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政宗小田原參陣
-
●政宗小田原參陣
天正十七年(1589年),葦名盛重再度出兵須賀川,正在惡戰之時,突然重臣豬苗代盛國謀叛,引導伊達軍直插主城黑川。盛重急忙揮兵趕回,六月五日,他在磐梯山的摺上原撞上伊達軍,於是展開大戰——這就是著名的摺上原合戰,乃是繼人取橋以後,伊達政宗一生中的第二場關鍵性戰役。
摺上原合戰,參戰的葦名軍約七千人,伊達軍則為五千人,戰鬥首先在葦名方大將富田將監和剛投順伊達方的豬苗代盛國之間展開。惡戰良久,因為葦名軍揹著西風朝前猛衝,豬苗代盛國大敗後退,伊達方二番隊片倉景綱急往支援,依然處於下風。就在危急關頭,風向突然反轉,東風強烈,吹得葦名軍士卒很難睜開雙眼,伊達政宗趁機親率鐵砲隊於側麵射擊,挽回了敗局。葦名軍中一部分不滿主家倒向常陸佐竹氏的部隊首先敗走,終於導致全麵崩潰。
此戰,葦名氏死傷兩千五百人,當主盛重帶著十三騎逃回本城會津黑川城,並於十日晚又逃出黑川城,往佐竹氏控製的常陸國遁走。次日,伊達政宗進入黑川城,獲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
南陸奧百年強藩葦名氏就此滅亡了,距離豐臣秀吉小田原之陣隻差一年,葦名盛重要是多抵抗一陣子,或許還能使家族苟延殘喘下去……
因為葦名氏的滅亡,觸怒了他的總後台豐臣秀吉,於是第二年(1590年),秀吉向上杉和佐竹等東國大名下達了討伐伊達氏的命令。伊達政宗一方麵派使者上京,解釋說並無與關白為敵之念,滅亡葦名氏乃是為父報仇,另方麵卻暗中聯絡小田原北條氏,準備先攻破常陸佐竹氏,再謀求更大的發展。
所謂“報仇”這種話,在政治鬥爭中,從來都不過藉口而已。在中國,努爾哈赤書“七大恨”告天,對明朝掀起反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明人窩藏他的殺父仇人尼堪外蘭。可是等到在奉天稱汗,基本吞併了整個東北地區,終於捉到尼堪外蘭的時候,卻不過鞭打一頓就放他走路。兩相對照,伊達政宗將曾經幫助過大內氏和二本鬆畠山氏的葦名氏稱為殺父仇敵,意圖是一樣的吧。
但是,雖然有伊達成實等主戰派一力攛掇,伊達政宗終於還是認清了豐臣秀吉的價值,並且認為,戰則必亡,降則或有機會。然而,因為他在一段時間內,就戰降兩道猶豫不決,竟然導致了伊達家中的分裂——
前麵說過,伊達政宗的母親乃是羽州山形城大名最上義守的女兒,輝宗死後稱為保春院。保春院一直不喜歡長子政宗,卻偏愛次子小次郎竺丸,再加上其兄最上義光也將政宗看作眼中釘肉中刺,就更增加了母子、兄弟間的矛盾。最上氏對伊達氏早有吞併之心,但更重要的是,在最上義守和其子義光的爭鬥中,政宗站在義守一邊。義守失敗了,一代梟雄最上義光繼承了家督之位,便因此深深地痛恨著政宗,暗中攛掇其妹發動政變,廢黜政宗一門總領之位。豐臣秀吉的關東攻略,成為保春院和政宗間矛盾激化的導火索。因為政宗的猶豫,保春院認為他定會毀了伊達家,甚至還可能會牽累到舅家最上氏,因此想暗殺政宗,代之以次子竺丸。
天正十七年(1589年)六月,伊達政宗進入會津黑川城,並準備將居城從米澤移至此處,做出向南大舉侵攻的勢頭。其後,他又臣服了白河、石川、岩城等豪族,滅亡二階堂氏,勢力繼續膨脹。十一月,豐臣秀吉釋出小田原征伐令。
次年為天正十八年(1590年),元月,豐臣秀吉命令奧羽諸侯小田原參陣,想趁著掃蕩關東的機會,也一舉平定東北地區。伊達政宗口頭上答應,卻一再拖延動身的時間,自然引起保春院的擔憂。三、四月間,保春院以送行為名,帶著竺丸從米澤城來到黑川城,居住在西館中。四月五日,政宗來到西館向母親辭行,準備次日即動身前往覲見秀吉。
據說,從母親處回來以後,伊達政宗突然腹痛不止,幾乎斃命。經過調查,證實是保春院和竺丸在食物中下了毒,想要害死政宗。於是政宗雷厲風行地處死了兄弟,並將母親送回孃家山形城。如此人倫慘劇,發生得太倉促,處理得也太乾脆,總給人帶來無儘疑惑。或許是政宗怕自己離開黑川城以後,保春院和竺丸會趁機搶班奪權,所以才編造個藉口,先下手為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