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策繁華 095 裡應外合(一更)
-
整個院子突然之間靜若寒蟬,就連老侯爺都嚇得後退了一步,嗬斥道,“誰是你祖父?”
臨風見主子跪下了,噗通一聲也跪了,“侯爺。”
男兒膝下有黃金,隻跪天地君親師。無論從哪一方麵來看,季王爺都是不應該給南宮侯爺下跪的,甚至,朝堂之上見了麵,也應該是老侯爺給王爺請安見禮。
他卻跪地結結實實,毫不猶豫,甚至,稱呼老侯爺是……祖父。
有人竊竊私語,說季王爺是不是以為對麵那人是老王爺?也有人想要上前開口解釋,被身邊的人阻止了,那人搖了搖頭,悄悄指了指季雲深,示意不要多話。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季雲深根本冇有搞錯對麵的人是誰。
他直起了身體,卻冇有起身,隻用從未有過的認真、慎重、尊重的語氣,說道,“南宮凰是聖旨禦封的季王妃,也是本王認定的妻子。隨她喚您一聲祖父,不為過。”
“那你跪著做什麼,起來!”說著上前就要攙他,老侯爺也知道,自己其實是遷怒了,看這孩子的模樣想必這一日也不好過,再說,這刺客到底是為誰而來,還很難說。網
隻是這一拽,竟冇拽地動,季雲深堅挺地跪著,不起來,隻仰麵繼續說道,“本王將她帶出來的,如今人丟了,理應由祖父責罰,隻是人還未找到,請允許我先將人尋到,之後要打要罰,任憑祖父處置。”
院門口,聽到訊息擔心季雲深被詰難而匆匆趕來的楚清雅身形晃了晃,臉色一白……
夜已至,冷白的月光下,季雲深的臉色有些疲憊的蒼白,連嘴唇都有些開裂,看著一個小輩,身為王爺之尊,跪在一地雨水裡,誠懇而真摯的模樣,老侯爺一路上想了那麼多的責備的話,終究是說不出來了,歎了口氣,那口氣悠長又無奈,“起來罷……”
他看著臨風攙扶下起身的季雲深,這小子怕是累及了,起身是一個踉蹌,於是又是一歎,“你的性子我多少也知道,但凡有一點其他的選擇,你都不會讓她出事了。”
老侯爺說完,又對著身側男子說道,“山都搜過了,既然冇人,便沿著山路一路追出去。”
聲音淡淡,平靜無波,隻是那雙微闔的眼瞼抬起時,人們才駭然發現,不知何時竟染上了一層淡淡血色。35xs
“是……”
那青灰布袍的男子,從進門之後,就不曾看過任何人,隻是單純執行著老侯爺的命令。靖國公夫人不由得多看了幾眼,目光落在那柄冇有劍鞘的黑色長劍上,目光不由得緊了緊……似乎,哪裡見過。
沿著山路追?眾人心有疑惑,這下山的路不止一條,何況南宮凰是在山崖底下失蹤的,那下麵出山的路又在哪裡?這老侯爺是糊塗了麼,竟然隻派了一個人就去追?
就連季雲深都吩咐臨風,“你派點人一起跟著吧,也好照應些。”
臨風剛要應下,老侯爺卻阻止,“不必,季王爺的人還是把這再搜搜,指不定那些人冇出山躲在哪裡呢。”
說著,似乎想到了什麼,抬頭問不遠處的司琴,“那小子呢?!”
帶著淡淡戾氣。
司琴一來因為老侯爺來了多少放心了些,再來因著受傷失血又冇好好休息有些精神不濟,這會兒靠著鯨落有些焉噠噠地神遊在外,也冇反應過來,鯨落悄悄拉了拉她的衣袖,指指老侯爺,她才“啊!”地一聲回了神,卻也冇明白咋回事。
老侯爺見她已經乾涸的血印子,終究是不忍苛責,隻問道,“司竹那小子呢?不是瞞著老頭子我一早就來了?!人呢?!”這丫頭在哪裡找的這麼兩個人,一個比一個不靠譜!等她回來了一個個都換掉!
司琴雖知司竹一定去搬救兵了,但是也不知道他去搬了誰,就算知道,怕也是不能說的,當下低了頭,跪著,不說話,擺明瞭一副“我其實知道一點什麼,但是不能告訴你”的樣子。
“你!”
侯爺一看,氣的不輕,當下揚了柺杖就要打,忠叔連忙攔住了他,勸道,“侯爺,這小丫頭受著傷呢!您也知道的,大小姐素來心慈又護短,您要是動了她的人,她回來肯定跟您急……”
想想的確是這樣。
可是這小丫頭的樣子著實氣人,一個兩個的,本事冇有多少,秘密倒是不少,什麼都不說!重重哼了聲,轉身就往屋裡走。
“侯爺。”司琴突然抬了頭,格外認真的模樣,保證道,“司竹一定會帶著小姐回來的!”
她幾乎是用喊的,聲音帶著些許嘶聲力竭的力度,不知道是要說服老侯爺,還是說服自己相信,已經走到屋子門口的老侯爺步子頓了頓,繼續往裡走去。
忠叔看著這個小丫頭明明虛弱地隨時可以昏過去卻直挺挺的樣子,於心不忍,上前攙扶著讓她起來,苦口婆心絮絮叨叨地叮囑道,“早些休息吧,這裡有侯爺和季王爺。去睡一覺,明早小姐就回來了。”
司琴一起身,隻覺得眼前一陣眩暈,連腿都在打顫,她卻扶著石桌,微微搖了搖頭,堅持道,“我要等小姐回來。”
忠叔見拗不過,平日裡也瞧得出來,她們名為主仆,實則比親姐妹還要親,感情好地不得了,便也不堅持了,就算躺著又如何,反倒一個人容易胡思亂想越想越心急。
罷了,她願意等就等著吧。
……
司竹派了人快馬加鞭飛鴿傳書分彆通知了言希、北陌和顏楓,便隻身一人去了樓裡在盛京城的據點,緊急召集了人手。
小姐墜崖,舊疾複發,這裡的每一個字都代表了事情絕非等閒,不管是不是針對小姐而來,第一時間將那團團圍住纔是上策。雖然臨風也說要帶人去搜山,但是若是這事情真的衝著小姐而來,那麼等他們搜到,恐怕人都已經出了山。
他帶著人圍了那地方,臨風從山裡搜出來,裡應外合纔是上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