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享保改革和田沼時代
-
●享保改革和田沼時代
第八代幕府將軍德川吉宗接到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政局從五代綱吉統治後期開始腐朽,雖然新井白石等人東貼西補,卻依舊滿目瘡痍。在政治上,多年來依靠將軍的寵信而實際掌握幕權是一些“側用人”,他們本是幕府將軍用來製約老中的親信秘書,逐漸卻變成了淩駕於老中之上的實權人物,並且反過來限製將軍本身的權力。在經濟上,浮華奢侈的民風使得整個社會都消費過度,同時各地大量湧現因為投資農業工程而得以征收佃租的“新田地主”,以及因向農民發放高利貸而得以控製部分土地的“典地地主”,幕府和各藩原本直接向本百姓(自耕農)征收年貢,就此被這些新興地主從中間橫插了一刀,對於農民來說,負擔更為沉重,對於幕府和諸藩來說,賦稅越收越少,財政狀況捉襟見肘。
基於這種社會現狀,德川吉宗一上台就立刻展開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他貶退了家宣、加繼時代掌權的側用人間部詮房,以及擔任顧問的新井白石,把權力收歸將軍己手。在經濟上,他提倡儉樸,斥責怠惰,推廣農業科技,重建了幕府的財政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協助德川吉宗完成一係列改革措施的有一位名臣,名叫大岡榮五郎忠相,官至從五位越前守,通稱大岡越前。此公原為負責伊勢、誌摩地區治安的山田奉行,其後被吉宗將軍提拔為普請奉行(主管工程建設),又升為江戶町奉行,也就相當於是首都的市長兼警察局長兼高院法官。大岡越前斷案如神,從不徇私枉法,他還協助吉宗將軍完成了法典《公事方禦定書》,也被日本人看作是如同中國包青天一般的人物,民間傳說很多。
德川吉宗非常崇拜先祖家康,認為家康時代幕府行政效率最高,其後因為儒臣掌權才使得武士的麵貌變得日漸柔弱。為此他整頓軍備,排除“家祿”(以俸祿來確定旗本家族的高低)因素,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一切都照權現大人(指德川家康)在世時候的製度來辦。”成為了德川吉宗的口頭禪。
然而德川吉宗雖然鼓勵平民向將軍直接上書言事,擺出一副親民的架式,其政策卻未必能給中下層民眾帶來什麼好處。在鼓勵生產的同時,他多次加增年貢,為了充實幕府財政而拚命壓榨百姓。吉宗時代的勘定奉行神尾春央就曾說過:“農民像芝麻,越榨越出油。”在他們的壓榨下,享保十七年(1732年),關西地區鬨起了大饑荒,一揆紛起,由此引發的城市糧價變動,又使得江戶城內的貧民們也紛紛揭竿造反。德川吉宗為了賑濟災荒、穩定糧價而傷透了腦筋,遂被戲稱為“米之公方”。
享保大饑荒,和三代將軍家光時候的寬永大饑荒,十一代將軍家齊時候的天明大饑荒,以及家齊和十二代將軍家慶時候的天保大饑荒,並稱為江戶時代的“四大饑荒”。
說到了,享保改革雖然使得江戶幕府暫時度過了財政危機,能夠繼續苟延殘喘下去,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政局下滑的態勢。且說德川吉宗在延享二年(1745年)九月辭職,讓位給長子德川家重,一個身體孱弱、口齒不清,被嘲笑為“尿床公方”的傢夥。為了讓紀伊家可以世代盤踞將軍寶座,德川吉宗還分封了兒子宗武、宗尹和孫子重好,成立田安、一橋和清水三個家族,並稱“禦三卿”,規定禦三卿雖然地位較禦三家為低,將軍繼承順位卻在禦三家之前。
退位六年後,德川吉宗去世。老子一死,“尿床公方”開始徹底胡來,重新信用側用人,大岡忠光、田沼意次等人陸續當權。且說這位田沼意次,本是紀州藩的下級武士,跟隨德川吉宗來到江戶,一路攀升,俸祿從六百俵增加到一萬石,成為禦用人。家重將軍在寶曆十年(1762年)傳位給兒子德川家治,家治將軍格外寵信田沼意次,安永元年(1772年)竟然把他破格提拔為老中。從此田沼意次大權在握,開始按照自己的理想改革幕政。
田沼意次當權的時代被稱為“田沼時代”,而意次本人則被稱為是異端的政治家。異端在哪裡呢?原來此公改變了傳統重農輕商的政策,給予大商業資本特權,大力發展貿易,希望通過經商可以挽救幕府的財政危機。從後世的眼光來看,田沼意次的政策是具有一定進步性的,但這種政策也直接造成了豪商的越來越富和小民百姓尤其是農民的越來越窮,加上前麵提到過的天明大饑荒的爆發,使得田沼政治搞得天怒人怨。
天明四年(1784年),田沼意次的兒子、擔任若年寄的意知在江戶城中被刺,凶手乃是和意知存有私怨的旗本佐野政言。百姓們聞知此事,無不歡聲雷動,頌揚政言為“世直大明神”,意為救世之神——田沼氏之不得民心,由此可見一斑。
天明六年(1786年),家治將軍去世,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都已先後夭折,冇有後嗣,就按照祖父吉宗所定下來的規矩,收一橋家的豐千代為養子,傳以將軍之位。豐千代就是第十一代幕府將軍德川家齊。
家治將軍的去世,使得田沼意次失去了靠山,他很快就被保守派趕下了台。保守派的首腦乃是白河藩主鬆平定信,定信擔任老中以後,全盤推翻田沼政治,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是為“寬政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