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搗蛋了 第523章 伸手不打出錢人
有了初步的構想,胤禩那裡穩步發展。
他也沒有急著想把覺禪氏接回來了,隻是努力辦差,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覺禪氏被安置在宮外,聽說過的還好,雖然日日思念兒子,但胤禩時不時會去看她,也能聊以慰藉。
不知道胤禩和覺禪氏說了什麼,在宮外鬱鬱寡歡的覺禪氏對身體開始顧惜起來了。
先前胤祚知道的,宮裡都說覺禪氏這人,受不住打擊,自己就把自己磋磨的沒了心氣,那口鬱氣堵在心口,是會將人活活耗沒了精氣神的,人也就壞了。
可現在覺禪氏像是想通了,胤祚聽到這點訊息,也跟著高興。
胤禩沉下了心,準備伺機而動,胤禔和胤礽答應了幫他,他自然也得達成條件,急也急不來。
覺禪氏總會回來的,康熙雖然想將覺禪氏送往彆府,可有胤禩苦苦哀求,到底是僵持下來,目前就維持在那麼個狀態——不進不退。
前朝的事總是這樣,胤祚稱其為唱大戲。
還有著名錶演藝術——變臉。
宮裡宮外的都是行家。
人家戲班子看家的本事都不如他們拿手,若是出去演上一場,怕是那些名角的飯碗都要丟了。
上一秒晴空萬裡,下一刻就陰雲密佈。
也可能剛剛瓢潑大雨,接著又多雲轉晴了。
胤祚沒再多關注這件事。
又這麼過了幾個月,胤祚置身事外,沒與黨爭沾上一個銅板的關係。
他現在最會磨洋工打哈哈,應付那些老狐狸也算熟門熟路,工部勉強算得上是他的大本營了,過的也悠閒自在。
胤禔和胤礽自然還是爭鬥不休,彼此捅刀的事兒,一件接一件,天天有人彈劾。
胤禩趁著這個時候當好人,倒是顯得出淤泥而不染,狠狠拉了一波官員好感度。
康熙被幾個兒子弄得焦頭爛額,直呼生了幾個冤孽,上輩子欠了這些討債鬼。
又是一個冬天,冬的腳步剛剛來臨,胤祚就身上發懶,怎麼都不想動彈,彆說上朝了,出宮玩都覺得無趣,就愛藏在窩裡躲懶,地龍一燒,被子一裹,宅在家裡的好處可讓他體會到了。
冬日裡,百姓不好過,胤祚都嫌冷不想裹的厚厚的出去,那些平民百姓日子可想而知。
缺衣少糧,熬過一個冬,纔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胤祚這些年早見識過冬日有多麼難熬,皇城根下還好點,到底富庶一些,再遠些的地方更難呢。
他這些年捐糧捐物,在外頭施粥的攤子支起了一個又一個,倒是有了個習慣——每年冬天都會親自出去搭把手。
畢竟意義不同,先不說那些宣傳皇家,提升威望的。
實打實的,胤祚去乾這活,京裡那些富裕人家看了,總是有更多出力的。
有他帶頭就能活更多的人。
他這個榮親王還是頗有能量的,畢竟冬日了,離新年也就近了,為自己積福添德,重要的是可以在奏摺裡提一嘴——萬歲爺,我們可是響應號召了!
