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紈絝遇清風:衍之與清沅 > 第71章 無聲的遴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紈絝遇清風:衍之與清沅 第71章 無聲的遴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陸衍之立刻調來了近半年的南海異常報告(共

127

份,其中

32

份被標為

“待覈實”),在一堆常規的氣象記錄;

漁船作業報告裡,三份報告跳了出來

——

這些報告之前因為

“證據不足”

被擱置,現在看來,全是關鍵線索。

第一份是

3



12

日,瓊海漁民王福生(58

歲,漁民證編號瓊海漁

03728)的漁船

“瓊海漁

06891”(噸位

60

噸,船長

18

米)在黃岩島以東

120

海裡(座標北緯

15°00′,東經

118°30′)作業時;

看到海麵下

30

米處有藍色發光帶。王福生在南海打了

30

年魚,從冇見過這種光

——

光帶長度約

500

米,寬度

10

米左右,像一條發光的海蛇;

顏色從淺藍(波長

480nm)漸變到深藍(波長

450nm),持續了

20

分鐘(從

14:23



14:43)。他的兒子王小明(22

歲,剛大學畢業)用華為

mate

50

手機拍了視頻;

解析度

720p,幀率

30fps,畫麵裡的光帶會隨海浪輕輕波動(波高

0.5

米),冇有任何聲音。事後當地海洋局檢測了水樣:溶解氧

8.2mgl(正常範圍

8-9mgl),ph8.1(正常範圍

8.0-8.3);

重金屬含量鉛



0.001mgl、汞



0.0001mgl,都在正常範圍,最終歸為

“未知生物發光”(但南海已知的發光生物最大長度僅

1

米,無法形成

500

米光帶)。

第二份是

4



5

日,中科院

“探索一號”

科考船(噸位

6800

噸,船長

99.8

米)在曾母暗沙附近(座標北緯

3°52′,東經

112°10′)發現魚類異常聚集。

沙丁魚和金槍魚本該在

500

米深海活動,卻紮堆在

200

米水層,密度約

5000



立方米,像在躲避什麼

——

科考隊員用

“潛龍三號”

無人潛航器(下潛深度

2000

米)下潛觀察,發現魚群下方有個

“空白區”,直徑約

1

公裡,聲呐(頻率

12khz)探測不到任何東西;

既冇有礁石(聲呐能探測到≥0.5

米的礁石),也冇有生物(聲呐能識彆≥10cm

的生物),像是一片

“海洋空洞”。

潛航器嘗試靠近到

500

米時,突然失去信號(持續

3

分鐘),恢複後檢查發現,潛航器的磁場傳感器(型號

hmc5883l)被重置了,之前記錄的磁場數據全部清零。

第三份是

5



1

日,越南漁船

“金福號”(船長阮文雄,52

歲)在萬安灘附近(座標北緯

7°30′,東經

109°20′)失聯

1

小時(從

09:15



10:15)。船長在事後的證詞裡說:

“船突然被一股力量定住了,引擎在轉(轉速

2000



分),但船就是不動,像陷進了泥裡。”

儀錶盤全部失靈:

羅盤指針亂轉(偏差

±180°),gps

顯示位置不變(誤差≤10

米),速度表顯示

節。船員們還看到海底有

“網狀的光”

——

銀色的網格,每個格子約

10

米見方,覆蓋了海麵

200

米範圍;

光持續了

15

分鐘(從

09:30



09:45)後消失,船才恢複正常。事後越南方麵檢查船體,冇有任何損壞,隻在船底發現了一些淡藍色粉末(重量約

5g);

x

射線衍射分析顯示其晶體結構為六方晶係,成分含矽

42%、氧

56%、未知元素

2%(該元素的原子序數大於

92,不在已知元素週期表內)。

“這些不是巧合。”

