓷夾層;

tc4

鈦合金硬度可達

35hrc,相當於普通鋼材的

2

倍,陶瓷夾層抗衝擊強度是鋼材的

2

倍,能抵禦常規魚雷的直接命中);

常規魚

-

7

輕型反潛魚雷(射程

14

公裡,戰鬥部裝藥量

60

公斤,破甲深度僅

50

毫米均質鋼)根本無法擊穿。

更關鍵的是,“海龍”

小隊仍處於失聯狀態

——

他們駕駛的

“蛟龍

-

3”

深潛運載器(最大下潛深度

7000

米,可搭載

3

人,氧氣儲備滿負荷時能維持

72

小時)可能就在

“利維坦”

附近,貿然攻擊極可能誤傷:

運載器的鈦合金外殼僅

10

毫米厚,若被魚雷衝擊**及,瞬間就會解體。

“小狼狗,”

陸衍之轉向角落的操作區,那裡的藍光映得路嶼的臉像塊冷玉,連灰色衛衣帽簷下的碎髮都泛著青;

這個

20歲的天才程式員,曾憑藉自主研發的

“動態聲紋識彆係統”



2024



3

月立下功勞:

當時一艘

m



“弗吉尼亞”

級核潛艇試圖偽裝成民用科考船的噪音(將螺旋槳轉速降至

80



分,模擬科考船的推進係統);

路嶼的係統捕捉到螺旋槳葉片的細微磨損頻率(15hz,與

“弗吉尼亞”

級的出廠參數完全匹配),識破偽裝的成功率達

92%,為艦隊追蹤爭取了關鍵時間。

“把所有算力集中到兩點:

第一,用‘動態特征提取演算法’解析‘利維坦’的聲紋,重點捕捉推進器葉片的磨損痕跡(葉片磨損會產生獨特的頻率波動,比如某片葉片有缺口;

會在

12hz

處產生諧波,可反向推斷製造工藝與使用時長)、艙體接縫的震動頻率(不同國家的焊接工藝不同,震動頻率差異可達

2-3hz),對比全球海軍數據庫;

尤其是

m

國‘海神之矛’項目、俄羅斯‘彆爾哥羅德’級核潛艇(排水量

2.4

萬噸,是目前全球最大核潛艇,主要用於搭載無人潛航器)的技術參數;

第二,啟動‘頻譜嗅探’程式,監控

300

公裡內

1.2-18ghz

的所有電磁頻段,這個頻段覆蓋了軍用戰術通訊的核心範圍,m

國海軍常用的

1.5ghz

戰術頻道(用於艦潛通訊);

橫須賀港的

a

級加密通訊(傳輸速率

512kbps,采用

3des

加密演算法)都在其中,我要知道有冇有人在遠程操控這個東西。”

路嶼的手指在機械鍵盤上敲出密集的脆響,像暴雨打在鐵皮棚上,每一次敲擊都伴隨著螢幕上數據流的閃爍

——

他使用的是

“天河

-

2a”

軍用算力集群的分支節點,算力達

10pflops(每秒

10

萬億次浮點運算,相當於

10

萬台普通家用電腦的算力;

普通科研機構的算力僅能達到

0.1pflops),處理聲紋比對時,能同時與

1000

個數據庫樣本進行匹配。

“明白!聲紋比對已經跑了

30%,剛纔截到一段

m

國‘鎖眼

-

12’衛星的異常跳頻信號

——‘鎖眼

-

12’是光學偵察衛星,平時隻傳輸圖像數據;

這次卻在傳輸加密指令,用的是‘雪花

-

256’加密演算法(該演算法是

m

**方

2023

年啟用的新加密標準,密鑰長度

256

位,破解難度是舊標準‘雪花

-

128’的

8

倍);

正在用‘彩虹表’暴力破解

——

常規家用電腦破解需

24

小時,咱們的集群預計

5

分鐘出結果!”

他說話時眼睛冇離開螢幕,手指仍在飛快敲擊,鍵盤上的鍵帽已被他磨得發亮,那是過去一年裡無數次通宵工作留下的痕跡。

就在這時,通訊兵李娜突然舉起手,聲音帶著繃斷的急促:

“指揮官!加密通訊頻道接入請求,代號‘信天翁’,是

s

國科林少校的專線!”

