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從會津到箱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從會津到箱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從會津到箱館

舊日本的統治者是德川幕府,其統治中心在江戶城,“王政複古”以後,仍以天皇為名義上的領袖,而以薩、長、土、肥等西南藩閥為核心的新政府在京都成立,隨即新政府揮師東征,慶應四年(1868年)三月進入江戶,可以說新舊兩大勢力的鬥爭至此已經大局底定,戰爭應該可以結束了。

然而日本東部的諸侯們可以容忍新政府的產生,卻不能容忍新政府大權都掌握在西南藩閥手中,他們要求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那些倒幕派誌士真的為國為民,毫無私心的話,這一問題本是很好解決的,當然,站在當時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那卻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薩、長之間矛盾重重,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一直想要把實權都抓在薩藩誌士手中,著力排擠和打壓長藩誌士,而長藩的大村益次郎數次指揮戰鬥,都以薩摩兵為先導,表麵上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實際卻是想用薩摩人的性命為長州執政鋪平道路。新政府一成立,自己人就開始爭權奪利了,怎麼還可能容許外人來分一杯羹呢?

我們忠誠尊王,不惜拋頭灑血,你們東國各藩一直當幕府的走狗,現在卻想搖身一變成為新政府的一員,世上哪有這種惠而不費的美事?西南藩閥們一定都是這樣想的吧。

且說慶應四年(1868年)五月,仙台藩主伊達慶邦、米澤藩主上杉齊憲向新政府奧羽鎮撫總督九條道孝提出,希望寬大處理會津藩。會津乃是幕府的親藩,藩祖保科正之本是德川秀忠的第四個兒子,過繼給譜代保科正光,繼承保科的苗字,保科氏先被封在信濃高遠,繼而移封出羽山形,最後換到富庶的陸奧會津,並且恢複了本家鬆平的苗字。當時的會津藩主是鬆平容保,他是佐幕的急先鋒,尊攘誌士無不對其恨之切齒,非要除之而後快。

其實仙台、米澤這些外樣又何有愛於會津鬆平?他們不過是藉此來觀察新政府的態度,看看新政府將會怎樣處理東北各藩而已。結果九條道孝悍然拒絕了兩家的請求,於是以會津鬆平氏、出羽莊內酒井氏兩藩為首,於六月二十二日成立了“奧羽同盟”,共同抗拒新政府軍的北上。其後北越後長岡、新發田等藩也陸續加入,是為“奧羽越列藩同盟”,總共大小三十一家諸侯。

新政府方麵,自大村益次郎結束上野戰爭以後,東山道和東海道兩軍就陸續北上進攻東北地區,五月奪取了南陸奧的重鎮白河城,七月攻占二本鬆城,直薄會津藩領,希望能夠在年內結束這場戰爭。

同時在北陸戰區,五月十九日,山縣狂介奇襲並且占領了長岡城,同盟軍總大將河井繼之助向新發田等藩求救,然而新發田藩主溝口直正在出陣當日卻遭到領內數百農民的阻攔。這些農民以大莊屋(地主)小川五兵衛為首,手持木棒和竹槍,攔在城門前高呼道:“不能和官軍為敵,否則定將滅亡!”溝口直正無奈,隻得退入城中,隨即就與山縣狂介暗通款曲,投降了新政府軍。

如上節所述,新發田藩的投降產生了連鎖效應,北陸形勢急轉直下。七月中旬,河井繼之助負傷逃遁,新政府軍第二次攻占長岡城,宣佈了北越戰爭的終結。山縣狂介隨即揮兵東北地區,想要翻越高山進入出羽國。訊息傳來,大村益次郎傳令各部暫停進攻,因為他預計等北陸援軍趕到時已是冬季,東北地區寒冷的氣候將使來自西南地區的薩、長等軍寸步難行。既然如此,不如等到明年開春再進攻會津若鬆城。

土佐的阪垣退助和薩摩的伊地治正知反對大村益次郎的決定,一方麵,他們想儘快結束戰爭,另方麵,也希望能夠為本藩搶得首功,於是建議不等北陸方麵軍前來會合,而由東山道方麵軍單獨進攻會津領。大村益次郎雖然認為此著過於凶險,但在薩、土兩藩的壓力下,還是被迫同意了他們的建議。

八月二十日,新政府軍三千人從二本鬆城出發,直撲地勢險要的母成峠。當時守備母成峠的乃是大鳥圭介的傳習步兵隊,以及會津、仙台等藩兵,新選組和二本鬆藩的殘兵,總共八百人左右。

這位大鳥圭介本是德川幕府的步兵奉行,江戶無血開城後,他率領以江戶町平民組成的傳習步兵隊北上依附會津藩。此時奧、羽同盟諸侯的目光都盯在西麵,集合重兵防備山縣狂介進入出羽,而對南線的母成峠則不夠重視,派了些散兵遊勇配合傳習步兵隊前去守備。

前此幕府在法國人的支援下購進了大量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大多握在大鳥圭介和傳習步兵隊的手中,所以兩軍一交上火,新政府軍吃了很大的虧。不過會津、二本鬆等兵馬卻毫無戰意,一遇敵軍就倉惶撤退,使得大鳥圭介也隻得在激戰後放棄了母成峠。隨即新政府軍又攻占了十六橋,控製交通要道,直指會津藩城若鬆。

為了抵抗新政府軍的進攻,鬆平容保把老弱婦孺全都趕上了戰場。且說會津藩前此進行軍製改革,設立了青龍、玄武、朱雀、白虎四支軍隊,其中白虎隊相當於少年預備隊,都由十五到十七歲的少年藩士組成,總共三百人。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這些少年也全都被拉上了戰場,他們頭纏白帶子,奮勇為藩主而戰,最終大多戰死或切腹,成為封建愚忠的犧牲品。

九月八日,天皇下詔改元為明治,是為明治元年(1868年)。二十二日,會津藩終於被迫投降,“奧羽越列藩同盟”就此瓦解,奧羽地區的戰爭結束了。然而,大鳥圭介、榎本武揚等舊幕臣卻並不甘心失敗,他們撤退到蝦夷地也即北海道地區繼續頑抗,並且還建立了一個奇怪的“蝦夷共和國”——箱館戰爭就此發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