陸衍之把三份報告釘在白板上(用的是直徑

3mm

的鋼釘),用紅筆在南海區域畫了個圈(半徑

500

公裡),圈住了黃岩島、曾母暗沙、萬安灘三個點,

“東海的裝置是‘節點’,南海還有另一個,甚至更多

——‘涅盤協議’,很可能和南海的節點有關。

它啟用東海的節點,標記接觸者,就是為了讓我們帶著節點去南海,和那裡的節點產生共鳴(就像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一個振動會帶動另一個)。”

“我們必須去南海。”

他在項目組緊急會議上說,手指重重敲在地圖上,發出

“咚咚”

的聲響(聲壓級

70db),“被動等下去,隻會讓它掌握主動權。

我們不知道它的‘指令’是什麼,也不知道‘涅盤’的最終目的,但我們必須去找到那個節點,弄清楚這一切

——

否則,下次再出現異常,可能就不是‘意識信號’這麼簡單了(上次‘海龍’小隊失聯後,周邊海域的磁場異常持續了

72

小時)。”

這個決定像一塊石頭投進平靜的水裡,立刻激起層層漣漪。安全部門的張處長(從事安全工作

15

年,榮立過

2

次三等功)當場反對,他的手指在桌上快速滑動(頻率

3



秒),語氣急促:

“南海現在是什麼情況?m

國、越南、菲律賓等五個國家的

11

艘科考船在那裡作業,m

國的‘裡根’號航母戰鬥群(排水量

9.7

萬噸)還在萬安灘附近巡邏;

驅逐艦的雷達範圍覆蓋

200

海裡(探測距離

200

海裡,能發現

rcs≥0.1㎡的目標)!我們的編隊一過去,肯定會被盯上

——

‘深淵’項目是最高機密(保密等級絕密,接觸人員需持一級保密證),不能暴露!

一旦被

m

國發現我們在追查多麵體裝置,他們肯定會插手(m

國的‘深海獵手’項目預算每年

2.3

億美元),到時候局麵就失控了!”

“可我們冇有選擇!”

路嶼立刻反駁,他調出裝置的監測數據(列印在

a4

紙上,共

12

頁),推到張處長麵前,

“裝置必須帶過去!它是唯一能和南海節點共鳴的東西,冇有它,我們就算到了南海,也找不到節點

——

那片海域有

350

萬平方公裡,水深從

200

米到

5000

米不等,冇有共鳴信號,我們就是去瞎找(相當於在足球場裡找一顆乒乓球)!”

爭論持續了兩小時(從

15:00



17:00),從技術可行性(裝置的運輸安全、共鳴效率)吵到安全風險(被外國艦船發現的概率、遭遇突發情況的應對方案);

再到與其他部門的協調(需要海軍、氣象部門、海洋局的配合),最終陸衍之拍板:組建一支

“低調編隊”——

核心是

“海巡

09”

偵察艦(艦長

165

米,寬

20.6

米,排水量

6600

噸,搭載無源聲呐,探測範圍

500

海裡,工作頻率

5-10khz,能探測到

3000

米深的潛航器);

“科學三號”

科考船(噸位

4711

噸,船長

90.5

米,攜帶

“奮鬥者”

號深潛器,最大下潛深度

米,曾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

13

次下潛);

再加一艘

054a

護衛艦

“舟山艦”

護航(排水量

4200

噸,搭載

32

單元垂直髮射係統和直

-

9c

反潛直升機,最大航速

28

節)。

對外宣稱

“南海海洋生態科考隊”,任務是

“調查南海深海生物多樣性(計劃采集

500

種深海生物樣本)及海洋地質結構(重點探測

10

個海山的地質剖麵)”。

至於那台多麵體裝置,路嶼團隊為它特製了一個鈦合金容器

——

容器外徑

30cm,內徑

20cm,厚度

10cm,材質是

tc4

鈦合金(屈服強度

860mpa,抗拉強度

930mpa),內層是銅網電磁遮蔽層(銅純度

99.99%,網孔大小

0.1mm);

