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第八章 元軍來襲和幕府落日
-
元軍來襲和幕府落日
●蒙古的國書
北條時賴、長時、政村等人統治的二十多年間,鎌倉幕府達到了它的全盛期,得宗**政權也逐漸穩固。不過武士們在掌握了政權以後,也很快奢靡腐朽下去,大有向京都公卿們看齊的跡象。為此,北條時賴等幕府執權大力提倡勤勞節儉,據說時賴本人的日常起居就相當簡單,即使住所殘破了也隻是略加修繕而已,筵席上每每用味甑湯來替代酒水,《徒然草》中還記載著其母鬆下尼親手為兒子修補破損的門幛的軼事。
然而盛極而衰,否極泰來,本是人世的常理,執權政治的種種危機暫時被壓製了下去,卻最終通過“文永·弘安之役”沉渣泛起,醞釀一次總的爆發。咱們先從文永三年(1266年)說起吧,當年六月,將軍宗尊親王不滿執權北條氏的專斷,遂與親信武士們密謀發動政變,訊息泄露後,連署北條時宗廢黜了宗尊親王,另迎其子惟康親王就任征夷大將軍。
為什麼動手廢立的是連署,而不是執權呢?這是因為北條時宗乃是時賴的嫡子,繼承了得宗的地位,而長時、政村兩代執權卻並非一門家督。北條時賴因為健康原因,於三十歲的盛年就退位隱居,把執權之位傳給堂叔北條(赤橋)長時,但他仍在幕後操控一切。弘長三年(1263年)十一月,北條時賴去世,享年三十七歲,遺言讓兒子時宗備位連署。次年(1264年)八月,執權長時也掛了,傳位給他的堂叔北條政村,同時,年僅十四歲的時宗正式就任連署。可以說,北條長時的時代,乃是北條時賴時代的延續,而北條政村的時代,卻是北條時宗時代的開端。
當時北條執權如日中天,儼然日本唯一的統治者,經常有人跳過天皇、幕府將軍稱執權為“日本國王”,而執權們也都甘之如飴。就當這些北條氏的國王們還在考究傀儡將軍問題的時候,隔海相望的中國大陸卻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稱蒙古大汗,九月擊敗政治對手阿裡不哥於甘州,當年十二月,高麗王國向蒙古稱臣。
忽必烈野心勃勃,不僅想南下滅亡早已殘腐不堪的南宋王朝,還打算東渡大海,兼併日本。不過日本蕞爾小邦,僻在荒遠,派兵攻打實在太不劃算,以忽必烈最初的心思,是想派遣一介使臣說服日本主動歸降,如同高麗國故事。
這位蒙古使臣名叫黑的,不過他最初並冇有真正到達日本。在進入高麗國以後,國王認為海上風浪極其危險,怎能讓上邦使節受此顛簸?於是派起居舍人潘阜代替黑的前往。文永四年(1267年)九月,潘阜來到日本,呈遞高麗國書。
自從白村江水戰被唐朝打敗以後,日本基本上就冇有遭遇過來自外部的強大壓力,一晃眼六百多年過去了,朝野上下莫不以為世界隻有日本和西方和平的大國中國,以及高麗等中國的附庸國,內部再廝殺得厲害,外界絕無紛爭。所以日本朝廷在不明瞭大陸形勢的情況下,遲遲未肯回書高麗。
於是黑的等不及了,於次年(1268年)元月親自渡海來到太宰府,遞上蒙古國書,並請儘快給予答覆。當地的守護少貳資能急將國書送往鎌倉,幕府接到一看,上寫:“高麗,朕之東籓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佈告朕誌,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雖然隻寫著“通好”,冇寫要日本臣服,但明確給出了“以至用兵”的威脅。幕府不敢擅專,立刻上奏朝廷。
日本和南宋的關係一直很好,雙方通商往來頻繁,日本本身金屬缺乏,不鑄銅錢,全靠從南宋進口。基於這種考量,日本又怎能向南宋的敵國蒙古低頭呢?一時間朝議洶洶,全都認為不可,連回信都不肯寫,就派兵“恭送”黑的離境。
不過既然蒙古人已經作了開戰的威脅,日本當然不能不預作防備,於是幕府下令讚岐等國的禦家人做好戰鬥準備。當年三月五日,北條政村自認為年老體衰,無法麵對如此危局,乾脆把執權之位讓給了連署、年僅十八歲的北條時宗。
是戰是降,你總得給個答覆吧,黑的兩手空空,這可怎麼回去向大汗忽必烈交代呀。於是文永六年(1269年)三月,黑的再次渡海來到日本最西北方的對馬島,要求獲得返書,在遲遲得不到回覆後,乾脆大肆搶掠一番,然後纔打道回國。蒙古人野蠻,高麗人還算文明,知道光靠武力解決不了問題,於是當年九月,高麗自己再派使者來到日本,送還了半年前搶走的兩名對馬島民,並且呈遞上蒙古中書省的最後通牒。
第二年,日本朝廷終於決定正式寫下拒絕通好的國書了,先擬定草稿送到鎌倉,等執權北條時宗點頭後,纔派使者送往高麗。這種強硬的態度,終於激起了忽必烈武力征服日本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