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幛子畫和狩野永德
-
幛子畫和狩野永德
安土·桃山時代在日本藝術發展史上是一個黃金時代,除了茶道的大成以外,建築、繪畫、戲劇等藝術形式也都存在著劃時代的進步。其中繪畫方麵最值得一提的乃是幛子畫。
幛子畫來源於傳自中國的壁畫和屏風畫,所謂“幛子”,是指日式房屋多用竹木建構,用可活動的紙扇來把大屋分隔為很多小間,這些紙扇,也包括紙門和紙窗就統稱為“幛子”。在幛子上作畫始於奈良時代,也是源自於唐風。
安土·桃山時代出現了幛子畫的千古大家,那就是狩野畫派的第三代——狩野永德。永德本名州信,通稱源四郎,祖父元信和父親直信(鬆榮)都是室町幕府的禦用畫師。永德從九歲起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幛子畫,二十六歲時為大德寺聚光院(三好義繼的佛堂)創作了十六麵花鳥圖和八麵琴棋書畫圖,開始脫離傳統的風格,轉而描繪社會生活,受到時人的好評。
1574年,織田信長委托永德創作一幅描繪京都風貌的屏風畫,用以相贈上杉謙信。永德大膽地采用金色作為背景,施以濃墨重彩,著力刻畫了節日期間各行各業的喜慶場麵,這就是著名的《洛中洛外圖屏風》。
因為這幅屏風畫受到信長嘉獎的永德,隨即就接受了新造安土城的內部裝飾工作。他率領弟子們辛勤工作,所用技巧範圍廣泛,題材多種多樣,尤其首次在寬大壁麵上粘貼金葉以代表地麵和雲彩,使得安土城內金碧輝煌,氣魄宏偉。其後,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和京都聚樂第的時候,也都聘請永德前來作畫,他的畫風逐漸成為時代的代表,其銳意進取的精神,富麗堂皇的氣派,正是安土·桃山時代的完美寫照。
這一時代享有盛名的畫家,除了狩野永德之外,還有長穀川等伯。傳說等伯曾師從永德,但隨即吸收了中國的宋元畫風,開創了自己獨有的風格,構圖簡潔明快,氣魄雄壯爽朗,受到千利休等人的讚譽。在利休的推薦下,等伯也得到了豐臣秀吉交付的大量官方裝飾工程,打破了狩野派獨占幛子畫畫壇的局麵。不過狩野派和長穀川等伯的繪畫藝術雖然存在著很大差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繪畫日益擺脫平安以來重佛的氛圍,轉而崇尚儒教思想,這也為其後江戶時代的儒風盛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