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家康之死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家康之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家康之死

一代梟雄德川家康,這位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在他子孫們統治的時代被尊稱為“神君”,譽為千古完人,明治維新、幕府倒台以後卻轉而與足利尊氏同被認為是壓製天皇、悖逆朝廷的叛臣賊子。一直到二戰以後,日本的皇國史觀逐漸垮台,家康才總算得到了比較公允的評價。

然而就平民百姓來說,他們最熱愛的是身邊的人間英雄而非高高在上的神靈,神靈應當敬而遠之,人間英雄才能傳揚千古。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家康晚年很多作為遭人詬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欺負豐臣氏孤兒寡母,找藉口攻打大阪城,並最終用陰謀手段將其覆滅了。

其實家康所為,並不僅僅如此而已,且說豐臣秀吉死後就開始了他的造神運動,靈位供奉在京都附近的阿彌陀峰頂,起了神號為“豐國大明神”,作為豐臣一氏的祖靈。就在大阪城陷落後不久,家康派人前去砸毀了神廟,把所謂“豐國大明神”的牌位也扔到海裡去了——做事如此之絕,確實很難使人原諒。

但從家康本身來考慮問題,天下已經是德川家的了,那麼除了天皇不可廢,其它可能影響到德川氏統治的事物,無論是割據勢力,還是精神寄托,都應該被徹底清除,毫無留存,隻有這樣才能完成行政上和思想上的統一。自己年已古稀,時日無多,這種可能會遭受罵名的事情還是由自己來親自完成吧,留一個乾淨純潔的江山給子孫後代。

其實作為封建統治者來說,家康和秀吉並無不同,秀吉殺死了茶道宗師千利休,與其“前後輝映”,家康也害死了千利休的高足、“利休七哲”之一的古田重然。古田重然通稱為織部,他把利休的平民茶道武士階層化,可以說對當時影響相當深刻。就在大阪夏之陣結束後不久,家康以織部在關原合戰時內通西軍等藉口,勒令其一族男子全部切腹——此時距離關原合戰已經整整十五年過去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大阪豐臣氏的滅亡是在慶長二十年(1615年)的五月底,當年閏六月,家康下達了“一國一城法”,即每個大名封地中都隻允許一座城堡存在,其餘的必須儘數譭棄。這一措施進一步削弱了大名們的力量,使其再也無法與幕府相抗衡,而很多新封和新改領地的大名甚至因此變得冇有城堡可住,隻好把府邸(陣屋)設置在城下町中,使得這些城下町日益繁盛起來,逐漸轉化為現代意義上的城市。

七月,家康授意幕府頒佈了《武家諸法度十三條》和《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十七條》。前者更進一步加強了對各地大名的控製,使其從戰國時代的割據勢力徹底轉化為幕藩體製下的“藩”;後者則加強對天皇朝廷的限製,使天皇和公家除保留祭祀權外,徹底被剝奪了所有的世俗權力。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代,為了利用天皇朝廷以對抗足利幕府或者為自己塗抹大義名分,對朝廷的鉗製還不算很緊,到了江戶幕府開創後,形勢則猝然改變。幕府對朝廷的高壓政策,直接導致了其後的明治維新,維新誌士們抬出朝廷這尊泥菩薩來充當倒幕旗幟,這恐怕是家康所始料不及的吧。

把這一切花樣全都搞完以後,德川家康安然地在第二年(1616年)的四月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五歲。家康一開始被安葬在久能山上,一年後移到關東平原最北部的日光山上,德川幕府在那裡興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稱為“日光東照宮”,以供奉家康的靈位。家康也被加上“東照大權現”的神號,高踞山頂,由北往南俯瞰廣袤的關東平原。

且說大阪夏之陣結束的當年七月十三日,朝廷在幕府的授意下宣佈改元“元和”,以象征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慶長二十年就此改稱元和元年,史稱“元和偃武”,也即延續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戰亂終於終結,基本和平的江戶幕府時代降臨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