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搗蛋了 第366章 康熙打算
胤禔和胤礽心照不宣,你來我往留有餘地,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前朝風湧不斷,暗藏波瀾,康熙卻覺得甚是滿意。
現在胤礽還太年輕,需要的磨礪還多呢,胤禔也是,一切都剛剛開始,現在的他們需要的是慢慢發展,等以後纔是見真章。
現在這些小摩擦,都不算些什麼,再過個十年,二十年,纔是……康熙暗暗點頭,心中快慰。
沒有比現在更好的了,他正值壯年,前朝儘在掌握,大權獨攬,後宮井井有條,他能順心如意。
隻要悉心培養他的繼承人,將來讓大清江山永繼……這就是目前,乃至將來他最操心的事了。
康熙嘴邊掛著淺笑,一切都按照他設想的發展,再也不用擔心偏離軌跡,胤禔那點小小的插曲,被他掰回來了。
他是帝王,掌握天下的生殺予奪大權,看不得有東西偏離他的設想。
他們走歪了,他這個汗阿瑪會幫他們矯正。
他已經劃好了一道道軌跡,道路很明確,隻要他的兒子們按照他的設想,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是了。
康熙誌得意滿,心中暢快,可想到內務府上報的大阿哥八阿哥「搶劫」事件,他又是一陣無語。
堂堂皇阿哥,如此沒有風度。
胤禔恢複了以往的脾氣,甚至還變本加厲,不過嘛,康熙這次也不好意思多說些什麼,畢竟有他推波助瀾,暗暗縱容在裡頭。
不過是些緞子,太子的緞子好,胤禔也想要便給他好了,這些都是小事,小恩小惠,不用放在眼中。
可又想到太子也受了委屈,康熙便下旨,賞賜太子綾羅綢緞,太子的東西少了,他自是要補上的。
但轉念一想,胤禔免不得也要心中不忿,到底是剛招他來乾清宮伴駕,又誇他做自己保持原本性情便好,康熙便也賜胤禔錦衣華服。
這段時間,康熙打定了主意要將胤禔養的氣焰更盛,讓那些東西徹底矇住他的雙眼,再也不能思考,讓他一鼓作氣往前走,再也不回頭。
若是此時訓斥於他,或者做出什麼懲罰之舉,反而會適得其反,讓胤禔……這個兒子,有能力,但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脾氣暴躁,戾氣太重,直來直往,輕信於人,可這也是他最大的優點,很適合設為保成的對手。
因為他不是無懈可擊的,這種缺點是致命的,在皇位的爭奪中隻會成為落敗者,終究不會真正的對保成構成威脅,隻會讓保成這把刀越來越鋒利,越來越明光鋥亮。
除此之外,也不會毫無難度達不成磨練的目的。
胤禔是皇長子,母妃惠妃是四妃之首,出身並不差,而且他本人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慢慢的,康熙會讓他手握兵權,黨羽遍佈朝野。
帝王之道,治衡之術,太子也不能一家獨大,長子是最好的人選。
兩人既能互相製衡,還能讓保成受到激勵和鍛煉,真是一石二鳥之舉。
康熙想的再清楚不過,太子若是一味的勢大,萬萬不可,君與儲君,他不願父子相爭,但兄弟們……他的其他兒子可以,分而製之,彼此牽製,不會有人真的越過保成去,他隻是需要有人與保成製衡。
到時候,他自會為太子留下左膀右臂,以後的大清肱骨之臣,至於與保成作對的,等到保成脫胎換骨,真正明瞭帝王之術,也自有他的去處。
保成是大清的繼承人,是他最珍視的兒子,為了他,其他的兒子也不算什麼了。
保清……康熙默然不語。
不隻是保清,為了太子,都不算什麼。
隻有胤祚年幼無知,天真爛漫,與保清保成均是交好,到時候夾在兩個哥哥中間,肯定為難,被逼著站隊更是不美。
不過有他這個汗阿瑪在,也不用擔心他被人蒙騙,更不會讓他受了委屈,前半輩子有他這個汗阿瑪護著,後半輩子有太子,保成重情,肯定不會虧待胤祚,他也能放心。
胤祚到時候肯定會為保清求情,他們兄弟情深義重,康熙想著這孩子更是頭痛,算了,這樣保清也有兄弟照料。
胤祚就是這樣,若硬是要求他舍情忘義,纔是左了性情,這孩子如此重情,纔是他的本性,康熙不願強求。
反正胤祚早為榮親王,遠離紛爭,愛親近誰就親近誰吧,他是管不了了,也不想多管,就這麼一個兒子能隨心所欲,不用處處算計,野蠻生長,就讓他往自己想長的地方長好了。
若是胤祚也成了利慾薰心,不擇手段的人,他才真的會失望,明哲保身權衡利弊的人太多了,他的這些兒子各懷心思,胤祚赤子之心,重情重義才最是難得。
罷了罷了,等到保成繼位,再給保清的孩子補償便是。
胤祚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一定會理解他這個汗阿瑪的苦心的,胤祚這麼聽他的話,這麼依賴他,到時候他好好解釋,一切都迎刃而解。
再說了,康熙可不認為兒子會為了哥哥和他真的有什麼齟齬,鬨些脾氣很正常,胤祚脾氣很大的,他還蠻享受這種感覺的,哄兒子的阿瑪,多好呀,和他之間沒有隔閡,肆無忌憚,這是保成都沒有的。
最是無情帝王家,康熙就不認為自己是個無情的阿瑪,他自認每一個兒子他都關心,他都付出了父愛,對著保成和胤祚尤甚,尤其是胤祚,他足夠嬌慣足夠寵溺,他願意把他當做一個例外。
天家的例外,有時候,康熙會覺得,胤祚是不是誤投了他們家來?這孩子真不像個天家子,是不是投胎的時候誤打誤撞,誤闖了進來的。
這孩子像是個農人家的兒子,財主家的兒子,權貴家的兒子,就不像紫禁城的孩子。
好像一切普通的家庭都有可能,就不是這麼複雜。
所以才那麼不好留住他,大薩滿都說要費儘了功夫。
不過管他是不是誤闖了紫禁城,誤打誤撞當了他的兒子,這已經是他的兒子了,就不會有錯。
就是這麼特殊,纔要來當他的兒子!
康熙無比的確信,他就是該有這麼好的兒子。
所以他就對他特殊一點,再特殊一點,再多特殊一點。
因為他本身就是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