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小禦所會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小禦所會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小禦所會議

山內容堂本名豐信,乃是南海雄藩土佐高知的前任當主,據說酒量很大,人稱“鯨海醉侯”,是公武合體論的積極鼓吹者。當初黑船來航,國門被迫打開,山內豐信立刻重用吉田東洋等開國派進行藩政改革,成效卓著。不過東洋對內思想是傾向於佐幕的,山內豐信也與之相同。傳說水戶藩尊攘派領袖藤田東湖與豐信交好,曾經秘密對豐信說:“我藩是禦三家之一,不能采取過激行動,而作為外樣的土佐就當以謀反為主要目標了。”豐信聞言“哈哈”大笑,說:“誠之進(東湖)又在胡說八道了。”

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興起“安政大獄”,作為“一橋派”的乾將山內豐信當然無法倖免,被迫把家督之位讓給兒子山內豐範,自己退居二線,改名為“容堂”。井伊大老被刺後,山內容堂重登政治舞台,大力推動“和宮降嫁”和公武合體。然而他不在位的這段時間內,土佐藩內的激進尊攘派已經得勢,他們刺殺了吉田東洋,而以武市半平太(瑞山)主持藩政。

山內容堂著力打壓激進尊攘派,終於在慶應元年(1865年)的閏五月,也就是第二次“征長戰爭”爆發前不久,將武市半平太下獄處死,一掃激進尊攘派的勢力,改以態度溫和的後藤象二郎主持藩中政務。後藤象二郎隨即和阪本龍馬合作完成了“船中八策”,想要通過不流血的革命來完成政治改革。

“船中八策”深得山內容堂之心,為了避免倒幕派引發戰爭,容堂就派後藤象二郎拿著自己的計劃書去京都遊說。這套計劃的中心思想為“大政奉還”,即讓幕府把現有的統治權名義上奉還給天皇朝廷,由天皇指定設立一個以幕府將軍為議長,包括各地雄藩大名在內的“列侯會議”。山內容堂認為這樣就可以在不引發流血戰爭,不顛覆幕府,“忠義兩全”的情況下改革朝政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一套分明還是“公武合體”的老花樣,所以後藤象二郎到處遊說,卻到處碰壁,就連土佐藩軍事總裁阪垣退助也說:“奉還大政之言雖美,卻全是空話。德川氏從馬上得天下,若不能在馬上將其奪回,就不能打倒其數百年來的霸業!”山內容堂大罵退助所言是“暴論”,立刻將其解職,同時命令後藤象二郎以土佐一藩的名義直接把計劃書提交給朝廷和幕府。

幕府立刻牢牢抓住這一根救命稻草,慶應三年(1867年)十月十四日,德川慶喜將軍上奏請求“大政奉還”,並表示願意辭去征夷大將軍之位。麵對幕府的這種恭順姿態,部分決心不夠堅定的倒幕派公卿和大名錶示可以接受,而態度堅決者則趁機更加緊對京都地區的控製。十一月十三日,薩摩藩主島津茂久(即島津久光之子島津忠義)領兵上洛,要求朝廷召開會議,下達“王政複古”的大號令。

十二月九日早晨,朝廷下達“王政複古令”,同時在小禦所召開會議,齊集公卿百官和有力大名,商討改組政府的問題,最終決定撤銷傳統的關白和各種養老令官職,以熾仁親王為總裁,公卿中山忠能、三條實愛等人,以及大名鬆平慶永、山內容堂等人為議定,組成新的政府,岩倉具視、後藤象二郎、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則擔任參與,負責具體事務

會議開了一整天,到了晚間,開始商討如何處置德川幕府的問題,岩倉具視侃侃而談,提出勒令幕府“辭官納地”,即要求德川氏辭去世襲的征夷大將軍職務和朝廷所授予的官職,同時交出所有幕府直轄地,等候新政府裁處。

此言一出,山內容堂第一個跳出來表示反對,說這分明是一場政變,是“暴舉”,隨即前越前藩主鬆平慶永也指責這是“刑名為先,道義為後”,要求立招德川慶喜與會——德川慶喜本人和佐幕的急先鋒會津藩主鬆平容保、桑名藩主鬆平定敬害怕遇害而不敢出席小禦所會議——否則就是不公平。西鄉隆盛並冇有正式參與會議,而負責在外守衛宮門,他在聽說上述爭吵後,冷冷地說:“此時口舌無用,當用刀劍!”有了這位實權人物撐腰,岩倉具視的態度更為強硬了,後藤象二郎急忙提醒家主山內容堂:“大勢已定,強爭無益。”山內容堂被迫退縮,於是公武合體派全麵罷戰,倒幕派占據了主動,最終確定了“辭官納地”的決議。

小禦所會議的決定傳到二條城、大阪和江戶,德川慶喜茫然失措,而其手下幕臣無不怒發如狂。幕府時代改易大名,造成很多藩士變成生活窘迫的浪人,冇想到這種境況今日會返還幕府本身,如果真的把“天領”(幕府直轄地)都交了出去,旗本們還有什麼活路呀!於是幕臣們集體鼓譟,到處作亂,江戶城中的薩摩藩邸首先受到衝擊。

這是慶應三年(1867年)十二月底的事情。第二年為慶應四年(1868年),九月改元明治,農曆是戊辰年,倒幕戰爭終於全麵爆發了,史稱“戊辰戰爭”。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