她的額角滲著汗珠,左手緊緊攥著通訊器

——

這個專線是

2024



5

月中俄

“海上聯合

-

2024”

演習時建立的:

當時兩國艦隊在日本海海域進行聯合反潛演練,為了確保情報實時共享,專門搭建了采用

“極光”

加密協議的通訊鏈路,抗截獲率

99.9%,僅用於緊急情報共享,從未在非演習期間啟用過。

李娜的指尖有些發抖,她清楚這個專線的分量

——

上次啟用時,是發現了一艘不明國籍的間諜船。

陸衍之皺了皺眉

——

這個時間點的聯絡太過反常,像在緊繃的弦上又加了一道力。

他快步走進獨立的加密隔間(該隔間采用多層電磁遮蔽材料,可抵禦

1000vm

的電磁乾擾,即使外麵發生強電磁脈衝,內部通訊也能正常運行),按下接通鍵。

螢幕亮起的瞬間,科林少校的臉便跳了出來,他的左眼下方有一道新的疤痕(後來科林解釋是追蹤

“暗網聯盟”

時被碎片劃傷);

背景是

s

國海軍北部艦隊的作戰室,牆上的戰術屏還亮著東海海域的電子地圖,標註的紅色區域與我方完全重合;



c-7

區的深海槽輪廓都精確到了米級,顯然他們也在密切關注這片海域。科林冇有多餘的寒暄,語速快得像打機關槍:

辦公室的空調還在吹著溫吞的風,裹著電子設備散出的微熱氣息,陸指尖剛觸到冷掉的咖啡杯沿;

杯底還留著圈淺褐色的漬,是早上冇喝完的速溶

——

就被小張急促的腳步聲釘住了動作。對方攥著張皺巴巴的列印紙,額角的汗把劉海浸得發黏,一進門就喘著氣喊:

“陸,我們剛剛破譯了三組‘暗網聯盟’的衛星通訊!”

陸捏著杯柄的指節緊了緊,鼻腔裡還飄著速溶咖啡的焦香,卻突然想起去年九月那則通報:北大西洋的風浪卷著挪威漁船的求救信號飄了三天;

十二艘船偏了整整十海裡,後來搜救隊發回的照片裡,漁網上掛著的全是冰冷的海草,船員裹著濕透的救生衣,在電台裡的聲音抖得像要碎了

——

這聯盟乾的事,他到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心口發沉。

“s

國海軍追去冰島附近,炸了個無人基站才截到這些加密數據。”

小張把列印紙拍在桌上,指尖點著上麵模糊的衛星截圖,紙邊被他攥得髮捲,“你看這兒,基站殘骸還冒著煙呢,畫素糊歸糊,能看見地麵上的焦黑印子。”

陸俯身湊過去,冷白的螢幕光映在他眼底,手指無意識地在鍵盤邊緣摩挲

——

鍵盤縫裡還卡著點前幾天吃的餅乾渣,是他熬夜時隨手掰的

——

那是

“暗網聯盟”

的通訊碎片,一行行代碼跳得刺眼。

小張突然扯過另一塊螢幕,調出

“宇宙

-

2554”

的參數介麵,合成孔徑雷達的圖標閃著綠點,“就是這顆極地軌道衛星,你記得吧?”

他的指尖在螢幕上劃著,指甲蓋還沾著點油墨,

“搭載的雷達能穿透雲層,海麵解析度一米

——

上次我們查北太平洋的貨船軌跡,全靠它拍的清晰圖。”

陸的目光落在螢幕跳出來的影像碎片上,能看見海麵泛著細碎的白浪,雷達掃描的紅線一點點劃過,他喉結動了動,指尖蹭過鍵盤上磨得發亮的回車鍵,忽然覺得掌心有點發潮。

辦公室裡的列印機剛好停了,剛纔嗡嗡的運作聲一斷,空調的低鳴倒顯得格外清楚。小張的聲音突然沉下來,汗濕的衣領貼在脖頸上;

他往陸這邊湊了湊,列印紙上的油墨味混著他身上的汗味飄過來:“現在三組通訊拆完了,再結合衛星剛傳回來的影像……”

他頓了頓,陸指尖頓在鍵盤上,那杯冷咖啡的殘溫早散了,杯壁凝著的水珠滴在桌角,打濕了張寫著

“記得換咖啡濾紙”

的便簽。

陸抬頭時,看見小張眼底的凝重像化不開的墨,辦公室外走廊裡傳來保潔阿姨推清潔車的軲轆聲,輕輕一下,卻讓空氣更沉了。

“有個壞訊息。”

小張的聲音壓得很低,陸攥著杯柄的手又緊了緊,杯沿的涼意透過指尖滲進來,比空調風還冷。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