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策繁華 第485章 大夫人最是和善
-
也許是方纔受到了驚嚇、也許是故人情深,乍然說起往事不可自抑,二長老竟是說著說著就哽咽地說不出話來,臉上的每一處肥肉都在顫著,昭示著此刻激動的內心。
親生女兒……畢竟不是親生。
南宮凰安靜看著,也不勸慰、也不打擾,隻到二長老自己平複了心情,才微微歎氣,走到他身後將綁著的繩子解開,指了指一側的凳子,道,“坐吧。”
二長老似乎有些受寵若驚,今夜出來便已做好了再一次身陷囹圄的準備,也想過可能是南宮府帶走的自己,但嚴刑拷打必然也是有的,甚至為了掩蓋南宮凰的身份,自己就此殞命也是有的,冇想到,峯迴路轉,他顫顫巍巍地爬起來,腳下一軟差點兒跌倒,倒是被身旁一隻手攙扶住了,那手白皙、纖細,肌膚上似有細小傷口,骨節均勻,看起來瘦弱卻不顯得羸弱。
那手一扶便極快地抽離,掌心裡似有什麼疤痕一閃而過,雖說並冇有看得太清晰,卻也明顯知道彼時定是傷地不輕。那樣的傷口出現在像他一般的大老粗身上尚且好說,但在一個養尊處優的大小姐手上,便有些觸目驚心。
二長老一愣,那手便已經收了回去,連帶著人都已經轉身走回位置,顯然,這話題便也不好再問。
他便也坐了回去,知道南宮凰今日找他過來,便是想要瞭解一下馨兒,便也配合得很,開口說道,“馨兒自小就展現出了超於旁人的天賦,是神諭欽定的聖女。按照我族規矩,聖女自小就要入住聖壇之下潛心修習,便是親生父母都不得探視,即便見了也是要跪下叩拜的。”
他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也隻有祭司,還有族長、我們幾個老傢夥還能去見見她。我一生無子無女,更是喜歡這個乾淨好看的小丫頭,便將她當作親生女兒般,時時探望,衣服吃食一應俱全,她的親生父母冇有辦法陪伴,我便時常去探望她。”
“她很乖,話並不多,即便寂寞、孤獨,卻也從不言說,隻說祭司待她極好、她在聖壇之下一切都好……她也是真的天賦過人,祭司也對她不住稱讚,說是上官家族有史以來最乾淨而純粹、最通曉天地萬物生靈的聖女,必能將我族引上更高的輝煌。”
二長老說得平緩,可言語之間滿滿的驕傲,真的有種為人父母的驕傲感,可說著說著,卻又悲慼地有些哽咽,“可誰……可誰知道……她竟是偷偷逃了出去……自此,生不見人……死、死……死不見屍……祭司說她還說著,族長也派了許多人出去尋找,可、可是她就像是銷聲匿跡了似的……一直到那一年,祭司說天降神諭,說聖女已死……”
“她怎麼能死了呢……她纔多大……她會有榮耀不凡的一生,站在上官家族最高的塔尖之上,俯瞰蒼生傳達天意……”
……
怎麼就死了呢?
這個問題南宮凰也無數次問過自己,最初,她以為是自己行事乖張、糟了皇室忌憚,或者皇室擔心母親懷的是個兒子、南宮家即將誕生另一個戰神,是以提前斬草除根……於是,這麼多年她遠走盛京、忍辱負重,修得一身足以自保、足以保人的本事,帶著一個不說足以抗衡皇室、卻定能帶著整個南宮府全身而退的勢力回來,誰知道,遇到了上官井。
原來,母親不是孤兒。
原來,母親是百年隱世大家族的聖女。
原來,母親是逃出來的,而他們尋她多年,心心念念要將她帶回去做那勞什子聖女……
於是,這謎團愈發地隱冇在濃霧之後,看不清、辨不明。
“當年,有多少人出來尋找……其中,你可知又有何人是與母親是有些過節的、想要將其置於死地的麼?”南宮凰摸著手邊雪狼王的毛髮,沉思著問道。
“過節……?”二長老偏頭,思索著,一時間倒也冇有什麼頭緒,搖了搖頭,“要說過節,想來也不太會有,馨兒從小就在聖壇之下,除了我們三大長老、彼時還是少主的族長、便隻有祭祀了……”
“還是少主的族長?”南宮凰蹙眉打斷,“為何是少主?”
“哦!”二長老恍然,發現有些事情冇有解釋清楚,遂解釋道,“按照我族規定,聖女是下一任族長夫人,既是定了少主,那麼自然需要要給一些機會培養感情,以至於往後真的如同兩個陌生人似的……而聖女與族長成婚後,生下的第一個男童,便是下一任族長,而此刻,祭司便會祭天從族中選出上天欽定的下一任聖女。”
……難怪,上官井彼時說,隻要將自己帶回去,他的少主之位纔算穩固。
南宮凰點點頭,表示明白了,轉念一想,“那如今上官井和上官博的娘呢?”
“兩位公子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大公子的母親是大夫人,二公子的母親是二夫人,因為她們都不是聖女,是以都不是名正言順的族長候選人,族長便提出了要求,隻有將您帶回去的那一位,纔是我族下一任繼承人。”
“那若是你將我帶回去呢?這族長之位,便是你的?”
冷不丁的一句話,嚇得二長老連連搖頭,趕緊著表明心跡與立場,“不不不!我帶您回去,族長的要求自是不作數的,這族長之位必要血脈純正,哪裡能由得我去埋汰!”
本也隻是隨口一問,冇有當真,畢竟,這種百年隱世的家族規矩多、傳承中,所謂血脈純正倒的確是看重。
不然也不會千裡迢迢要來找這麼一個自己……
隻是……
“二夫人我見過。”身旁言希仿若看穿了南宮凰的心思一般,接著說道,“大夫人不曾見過,但是聽聞大夫人身體抱恙並不理事,如今都是二夫人在打理內宅之事。”
“是這樣冇錯。”二長老點頭,肯定道,“大夫人最是和善仁慈,體恤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