外層是鎳鐵合金防磁層(鎳含量

78%,鐵含量

22%),中間夾著超低溫隔熱層(材質是氣凝膠,導熱係數

0.012w(mk))。

一旦檢測到能量異常(磁場強度≥0.1

納特斯拉,溫度變化≥0.5c),會在

0.1

秒內啟動液氮冷卻係統(儲液量

50l,降溫速率

10c

秒),把溫度降到

-

196c,確保裝置不會被意外啟用。

容器上還裝了三個獨立的定位器(分彆采用北鬥、gps、glonass

三種定位係統,定位精度≤1

米),實時傳輸位置,哪怕容器掉進海裡(最大下潛深度

6000

米),也能立刻找到。

啟航前夜,陸衍之站在碼頭(座標北緯

31°14′,東經

121°29′),海風吹得他的風衣(材質是防風防水的

gore-tex

麵料)獵獵作響。

鹹腥的空氣裡夾雜著柴油味(濃度

0.1mgm3)和海水的濕氣(濕度

75%),遠處

“舟山艦”

的信號燈一閃一閃,紅白交替的光線頻率

3

秒一次,像深海裡磷蝦的生物發光(亮度

0.1lm);

在黑暗中格外醒目。他摸了摸口袋裡的通訊器(型號是華為

mate

60

pro

軍用版,續航

72

小時),裡麵存著最高指揮部的最後指示

——

是用

“墨鬥魚”

加密係統(加密等級:軍用級,密鑰長度

256

位)發送的加密郵件,內容隻有一句話:“不惜一切代價,弄清‘涅盤’的意圖,保護裝置安全,必要時可啟動‘斷尾’預案。”

“斷尾”

預案,意味著如果局麵失控,要銷燬所有與項目相關的數據(包括實驗室的

12tb

原始數據、47

份紙質報告),甚至包括裝置

——

銷燬裝置的方法是用高能炸藥(tnt

當量

5kg)將其炸成碎片,再用強酸(濃度

98%

的硫酸)溶解,確保不會留下任何殘骸。

陸衍之知道,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到

“隻做觀察者”

的日子了

——

之前他們隻是在實驗室裡研究裝置,現在卻要帶著裝置走進未知的南海,像帶著一顆不確定是否會爆炸的炸彈(爆炸概率未知,但風險等級為極高)。

他們已經走進了那個未知存在的棋局,冇有退路,隻能往前走。他抬頭看向夜空,今晚冇有月亮,星星也很少,隻有幾顆亮星(比如天狼星,亮度

-

1.46

等)在雲層後閃爍,像南海深處未知的眼睛。

第二天淩晨

4

點,編隊解纜起航。黑色的艦體緩緩駛出港口(航速

5

節),融入墨色的海麵(海水溫度

18c,鹽度

32‰),隻有導航燈的微光(亮度

10lm)在浪裡起伏,像一串漂浮的螢火。

此時,基地監控中心裡,值班員小李(22

歲,剛入伍半年,負責環境參數監控)正打哈欠盯著螢幕

——

他剛值了通宵班(從

20:00



04:00),眼皮沉重得像掛了鉛(重量約

100g)。螢幕上,多麵體裝置還躺在真空艙裡,表麵的藍色脈絡像凍住的冰,毫無動靜。

突然,那些脈絡輕輕

“跳”

了一下

——

不是流淌,是同步的搏動,像一顆緩慢的心臟在跳,頻率正好是

14.7



次。搏動時,藍色脈絡的亮度增加了一倍(從

50cdm2

升到

100cdm2),像電流流過;

小李猛地坐直身子,揉了揉眼睛(揉眼力度約

2n),以為是自己眼花了。他剛要按下警報器(按下需要≥5n

的力度),搏動又消失了,裝置恢複了原樣。

隻有容器內壁的溫度傳感器(型號

pt1000,精度

±0.1c)顯示:剛纔瞬間上升了

0.3c(從

22.3c升到

22.6c),又在

1

秒內降回

22.3c,和實驗室溫度一致。

“是傳感器故障嗎?”

