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第二十八章、慶長之役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第二十八章、慶長之役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慶長之役

●鳴梁海戰

慶長二年(1597年)二月,豐臣秀吉調集了十四萬大軍,第二次大規模侵略朝鮮,這在日本曆史上被稱為“慶長之役”。

因為“永祿之役”實際上的失敗,日本人吸取了部分教訓,重新調整戰略部署。首先,豐臣秀吉實施反間計,運用散播謠言等方法,使朝鮮李朝解除了李舜臣的職務,並將其逮捕下獄——這種自毀長城的做法,曆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朝鮮朝廷一定會為這種愚蠢行為付出代價,然而可憐的是,無辜的朝鮮人民也被迫要遭到同綁連坐。

七月十五日,以“海賊大名”九鬼嘉隆為首,龐大的日本艦隊偷襲了停泊在漆川島的朝鮮水軍。此時雙方仍處於停戰狀態,加上接替李舜臣指揮艦隊的又是元均那個徹底的無能之輩,竟然誤以為遠遠駛來的是日本的運輸船團,等遭到猛烈的攻擊,再想抵抗已經來不及了。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朝鮮水軍幾乎全部覆冇,日本人就此掌握了製海權,隨即運送大量物資和兵源在朝鮮半島登陸。

而在明朝方麵,自從去年談判破裂以後,對於日軍隨時可能發動突然襲擊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當年元月,朝鮮國王遣使入明,因為日本軍隊長期占據朝鮮沿海釜山等地,而請求明朝再次出兵,將其徹底驅逐出去。於是二月間,明朝再起援朝之議,任命麻貴為備倭總兵官,開始集合人馬,整備物資。三月,又任命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禦史,經略朝鮮軍務,以侍郎邢玠代替石星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協同禦倭。

從這些人事安排來看,明朝並冇有汲取第一次援朝戰爭獲得慘勝的教訓,邢玠等人的能力比宋應昌要差很多,而麻貴無論經驗還是威望,也都比不上李如鬆,更重要的是,主要準備調動的仍是薊遼等地善於平原作戰的部隊。

不過楊鎬上任以後,立刻就給豐臣秀吉發了一道谘文,就其內容來看,明朝對日本的內情比過去已經有了較為詳細的瞭解。谘文中嘲笑並且警告秀吉說:“你已經六十多歲了,還能再活幾年?你的兒子還不到十歲,要靠誰來輔佐?聽說日本列島的酋長們都在等待時機,好趁機起兵報仇,一旦禍起蕭牆,加藤清正等人也會個個都想當國王,誰肯屈居於你之下?將來又有誰肯屈居你兒子之下?”

然而這時候,喪心病狂的豐臣秀吉已經冇有回頭路可走了,他隻能孤注一擲。朝鮮水軍覆冇以後,日本陸軍立刻分兵兩路北侵。左路由宇喜多秀家做主將,以小西行長為先鋒,率四萬九千人沿宜寧、晉州一線向全羅道挺進,目標是重鎮南原;右路軍由毛利輝元做主將,以加藤清正為先鋒,率六萬四千人沿密陽、大丘一線指向全州。日軍步步為營,到處構築日本式的城砦,以扼殺各地層出不窮的朝鮮義軍。

日軍的目標是穩固地占領朝鮮南部四道,然後左右兩路大軍合圍京城。聽聞日軍開始行動的訊息,朝鮮朝廷這才慌了手腳,匆忙於七月二十二日把李舜臣從獄中放了出來,但仍不讓他官複原職,而要其“白衣從軍”,戴“罪”立功。李舜臣集合漆川島海戰中殘留的艦船,隻剩下十二艘而已,於是他暫時蟄伏,重新整合擴充兵力,尋找時機再進攻日本水軍。

日本陸軍進展順利,左路軍先後攻克泗川、南海、光州,一直殺到南原城下。此時防守南原的隻有明軍和朝鮮官軍各三千人,主將為明朝副總兵楊元,堅守數日後,楊元見損失慘重,遂棄城而走。南原西北方就是重鎮全州,守備全州的明將陳愚忠見南原失陷,也立刻向北撤退。此後不久,日軍又攻陷了忠清道的金州、公州等城。

就這樣,開戰僅僅兩個月,朝鮮南方的全羅、慶尚、忠清三道就全部丟失了,京城再度裸露在日本侵略者麵前。然而就在這一危急時候,扭轉戰局的仍是天神一般的大將李舜臣。

李舜臣重整朝鮮水軍的基地,是在半島最西南端的右水營,由此地再往西南,通過一道狹窄而水流湍急的海峽,就是珍島,這道海峽就稱為“鳴梁”。日軍在得知這一情報後,就於九月初派出以藤堂高虎為主將的三百三十餘艘戰船,並兩萬陸軍,準備趁鳴梁漲潮的時候快速突入,全殲朝鮮水軍。

李舜臣早趁退潮的時候,派人在海峽中設置了鐵索和木樁,以遲滯侵入敵軍的進退速度。等到十六日日軍攻來,他先將許多民船偽裝成戰船,排列在水營後麵以迷惑敵軍,然後親率那十二條戰船出而誘敵。一番大戰,兩艘日艦被擊沉,日軍主力直到退潮時候也冇能靠近朝鮮水營。潮水向東退去的時候,日艦無法前進,原地打轉,李舜臣趁機發起猛攻,先後擊沉被鐵索和木樁攔住的三十多艘日艦,擊斃日軍四千餘人。連三島水軍的大將得居通年、來島通總兄弟也中箭而亡——通總是這場戰爭中唯一被擊斃的日本大名。

因為鳴梁海戰的敗北,加上明朝大軍也已開入朝鮮戰場,日軍被迫放棄了合圍京城的計劃,收縮防線,後退到東南沿海的蔚山等地固守,打算熬過漫長的冬季,等到春暖花開再發動新一輪的進攻。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