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搗蛋了 第509章 見解
胤祚一句話,引得康熙許久不能平靜。
國庫不豐,查兩個蛀蟲。
糾出兩隻蛀蟲來……
群蟻蛀樹……康熙心下一寒。
他知道前朝的教訓,也知道利弊,但包衣間錯綜複雜,實在不好……可那是孩子都知道的事——
該清理一番了!
這是個好主意,他先前還一直猶豫,未免大動乾戈,可是……
康熙思慮良久,還是下定了決心。
查!
最先,從內務府開始。
就是著重查內務府!
康熙不是不知道內務府油水多,從內務府撈油水,那叫個順手。
但具體到什麼程度?
他也摸不清楚。
這會兒豬養肥了就該宰了,分下去的豬肉,還能反哺國庫。
有了這麼個想法,一旦做了決定,康熙就雷厲風行。
此事牽扯甚廣,康熙打定了主意讓自己的兒子去辦,也有受胤祚話的影響在。
至於讓誰去?
康熙心中自有定奪。
如此,胤祚還在昏昏欲睡,睜著倆眼懵登著上早朝,風平浪靜,好了,他眯著眼,拖著步子準備去官衙磨洋工。
結果,人還沒走出去幾步,他身邊的胤祺就被叫住了,步子一停,腦袋一扭。
胤祺看起來沒胤祚睏倦,臉上卻也疲累,這麼一看,更是帶著淡淡的憂傷。
昨天府內吵嚷,胤祺根本就沒睡好。
天天回去斷官司,他要給福晉麵子,可側福晉他又更喜歡些,哪邊都討不著好。
兩個女人,一個立不住,一個性子潑。
胤祺就等著沒外人了,和他親愛的六弟吐槽兩句,好歹一吐苦悶之心。
可這,這……
胤祺聽著小太監讓他往乾清宮去,他生無可戀,就連這點兒抒發都要被剝奪。
胤祚也還懵著。
不是,啊?
那他可走了?
沒他的事吧。
胤祚聽小太監沒叫他,就拍拍胤祺,轉身欲走,可才慢吞吞挪了幾步,又被人叫住。
報信的太監氣喘籲籲,「六阿哥,萬歲爺請您呢。」
胤祚瞅一眼前頭走出老遠的胤祺,又看看眼前的小太監,這是一開始不帶他,想了想又把他添上了?
謝汗阿瑪厚愛。
萬歲爺,您吉祥。
胤祚嘴角往下一拉,接著管理著往上一提。
像個無情的表情管理機器。
「走。」
那太監頭上掛著豆大的汗珠,不敢多言,生怕這一來一去的煩悶發泄在自己身上。
太監很是乖覺,忙壓著聲音解釋。
「六爺,三爺四爺早往那去了,五爺八爺也跟著一起。」
參會的人選都定了,胤祚若有所思。
這裡頭……大哥一派,八弟,太子哥哥一黨,三哥四哥。
製衡之法。
也是,讓互相抓對方的小辮子,誰也彆想討個好。
若有誰敢徇私,對麵肯定立刻就打小報告。
這麼一牽製。
胤祚跟著那太監快步往前走,腦子也沒閒著。
等到了乾清宮,胤祚和胤祺幾乎是前後腳進去的。
胤祺還有些驚喜,有六弟一起啊!
好!
康熙很是嚴肅,看著殿內站著的幾個兒子。
他早有了安排。
「連年的受災,民不聊生,今日朕叫你們來,你們可知所為何事?」
胤祚眨眨眼不說話,沒點他的名呢,就——我不知道啊?
猜也猜不中啊,反正不是他被透了題。
胤祉身為在場最年長的皇子,斟酌著率先開口。
「可為賑災一事?河南,山東等地,旱災,水災為患,常年如此,黃河決堤,死傷慘重,雖汗阿瑪聖德,可天公不作美,全國各地常有災害,民徙流徒,旱水蝗風霜,百姓苦其久矣!」
胤祉還特意強調不是康熙的錯,汗阿瑪聖德啊,天災和您沒關係,兒子說災害多,絕對不是說您。
康熙不發一言,明顯的想看看各個兒子們的想法。
胤禛趁著胤祉發言,認真思索一會,也開口道:
「前年去年苦於準噶爾之亂,消耗頗大,糧庫不豐,又常有災害,各地需銀,該派下清廉官員,安撫民眾。大力整治,尋不剋扣之人,層層盤剝,治災甚難。」
「治災先治吏,災在天時,也在人為,不可忽視。」
胤禛一字一句說的有理,語氣認真。
康熙不置可否,隻是微微頷首。
胤祺也跟著兩個哥哥說,「兒子覺得,三哥四哥說的對,天災難防,人力可為,當務之急該同心戮力,平穩度過,今年災情並不重,可也該防患於未然,免得大災之年,恐要生變。」
胤祺的話讓胤祚耳朵一動。
不是?這是五哥說的。
生變!
咋有些往嚴重說,不是五哥的風格啊。
這生變一說範圍可大了,畢竟,什麼起義啊,都叫生變。
胤祺低著頭,表情不變,他都快煩死了,寧願去乾活,就算汗阿瑪派他出去,隻要彆待在府裡,累點就累點吧。
胤祚含糊兩句,「兒子覺得賑災,虧在糧銀,銀子先不說,汗阿瑪先前試種的稻子,不免為破局之法,隻要糧多了,就不怕嘩變,咱們就虛在糧少,到底先前糧草排程,存糧大減。」
反正就是車軲轆話,就是沒錢沒糧食唄,誰都知道。
最後就是胤禩,他聽著幾個哥哥先後發表見解,他想要彆具一格,多出彩些,不想落於俗套,隻附和前人言太過中規中矩,又想到胤禟最近和他說的……不失為一好思路。
沉吟片刻,胤禩緩緩開口:
「汗阿瑪,兒子認為,六哥所言有理,銀錢量少,國庫不豐,昔日宋雖弱,可富甲天下,其繁榮富華,後世難比,兒私看來,前朝為鑒,安能不可學之?」
就是要學宋掙錢,民富,他們國還強,自然就更好了。
胤禩一咬牙,還是繼續道:「海貿自古有之,兒才疏學淺,見識鄙薄,卻也略略識得些許利弊,大清榮華,地大物博,些許貨物引得小國爭搶,何不……」
很多話都是胤禟和他說的,他稍稍更改,想瞧康熙的態度。
可見康熙麵不改色,他又不敢再言,他怕惹怒汗阿瑪,慢慢收聲。
「兒一人之言。」
胤祚豎著耳朵聽,胤禩不說了,他還有點可惜和著急。
唉,多好的機會。
他是鼎力支援的。
可惜八弟到底是誌不在此,而且吧,聽著有點像九弟的言論,就比如什麼引得爭搶啊什麼的。
海貿,九弟懂他啊。
要是胤禟也在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