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櫻田門外之變
-
●櫻田門外之變
在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冷血屠殺下,反對派被鎮壓了下去,尊攘誌士們暫時蟄伏,而德川慶福得以繼任為幕府將軍,並且改名為德川家茂。然而井伊大老並高興不了多久,很快他就變成了尊攘派的刀下之鬼。
且說在安政大獄興起以前,水戶藩很多激進的尊攘誌士就齊集江戶,大獄興起後,井伊直弼向水戶藩施壓,要求召回這些過激分子。其中部分誌士被迫歸藩,部分人則乾脆脫藩,在江戶城中潛伏了下來,打算尋找時機為主家複仇。
次年為安政六年(1860年,後改為萬延元年),三月三日上午九時,井伊直弼離開自己在外櫻田地區的官邸,前往江戶城中辦公。據說行前就有人警告說,近來城中發現很多前水戶藩士,行動詭秘,恐怕將不利於大老,請求增加警衛力量。然而井伊直弼卻回答道:“人的命運由上天註定,如果真有刺客想要殺死我,他們可以尋找各種機會,加強警衛是冇有用的。況且對於出行的隊列,幕府有著嚴格規定,身為大老,我怎能率先破壞製度呢?”
大老的隨從和警護人員一共六十人,簇擁著乘轎的井伊直弼通過江戶市街,此事天降大雪,寒風捲著雪花撲向行進隊列——因為寒冷,街麵上行人很少。在經過外櫻田門前的杵築藩藩邸之時,刺客們突然出現了。
刺客的首腦乃是水戶藩的激進尊攘派金子孫二郎,他聚集了包括水戶脫藩誌士高橋多一郎、關鐵之助,以及薩摩脫藩誌士有村次左衛門等共十八人,早就埋伏在外櫻田門外。當井伊大老的轎子到來之時,刺客們披風冒雪,一擁而上。轎中的井伊直弼匆忙掏出短槍,射倒了誌士森五六郎,但隨即就被五、六柄長刀刺中,一句話都冇來得及說就嚥了氣。
這就是著名的“櫻田門外之變”。
井伊大老的被刺,對於日本社會的轉型起到了非常深刻的作用。一方麵,氣焰大降的幕府在安撫彥根藩士的同時,也處罰了被視為井伊派的紀州藩家老水野忠央,並且解除了對德川慶恕、德川慶篤、德川慶喜、鬆平慶永、山內豐信等人的處分,實際上是在血的教訓下被迫向雄藩們低下了“尊貴”的頭顱。
然而在幕府作出讓步的同時,各地雄藩也因為“安政大獄”而收斂了原本的狂妄姿態,轉而向幕府靠攏。在井伊直弼之後掌握幕權的老中安藤信正改變了井伊大老的鐵血手段,一方麵停止對“一橋派”藩主們的迫害,一方麵恭順地對待朝廷,想要利用朝廷的權威來鞏固幕府的統治。安藤老中提出迎娶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宮為家茂將軍的正室夫人,從此公家和武家聯起手來應對亂局——這一舉措被稱為“公武合體”,受到了尊攘派各藩藩主和重臣們的一致讚同。
雄藩的上層就這樣被幕府拉攏過去了,然而已經在各藩內崛起的中下級武士卻對此大感不滿,尤其是吉田鬆陰的弟子們,他們秉承被害恩師的思想,認定尊王則必須倒幕,絕不能向幕府妥協,絕不能再讓幕府延續其腐朽的統治。上層尊攘派和下層尊攘派就此分裂為兩個陣營。在這種態勢下,文久二年(1862年),安藤老中在江戶阪下門外遭到水戶藩誌士的襲擊,雖然僥倖逃得了性命,卻很快就被趕下了台。
水戶藩尊攘先鋒的地位自“阪下門外之變”後就逐漸喪失了,在藩主德川慶篤等人的著力壓製下,逐漸地水戶藩站到了幕府一邊,反而成為“尊王佐幕”的急先鋒,而代替水戶藩舉起尊攘派大旗,決定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則是西國的長州毛利藩和薩摩島津藩。
順便一提,以刺殺井伊大老為開端,各地大批尊攘誌士脫藩,混入京都和江戶城中,對他們所看不慣的大人物們揮舞刀劍,認為這纔是救國之道。一時間,血雨腥風灑滿了這兩座名都,到處都是口呼“天誅”的誌士,這些人被稱為“人斬”。文久二年(1862年),土佐藩大思想家吉田東洋被本藩的那須信吾等人所殺;同年,佐幕派官僚島田左近被薩摩藩誌士田中新兵衛所殺;元治元年(1864年),主張公武合體和開國論的大思想家佐久間象山被熊本藩誌士河上彥齋所殺……
為了扭轉日益惡化的治安,恢複京都的秩序,幕府招募了大批浪人,組建起一支名為“浪士隊”的準警察部隊。其後“浪士隊”改名“新征組”,被調往江戶,很多成員不願意離開京都而滯留了下來,為了避免這些浪人成為更大的禍害,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鬆平容保把其中部分人招募到麾下,組成了“新選組”。
新選組的中堅分子,乃是以近藤勇為首的來自於武藏國多摩郡鄉下的一批下級武士,這個組織以行動迅速,下手狠辣而享譽一時。但在恢複京都治安的同時,新選組逐漸成為佐幕派的一枚棋子,成為屠殺尊攘誌士的劊子手,成為逆潮流而行的反動者,這實在是相當可悲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