這是從胤祚六歲那年有的特殊待遇,畢竟當年的大薩滿說要為他廣積德,康熙就大力施恩於民。
上行下效,滿朝的人精都瞧得清楚。
簡而言之,他們要捧上這個受寵的阿哥幾句,再順帶提一嘴自己,想著多討帝王歡心。
就算沒討著歡心,也不能落下口實。
反正對那些官員來說那些東西也花不了多少銀子,身邊人都去做,不如討個好,彆被抓住小辮子了。就算隻是作秀,也能堵住人言。
所以每到這個時候,胤祚的名字就會空前絕後的響亮。
胤祚自是想著要以身作則,親自去上幾日,康熙也是支援這個做法。
在康熙看來,大薩滿是個有真本事的人,既然是他說過的話,最好還是要儘心儘力去辦。
才能讓他兒子福祚綿長。
這時候還沒那麼冷,雖然斷斷續續的有人家開始做善事,但還沒到深冬裡集中的時候。
胤祚準備初冬就先出去幫忙操持,這一個冬天,他準備多去段時間。
薩林和他本是要在秋日成婚,可內務府那邊又搞出一堆章程,康熙心裡覺得不滿意,就將婚事拖了幾個月,冬日裡覺得不行,康熙又將婚事拍板定在了春天。
冬日嚴寒,春暖花開。
春季是個好時候,康熙振振有詞。
他是個挑剔的人,太子當年遲遲沒能大婚就是康熙這個操心的阿瑪這裡不滿意那裡不滿意,總覺得虧待了兒子。
輪到胤祚了,內務府冒著冷汗抖著雙手,兢兢業業的提出了一版又一版的方案,康熙好不容易勉強同意了,臨到頭又反悔——
他還是覺得配不上兒子,這待遇有些委屈。
胤祚倒是覺得沒什麼不好的,內務府不敢不儘心,至於什麼規模什麼的,他沒那麼在意。
但汗阿瑪願意折騰,誰也攔不住他。
不過胤祚對赫舍裡氏有些愧疚,人家姑娘這三番五次的折騰,也累個夠嗆。
唉,以他汗阿瑪的性子,胤祚幾乎可以想象到,啥叫橫挑鼻子豎挑眼。
畢竟能做到太子妃那樣的可不多,真是他迄今為止見過的十全十美,完美福晉了。
這才讓汗阿瑪滿意。
哦,也是要承受不少來自汗阿瑪的壓力的。
好在他福晉隻是個親王王妃。
夫妻倆人不需要多麼努力,也不需要完美無瑕模範夫妻。
畢竟——胤祚最得意的,他和兄弟們是有很大不同的。
想著明年新婚,胤祚更是加大了今年的「補助」力度,投了更多銀兩進去。
算是他和赫舍裡氏一起的。
等她過門,就是他家一份子,都是一家人。
家人,胤祚是很看重家人的。
以後,會陪他很久的親人。
赫奕也很有眼力見,女婿的「慈善事業」,他肯定要緊隨其後,要表態的。
自從婚事定下,他就跟著一起搞,他們家也支起一個攤子施粥。
前頭有烏雅氏和董鄂氏的例子在,也能照葫蘆畫瓢。
而且赫舍裡氏這個妻族也是真給力,說出力就毫不含糊,胤祚表示很滿意。
誰出銀子,他給誰好臉色。
這叫伸手不打出錢人。
……
施粥,要維持秩序,不能造成哄搶一通的亂場麵。
胤祚已經很有經驗,這些年是個中行家。
他嚴厲,樹規矩,甚至有時候會恪守規矩顯得不近人情,令人畏懼。
這是很正常的事,某種意義上來說,胤祚本身就令人畏懼——一個平日裡接觸不到的,底層貧民印象裡高高在上的王爺,給他們施粥,巨大的階級差距,會讓那些苦命人害怕。
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和他們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還有這麼一碗粥吃,窮苦百姓們感激榮親王,說他好話的不少,但也有的會罵他。
這也很正常,胤祚告訴自己,不可能人人都喜歡他,何況是根本不瞭解他的人。
而且討厭他的人還不少呢,胤祚自己想起來都想笑,這被他坑過的官員,那些被他弄得掉溝裡的富商,那些毫不留情收拾的想著搗亂惹事的刺頭流民。
什麼身份的人都有,有錢的沒錢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出身貧瘠的,高門顯貴的。
當然喜歡他的人也很多,起碼是數起來很難數清的數目。
兩兩相比,胤祚覺得不好估量。
不過嘛,他在意的是自己在意的人喜不喜歡他,而不是對他沒什麼影響的人討不討厭他。
胤祚很清楚,他就是胤祚嘛,又不是要人人滿意,他自個過的舒心就行。
對著他老阿瑪他脾氣還不小呢,還想他去討好誰?
