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大阪米騷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大阪米騷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阪米騷動

德川家齊擔任征夷大將軍,鬆平定信當首席老中的時候,幕府統治已經徹底腐朽,各地暴動和起義不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鹽平八郎領導的大阪“米騷動”。

大鹽平八郎乃是江戶時代著名的陽明學者,他曾經繼承祖父的職位,當過大阪東町奉行所的與力(輔佐奉行的小官吏),後來退隱歸家,創辦名為“洗心洞”的學塾,開課授徒,影響很大。對於幕府的腐朽統治,平八郎深為痛心,希望通過教育來傳播愛民的思想,從而扭轉時局。他曾經作詩讚揚農民道:“女織男耕淳樸深,城中妖俗未相侵。若加文教溯三代,不可使知豈聖心。”

天保元年(1830年)七月,京都地區爆發了大地震,澱川氾濫成災,就此引發了持續數年的大饑荒。到了天保七年(1836年),災情更為嚴重,連向來繁華的大阪城中也饑民遍地,幾乎每天都有人餓死。大阪町奉行雖然想儘方法賑濟饑民,穩定局勢,然而卻收效甚微,豪商們也趁此機會囤積居奇,不肯把糧食低價投放市場。

大鹽平八郎看到如此人間慘劇,心生憐憫之情,於是變賣了家中藏書,所得黃金六百二十兩全部分給貧民。然而他的這一義舉反而引起奉行所的警惕,指責平八郎違法賑濟,想要收買民心,意圖暴亂。平八郎憤怒之下,決定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起而造反,推翻無能的大阪町奉行所。

平八郎起草了一份檄文,讓“洗心洞”的學生們送到城中賤民和近郊農民手中,說隻要看到城內火起,就立刻聚攏起來,一舉殺掉東町奉行跡部良弼、西町奉行堀利堅等人,奪取大阪城的控製權,這樣大家纔有活路。

本來議定的起義時間是二月十九日下午四時,然而大鹽平八郎的弟子平山助次郎、吉見九部右衛門等人卻於十七日晚間突然向東町奉行所告密,迫使起義時間提前到十九日清晨。當時平八郎在自家院中樹起“救民”大旗,聚攏學生、城市貧民和近郊農民五、六百人,搗毀了很多與力、同心(也是奉行下屬的小官吏),以及豪商的宅邸,所抄出來的糧食全都沿途散發。然而因為事起倉促,大阪近郊農民得到訊息的並不是很多,致使起義人數無法進一步擴大,終於在下午四時被奉行所的軍隊擊敗。起義群眾死傷慘重,大鹽平八郎在逃亡躲藏四十天後也終於被迫縱火自殺。

民間到處都謠傳平八郎並冇有死,而是逃往了伊豆韮山或者彆的什麼地方,甚至還有說他路經九州,乘坐美國船逃到大陸去了。就連幕府中也出現了“三月末得於火中者,非真屍也”之類的說法,著名蘭學家、田原藩士渡邊華山還擔憂說,如果大鹽果然逃往國外,則“外患”與“內亂”相結合,國家從此就不得太平了。

相對於武士們的恐懼和擔憂,小民百姓卻始終尊敬和緬懷大鹽平八郎,“大鹽不死”的說法廣為流傳。很快的,民間就出現了歌頌平八郎事蹟的戲劇,隻不過把背景改為足利幕府統治時期,主人公的名字也換成“小鹽貞八”。小鹽貞八為民請命,搞得愚蠢的豪商和町奉行狼狽不堪,醜態百出——大鹽、小鹽,這影射再明顯不過了。

大阪“米騷動”並非“天保大饑荒”中平民百姓對幕府的唯一反抗,就在大鹽平八郎自殺後不久,備後三原、越後柏崎,以及攝津能勢、川邊、豐島等地也先後爆發起義,首腦都自稱乃是“洗心洞”的學生,打著大鹽的旗號。就在如此風雨飄搖的局勢中,德成家齊將軍憂慮退位,把征夷大將軍的寶座讓給了兒子敏次郎,也就是第十二代幕府將軍德川家慶。

天保十二年(1841年),“大禦所”德川家齊去世,家慶將軍得以親政,重用老中水野忠邦,開始了“天保改革”。這位水野老中的思路和當年的鬆平定信幾乎毫無二致,所使用的手段也不外乎提倡節儉、鼓勵耕種,同時限製商業活動而已。唯一的新花樣是頒佈“人返法”,禁止農村人口流入城市,甚至把城市貧民都往農村趕。

如此想當然並且悖逆時勢的改革措施,當然會以失敗而告終。首先,釋出“檢約令”,提倡節儉的生活作風,就讓包括家慶將軍在內的很多特權人物感到不快,既得不到這些特權人物的支援,又得不到小民百姓的擁護,最終水野忠邦隻好黯然下台,“天保改革”也徹底失敗了——這是江戶幕府想要挽救衰亡命運的最後一次大掙紮。

然而,相對於幕府改革的失敗,很多藩卻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開始一係列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改革措施,獲得了部分成功,從而逐漸壯大起來,並最終成為了幕府政權倒台的掘墓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