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搗蛋了 第424章 高瞻遠矚
人選定下了,也要知會胤祚一聲。
康熙特意去永和宮,當著德妃的麵,宣佈了這個訊息。
赫舍裡氏?
聽到這,胤祚一愣,接著就笑起來。
他很是輕鬆,對著康熙笑言:
「汗阿瑪選的自然是最好的,我都可以啊,我相信汗阿瑪。」
語氣輕鬆自在的,好像定下婚約的不是他。
不說德妃,康熙都愣住了,當阿瑪額孃的在那不知道說什麼為好。
倆人愁的焦頭爛額,康熙之前還拉著德妃說,就怕胤祚不喜歡,那還得換人。
康熙還想著在正式下聖旨前,問問胤祚樂不樂意。
雖說是父母之命,他這些兒子女兒的婚約沒有自己決定的道理,但是,還是要問問胤祚的,免得他心中不滿意也沒法再改。
可是,這……
這反應怎麼和他想的一點都不一樣?
可是不好違逆父皇,覺得定下了不好更改?
康熙溫言安撫,循循善誘。
「但說無妨,若是覺得不妥,還有彆的人選。」
胤祚揮揮手,那叫個利落。「不用啊,我很滿意,這樣就可以。」
康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頭霧水,「可是……」
看著康熙的反應,胤祚也很是疑惑。
「汗阿瑪有何顧慮?難道這婚事有什麼波折?」
不會另有隱情,汗阿瑪到了現在又覺得不好,他不好意思說想讓自己拒絕吧,胤祚偷偷猜測。
一連兩個問句,看康熙仍不言語,胤祚這才明白了,他長歎一聲。
「汗阿瑪定下的自然是最好的,耗儘心血,精挑細選,沒有會更好的了,汗阿瑪肯定是將最好的給兒子,兒子都明白。」
何況還有兩個哥哥替他把關,更是不容易,他的哥哥姐姐們哪個不是盲婚啞嫁?
他這婚事,已經很用心了。
胤祚不是說些好話哄康熙高興,他是真這麼覺得的,若是汗阿瑪給他挑的還不好,還有什麼是好呢?
他本就沒那麼多要求,隻希望後宅安寧,福晉落落大方,為人通透,就是極好的。兩人不要有什麼矛盾就好,不要太執拗,野心不要太大,好好的過日子。
他又不是做著真愛的春秋大夢,在這一定要挑一個姿容甚美,婉轉多情的女子來,他又不是唱大戲,也不是寫話本子,他是親王啊,娶的是親王福晉。
迎來送往,人情世故,家裡家外的彆虧空了,最好是持家有道,這些過得去就行。
還要如何呢?
看胤祚神情不似做偽,康熙一時啞口無言,還是德妃站出來。
「既然胤祚也滿意,就是最好,還是勞煩萬歲爺費心,這孩子打小就聽萬歲爺的話,這不是,您一說,這孩子就覺得好。」
康熙這才點點頭,滿是欣慰,心情那叫一個明媚,兒子真是信任他,好孩子,看啊,就是覺得他選的好,不像彆的兒子,用了心還一堆臭毛病。
胤祚就是這麼貼心……
康熙頜首,「就這麼定下好了,赫奕還年輕,彆看他現在官職不如你嫂子弟妹的阿瑪,但年歲差的也大,他是個辦實事的人,以後前途不可限量,萬萬不可妄自菲薄。赫舍裡氏一族的底蘊,也不是彆家能比的。」
他也是曾為了這個猶豫過,福晉的阿瑪不如彆人官職高,不是讓胤祚矮了一頭。
胤祚毫不在意,「為何自傷?兒子有汗阿瑪,哪裡要靠著彆人呢?為此煩惱,不是多此一舉,自怨自艾。」
他不靠嶽父呢,他靠阿瑪,靠哥哥。
看著兒子豁達,不為俗物所擾,康熙更是高興。
「自然自然,有朕在,誰能給你氣受呢?」
倒是他想左了。
三言兩語間,康熙又高興起來,他考慮的多,為這孩子以後鋪路,也不是隻看現在,還要看以後。
高瞻遠矚,方為長久。
有這麼個嶽父,他以後的路好走的多。
等保成繼位,赫奕的前程不用愁,可其他的,誰能確保新君就一定重用呢?老人們,到那時候有的早就去了,下一輩不知道什麼樣,還有的可能就不為保成所喜。
還是赫奕穩妥些。
隻要他活著,胤祚就不用擔心被旁人壓過去,等他不在了,還有赫奕,還有保成,費揚古……到時候很可能也不在了,但沒關係,還有他的孫輩。
胤祚的妹妹,小九不是和那個伊昌阿很好。
既然兒子來求,女兒看著也喜歡,太後也開口了,過兩年,就賜婚便是。
留京,說起這,康熙本還有些猶豫,
完琦,他素來疼愛,太後也離不了孫女,留京,彆的女兒他沒這個打算,但完琦是可以的。
可是,原本康熙還有個模糊的念頭,將女兒嫁回他的母族。
他的兒子們不會娶佟佳氏的女兒,表妹去後,也沒有留著佟佳氏血脈的皇子皇女,到底是他的母族,他額娘去的早,他多有歉疚,若是嫁個公主回家,也是抬舉。
能保佟佳氏百年門庭。
可是……罷了罷了。
既然早有前緣,董鄂氏也是好的。
胤祚自己拒了費揚古那邊嫁孫女的請求,為妹妹來求這麼段姻緣,他豈有不答應的道理。
若是這也不答應,就苦了他兒子一片真心。
其實,還是費揚古那邊合適。
若沒有這麼一遭,也定不下到底是哪個。
康熙這麼想著,隻覺得這孩子情深義重,真是疼愛妹妹。
「過幾日就將賜婚的聖旨送到赫舍裡氏那,不過,赫奕是赫奕,與索額圖遠著呢,彆和他有過多的牽扯。」
康熙還是覺得索額圖這個老匹夫圖謀不軌,他對太子倒是真心,可胤祚,胤祚,他是假心假肺,鐵石心腸。
索額圖,現在還不到時候……
解決了這麼件大事,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康熙終於輕鬆了,德妃從始至終沒插上什麼話,這會兒康熙高興,就拉著她一起說話。
「瑪祿,你教子有方,胤祚真是純孝。」
這話德妃這些年聽的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她附和幾句,「哪是我教的好?都是萬歲爺教的好,都隨了萬歲爺的性子。」
一家人其樂融融,康熙誌得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