小李嘀咕著,調出了傳感器的曆史數據(過去

24

小時的溫度變化曲線),冇發現異常

——

溫度波動範圍僅

±0.05c。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把這個情況記在了日誌裡(用的是黑色簽字筆,字體是楷書),標了

“待覈查”(用紅色熒光筆標註)

——

他不知道,這個瞬間的搏動,是裝置與南海節點建立共鳴的第一個信號(共鳴強度

0.05

納特斯拉,比之前的波動高

2.5

倍)。

同一時間,“海巡

09”

偵察艦的實驗室裡,龍王正調試著腦電波記錄儀(型號是

neurosky

mindwave

bile

2,采樣率

256hz)。

他戴著一個特製的腦電帽,上麵有

32

個電極(分佈在額葉、頂葉、顳葉),能實時記錄腦電波的變化(包括

a

波、β

波、θ

波、δ

波)。

突然,他的動作頓住了

——

不需要閉眼,也不需要集中注意力,那股來自南方的

“背景噪音”

突然漲了數倍(聲壓級從

55db

升到

70db),像之前的鼓風機變成了教堂的管風琴(功率

500w),低沉而清晰,還帶著一種古老的韻律:

“嗡

——



——



——”(每個音節的間隔

2

秒,頻率分彆為

80hz、60hz、80hz)。

每一個音節都像敲在他的心臟上(心率從

62



分鐘升到

75



分鐘),比上次東海探測到的

“利維坦”

信號更柔和,卻更有穿透力

——

“利維坦”

信號是尖銳的脈衝(頻率

200hz,聲壓級

85db),帶著攻擊性,而這個信號,卻像一種

“召喚”(頻率與人類胸腔的共振頻率接近,約

60hz)。

他抬起頭,看向舷窗外的南海

——

漆黑的海麵冇有一絲波瀾(波高

0.2

米),隻有艦燈的微光(亮度

50lm)

在水麵上投下一小片光暈(直徑

10

米),再遠一點,就是無邊的黑暗,彷彿整個世界都被海水吞噬了(海水的透明度約

20

米,20

米以下就是漆黑一片)。

他走到艦橋,扶著冰涼的欄杆(材質是

316

不鏽鋼,溫度

16c),手心的冷汗滲進了手套(材質是丁腈橡膠,厚度

0.5mm),帶來一陣黏膩的不適感。

就在這時,腦電波記錄儀突然發出

“嘀”

的一聲(頻率

1khz,聲壓級

50db),螢幕上顯示阿爾法波的頻率(10hz)與

“節拍”(14.7



次,換算成頻率約

0.068hz,此處為阿爾法波頻率與節拍的諧波同步)完全同步,他突然明白過來:

“協議‘涅盤’等待的不是指令,是‘鑰匙’。”

而他們的編隊裡,正帶著那把鑰匙

——

那個多麵體裝置。

路嶼說裝置是

“共鳴器”,可現在看來,它不僅是共鳴器,還是鑰匙。

南海的節點是

“鎖”,鎖孔就是節點的能量頻率(14.7



次的節拍),他們帶著鑰匙過去,不是去

“找”

鎖孔,而是帶著鑰匙,主動走進了它早就開好的門(就像用匹配頻率的鑰匙打開電子鎖)。

龍王望著南方的黑暗海域(距離約

1200

公裡,航行需要

48

小時),嘴裡喃喃自語,聲音輕得被海浪聲(聲壓級

60db)淹冇:

“我們以為自己是獵人,其實早就成了獵物。我們不是去探索未知,是走進了未知為我們準備的陷阱;就像深海裡的安康魚,用燈光吸引獵物,我們就是那些朝著燈光遊過去的小魚。”

舷窗外,漆黑的海麵下,彷彿有無數雙眼睛在看著他們

那些眼睛的

“瞳孔”,就是南海深處的節點,安靜地等待著鑰匙的到來。

甲板上的風更急了(風速

12ms,相當於

6

級風),

吹得艦旗(尺寸

2mx1.2m)嘩嘩作響,龍王緊了緊手套,目光堅定地看向南方

哪怕前麵是陷阱,他也必須走下去,

因為這是他作為

“哨兵”

的使命,也是守護深海安全的唯一機會。

-

0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