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賤之嶽合戰
-
●賤之嶽合戰
宇喜多直家是在羽柴秀吉的一再努力說服下,才於天正七年(1579年)十月歸順於織田信長的,就在同月,明智光秀上報平定了丹波、丹後二國。其後不久,直家就病逝了,遺命其子八郎繼承家督之位。八郎年齡還小,直家就請求羽柴秀吉收八郎為養子,拜領“秀”字,起名為宇喜多秀家。
有了宇喜多氏相助,羽柴秀吉在東中國地區更是如魚得水,屢戰屢勝。天正十年(1582年)他水淹高鬆城,五月二十一日,毛利氏當主毛利輝元親統大軍到達高鬆城外,卻被河水阻隔,無法前進,隻能將本陣設在高鬆以西二十公裡的猿掛城中。真正在前線與羽柴秀吉對峙的乃是“毛利兩川”——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
本能寺之變的同時,水淹高鬆已經到了最後關頭。高鬆城守將清水宗治提出以自己一人切腹來挽救全體部下的性命,羽柴秀吉也答應說,隻要得到宗治的首級,好讓他對織田信長有個交代,他就立刻退兵。就在此時,秀吉得到了本能寺之變的訊息,他暗中收拾行裝,做好退兵打算,明裡卻好整以暇地等待宗治自殺。六月四日,清水宗治乘一葉小舟來到兩軍陣地中央,隨即在舟中切腹。
在與毛利軍交換停戰檔案後,羽柴秀吉匆匆揮師東歸。就在此時,毛利方也得到了本能寺之變的訊息,吉川元春主張揮師追擊羽柴軍,然而足智多謀的小早川隆景卻說:“秀吉不僅是智勇雙全的大將,並且懷有天下大誌,如果我們違誓,他必恨之入骨,恐非吾家之福。”攔住了元春。
就這樣,羽柴秀吉快速趕回近畿,在山崎擊敗明智光秀,從而在其後的清洲會議中掌握了主動權,擁有了重要的砝碼。織田家中二分以後,織田信孝為了篡奪家督之位,靠攏和利用柴田勝家,甚至做主將自己的姑母市姬(原為淺井長政之妻)也嫁給勝家。在柴田勝家從北方向羽柴秀吉施壓的同時,瀧川一益也煽動伊勢長島一揆在南方搗亂。
就在清洲會議的次年(1583年)年初,羽柴秀吉出兵進攻長濱城主柴田勝豐。柴田勝豐本是柴田勝家的養子,有望繼承家督之位,然而勝家更寵愛自己的外甥、另一名養子佐久間盛政,這使勝豐寢食難安。在這種心理壓力下,加上羽柴軍大兵壓境,勝豐遂開城出降——羽柴秀吉拔掉了自己身邊的一枚釘子。
羽柴秀吉所以敢於大膽進兵,是因為當年北陸地區又降下大雪,柴田勝家被困北之莊城中無法動彈。然而勝家確實悍勇,他聞訊後集結兵馬,竟然剷雪前進,於三月十日開到了北近江的柳之瀨地方。十二日,北陸各家兵馬陸續集結,總勢兩萬餘,勝家在內中尾山立下本陣,佐久間盛政在行市山,前田利家在彆所山,皆在本陣之南。
十七日,羽柴軍大約五萬也開到了柳之瀨南方、琵琶湖畔的木之本。羽柴秀吉命令其弟秀長屯兵田上山,堀秀政屯兵左彌山,中川清秀屯兵大岩山,高山重友屯兵岩崎山,桑山近晴屯兵賤之嶽——大半都是山崎合戰時候的老同僚,現在變成了新部下。
羽柴軍兵馬眾多,但所處地勢較為低窪,柴田軍兵數雖少,卻占有地利之便,因此兩軍對峙一個多月,誰都不敢搶先發起進攻。四月中旬,羽柴秀吉偽作主力東移,前往討伐美濃岐阜城的織田信孝。四月二十日,佐久間盛政認為戰機來到,不遵柴田勝家之命而妄自發兵,繞過餘吳湖,從側麵進攻羽柴軍前陣。結果大岩山、岩崎山陣營瞬間就被攻克,中川清秀戰死沙場。
同時,佐久間盛政的副將柴田勝政也進攻賤之嶽,眼看就要得手,卻被渡琵琶湖趕來增援的丹羽長秀軍擊退。前軍伸出如此之遠,不由得柴田勝家不動,於是勝家下了內中尾山,前進至柳之瀨旁的狐塚,前田利家則進至餘吳湖北的茂山。
訊息在當日午後就傳到羽柴秀吉耳中,於是二時左右,正在美濃國大垣城附近的秀吉命令大軍掉頭,全速前進,當晚九時就趕回了木之本。大垣和木之本之間距離為52公裡,竟然隻行軍了七個小時(另一說是下午四時動身,則隻跑了五個小時),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次日天還冇亮,羽柴秀吉就對正在大岩山和岩崎山上休息的佐久間盛政部隊發起猛攻。佐久間盛政不敵後退,在賤之嶽附近遭到夾擊,潰不成軍。據說當時有七名秀吉麾下的年輕武士在戰鬥中立下大功,被後世稱為“賤之嶽七本槍”,他們是: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糟屋武則、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長泰和脅阪安治。
且說羽柴軍追擊敗退的佐久間盛政,一路向北,還冇等遭遇到茂山上的前田利家勢,前田軍就先自撤退了。前田利家是尾張國的豪族出身,一般認為,他和羽柴秀吉素來交好,因此不願與秀吉交戰,但也很可能是事先與秀吉達成過某種密約——這從戰後秀吉將北陸大片領地封贈給利家,就可看出來了。
非止前田利家一人,金森長近等暫隸柴田勝家麾下的織田家將領也紛紛退卻,牽動中軍,就此全麵崩潰。佐久間盛政在逃跑途中被擒獲,處以磔刑,而柴田勝家則在迴歸主城越前的北之莊後,被羽柴軍團團圍困,無奈之下和妻子市姬登上天守閣,對刺而死,同時引燃火藥,炸了個屍骨無存。當年五月,織田信孝逃到尾張的內海地方,也自殺了,瀧川一益降伏。
經過賤之嶽合戰,曆史就此由織田信長的安土時代,邁入了豐臣(羽柴)秀吉的桃山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