天王老子來了也不管用。
可無論如何,不管喜不喜歡他,胤祚都不適合和百姓們打成一片,也沒法打成一片。
雖然胤祚本身脾氣好也顯得溫和,也不擺什麼闊王爺架子,他可能還會在間隙隨口問問老人孩子貧苦婦女和瘦弱的少年人們,那些弱勢群體的困難或者彆的什麼。
問一問,會有些新的想法。
這麼一說,就更顯得平易近人,畢竟就算是臟臭的乞丐,胤祚也能說上話,也不覺得不應該搭理。
很多人就說榮親王人好,善良好說話雲雲。
規矩是最重要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看著一個好說話的王爺,就是比一個看著就凶惡或者紈絝的王爺好欺負。
就算沒法對胤祚做什麼,那些有心之人也能將水攪渾,讓他去頭疼,讓那些善事做不下去,還得惹一身腥。
就算沒人刻意從中作梗,流民也是很容易被煽動的,群情激憤下猛的衝上來,夠人喝一壺。
不想越過一些規矩,胤祚就要壓住這些人,他見過不少亂象,不會讓有心之人成亂子。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肯定也是混亂過的。
不過,憶昔崢嶸歲月,胤祚還感慨——
難道他胤祚真的看起來那麼好欺負嗎?
胤祚這麼問過豐生,這個勤勤懇懇陪著他,從小跟著辦事兒的好夥計。
豐生隻是一言難儘,望著胤祚那張純善無辜的臉欲言又止。
他能說什麼呢?
豐生現在在內務府當差,可胤祚出宮施粥施物的事還是他陪著。
因為他有個名頭——榮親王用慣了的人。
還是榮親王的心腹。
心腹,多麼榮譽的頭銜。
就算是再忙呢,也得先忙榮親王的事,帝王都同意,他的上司們自然不敢阻攔。
雖然有些不合規矩也不是職務範圍,但是——誰叫是榮親王呢?
可憑心而論,豐生是很願意跟著胤祚身後的,乾啥活都願意。
但……王爺非要問他這個嗎?
豐生隻能直言不諱上拐個彎,「現在那些來排隊的人也都知曉王爺的性情和規矩,不敢造次。」
那就是以前不知道的時候,覺得他很好欺負了。
胤祚恍然大悟。
現在都知道那一排排身材魁梧,高大結實的侍衛不是吃乾飯的,他榮親王也不是個脾氣軟好說話的了。
以前呢?果然需要殺雞儆猴。
人多了要管理,就是耗心力啊。
豐生補充一句,「幾年前敢鬨事的刺頭怎麼被王爺摁在地上動彈不得的,王爺當年的英姿早成了一個傳說。」
胤祚誇張的張大了嘴,很是驚訝,「啊,真是意外呢。」
他隻記得那人被他揪著腦袋往地上一摁,摔了兩顆牙。
哦,那刺頭還被後頭排隊的小腳民人婆婆給吐了好幾口唾沫。
大哥說的對啊,在外頭還是要帶三分顏色,下馬威有時候很管用。
咱們講理的有,可不講理的也多。
胤祚在馬車上和豐生貧嘴,出了宮慢悠悠的溜達,往他今日的目的地,棉衣分發處走去。
事實證明,冬天不隻是餓,凍死的人甚至更多。
胤祚財大氣粗,並不缺錢銀,故而也會發棉衣。
他甚至還親自操辦了工程,建了些茅屋收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
冬天流行一種雞毛房,這樣凍死的人就少了。
雖然環境算不得多好,一大堆人擠在一起,但好歹能活下來。
能活更多的人,胤祚就支援,這叫日行一善。
豐生恭敬的跟在胤祚身後,他這幾年成長了不少,已經是個很不錯的小油條,辦事穩妥圓滑。
胤祚表示油條炸的火候不錯,讓他再接再厲。
爭取五年升一升十年竄一竄,直接給他拿下內務府總管大臣的位置,或者當個戶部尚書。
胤祚自己不咋上進,卻對底下人很有信心。
他覺得對自己信心爆棚是自負,對彆人,尤其是他覺得很有能力的人有信心,那叫慧眼識珠。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等著去發棉衣。
那些東西,都是半新不舊的一大堆,這樣能降低成本買更多。
畢竟他們的目的是讓人活,不是讓日子過得下去的來鑽空子。
一件新棉衣賣出去,也或多或少有些錢。
胤祚打扮的低調,可腰間的黃帶子醒目,排的長長的隊伍一看到他來了,都激動的想往前擠。
有的老遠就喊榮親王,他們眼神狂熱,當然,有這個力氣的還是少數,大多人都比較沉默,隻是默默的站好了隊。
胤祚點點頭,步履從容,溫言安撫幾句,就示意豐生幫忙。
都要登記造冊,胤祚的習慣,做事留痕,到時候查起來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