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從應永之變到結城合戰
-
●從應永之變到結城合戰
應永三十年(1423年)三月,足利義持將征夷大將軍之位讓給兒子義量,自己退居幕後。這個時候,義滿時代設置的“三管四職”格局已經基本被打破了,因為前管領斯波義重被幕府逼迫隱居,斯波氏就此凋落。
究其緣由,乃是義持將軍繼承其父義滿抑壓守護大名勢力的政策,先捏掉斯波氏,再慫恿細川、畠山兩家爭鬥,趁機將相當一部分管領職權收歸己有。於此同時,義持將軍還妄圖削弱四職之一的赤鬆氏,並且引發了“應永之變”。
赤鬆氏出自源氏,鎌倉末期追隨足利尊氏掀起反旗,後來固守播磨白旗城的大名鼎鼎的赤鬆則村(圓心)可謂是其開藩之祖。到了足利義持當將軍的時代,赤鬆氏已經擁有了播磨、備前、美作三國守護職,在山陽道東部的勢力一時無兩。
如前所述,幕府將軍經常利用守護家族內部的紛爭挑起事端,從而弱化守護力量,對於赤鬆氏,義持將軍也想耍這一招。應永三十四年(1427年)十月,幕府下令將赤鬆氏一門總領滿祐的播磨領地移交給分家的持貞——民間傳說赤鬆持貞是個美男子,與義持將軍頗有苟且,因此纔會無功得賞,不過這樣判斷問題,未免太表麵化,也太戲劇化了。
赤鬆滿祐是個火爆脾氣,不肯老實就範,憤然之下離開京都,退回自己的領地,在祖先奮戰過的白旗城籠城造反——史稱“應永之變”。大概義持將軍冇料到他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前此根本就冇動兵解決問題的打算,因此慌亂之下,形勢竟然迅速扭轉。赤鬆滿祐是十月二十六日離開京都的,幕府隨即就商議派兵討伐,軍勢未合,十一月十日,突然有人揭發說赤鬆持貞與將軍家的內眷私通,持貞被迫自殺。持貞一死,赤鬆滿祐大鬆一口氣,立刻通過斯波、細川、畠山等家族向義持將軍求情。當月二十五日,滿祐即被赦免,迴歸幕府。
考究赤鬆持貞自殺的前後因由,實在象是前將軍義持在丟車保帥,為了避免引發大的動亂,暫放赤鬆家一馬,以待後圖。
可惜冇有後圖了,足利義量將軍早在兩年前就病死了,年僅十九歲,而前將軍義持也在“應永之變”的次年(1428年)嚥了氣。足利宗家無嗣斷絕,義持的弟弟青蓮院義圓被群臣從寺廟中請了出來,改名足利義宣,準備接受偌大一份產業。永享元年(1429年)三月,足利義宣正式繼任征夷大將軍,同時改名為足利義教。
這一繼嗣安排,使得關東將軍足利持氏大為惱火。本來足利宗家斷嗣,持氏認為隻有自己纔有資格繼承一門總領和幕府將軍的寶座,然而一等再等,不見洛中來人宣詔,卻聽聞群臣請了醍醐寺三寶院的滿濟祈神求簽,最終擇定青蓮院義圓也及足利義教。於是持氏暗中招兵買馬,準備殺上京都,取義教將軍而自代之。
關東管領上杉憲實不願看到同室操戈局麵的出現,兩方奔走,竭力想彌合幕府和鎌倉府之間的矛盾,不但收效甚微,並且反而引起了足利持氏的不滿,持氏心說:你倒底是我鎌倉府的管領呀,還是幕府派來的眼線和走狗?到了永享十年(1438年),足利持氏和上杉憲實正式決裂,憲實避禍走逃上野,持氏遂釋出對憲實的追討令,統率大軍前往征伐。
幕府將軍足利義教當然支援上杉憲實,他委派信濃守護小笠原政康、甲斐守護武田信重、駿河守護今川範忠等將率軍前往救援憲實,並討伐足利持氏。當年九月,幕府大軍開進關東平原,殺入相模國,十月,留守鎌倉的三浦時高突然宣佈背反足利持氏,響應幕府軍。
前後皆敵的足利持氏敗得好慘,他先是被上杉憲實打敗,被捕幽禁在鎌倉的永安寺中,接著上杉憲實想想不放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兵攻打永安寺,持氏被迫自殺,其子義久聽聞此訊息後,也隨即在報國寺自殺——這就是“永享之亂”的經過。
足利持氏之死,標誌著關東將軍家的滅亡,但並不表示鎌倉府也隨之滅亡了,從此關東管領上杉氏掌控了關東地區的實際權力。當然,持氏之死更不表示關東戰亂的終結,其子安王丸、春王丸還奔逃在外,得到結城氏朝等有力大名的庇護。
結城氏朝保護著兩位幼主固守居城,以對抗上杉憲實,佐竹、宍戶等親關東將軍勢力則從外部聲援。此時憲實已然退隱,由新任關東管領、憲實的族叔、越後分家的上杉清方,以及另一位族叔、扇穀分家的上杉持朝組成了結城討伐軍——扇穀上杉氏由此抬頭。
永享十二年(1440年)七月,上杉清方統領大軍包圍了結城城,經過長近一年的籠城戰,到翌年(1441)四月終於將城池攻陷。結城氏朝自殺,安王丸、春王丸則被捕,斬殺於美濃的金蓮寺。
訊息傳到京都,義教將軍大為興奮,認為關東就此平靖,幕府的權威達到鼎盛。於是在當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在京都西洞院二條的前幕府侍所頭人赤鬆滿祐宅邸召開了盛大的宴會,以慶祝結城合戰的勝利。宴會主客正是躊躇滿誌的將軍足利義教,陪客有管領細川持之,以及畠山、山名、京極等有力大名。義教將軍不會料到,這次慶功宴卻會要了他的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