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攬春歡 第433章 祥瑞
-
直到登聞鼓響的這一刻,所有人才恍然明白。
這些時日以來,那個備受憐憫、飽受矚目,卻也屢遭非議的裴桑枝,心中究竟作何打算。
好奇她選擇與做法的人不在少數。
也正因如此,對於她這些日子始終默不作聲、隱忍不發的姿態,上京城的議論與揣測,從未停息。
然而,登聞鼓的鳴響並未平息爭議,反而讓它們愈發洶湧。
有人欽佩她未雨綢繆的隱忍,讚歎她撥雲見日的魄力;亦有人斥其行事決絕、六親不認,實乃鐵石心腸。與此同時,有人說,已故的蕭氏與裴驚鶴能有她這般至親,是修來的福分;卻也有人說,她為素未謀麵之人拉生父下水,實屬不智、不孝之舉。
然而,任憑外界眾說紛紜,蓋不住那登聞鼓聲。
裴桑枝手中的鼓槌一下重過一下,聲聲擊穿喧囂,心頭的信念隨之愈發堅定,而心緒卻在轟鳴中沉澱下來,歸於一片前所未有的澄明平靜。
終於……
永寧侯府那層光鮮的遮羞布被徹底撕下,將其下的藏汙納垢之實,毫無保留地暴露於青天白日之下。
這一盆早已腐臭生蛆的膿血,終是被她親手端到了世人麵前。
“裴女官,陛下召見。”
隻見李順全趨步上前,步履急得幾乎要跑起來,拂塵在臂彎間不住晃動。
他趕到裴桑枝身旁,氣息微亂,俯身低聲傳達了口諭。
裴桑枝聞聲,將鼓槌輕輕放至一旁,旋即依著官場規矩,向李順全拱手一揖,禮數週全道:“有勞李總管親自前來。”
隨著其乾爹、前任大總管李德安向陛下請旨出宮榮養,李順全便正式接掌了司禮監,成為新任禦前大總管。宮中上下對其稱呼,也自然從昔日的“小李公公”變成了恭敬的“李總管”。
李順全忠心之餘,向來是個典型的愛屋及烏的性子,昔日對裴桑枝便多有善意和照拂,如今即便成了禦前大總管,也不會擺傲慢的譜。
“裴女官客氣了,這邊請,隨咱家來……”
“當心腳下。”
引路時,李順全稍緩一步,低聲提點道:“今日也是巧了,陛下在華宜殿召見了多位老臣重臣議事,他們的話,在陛下麵前分量頗重。稍後無論裴五姑娘所告為何,陳情時務必言簡意賅,字字珠璣,既要曉之以理,也需動之以情,切忌拖遝冗長,以免失了先機。”
須知這些重臣,權勢之外,更有龐大的門生故吏盤踞朝野,裴桑枝狀告之事,恐將牽一髮而動全身。
更何況,對於那些已臨近告老、隻求安穩致仕的,多半會選擇明哲保身,未必肯蹚這渾水。
故此,裴桑枝非有萬全之後手不可,否則這番陳情,必將石沉大海。
裴桑枝:“多謝李總管提點。”
……
華宜殿。
裴桑枝步履剛邁過門檻,便覺周身一緊,殿中所有人的視線,已在頃刻間聚焦於她一人之身。
裴桑枝眉眼微垂,任由各方目光打量。
殿中這些老臣,皆曾親曆榮後掌政之年。其中最年長者,更是目睹過當年榮後還是落魄孤女,如何赤足行過炭火路,裙襬的餘燼如同鳳凰初生的翎羽,在眾目睽睽下鑄就了新的權柄。
彷彿那一日,炭火路未熄滅的火苗,焚燒的不僅榮後的裙襬,更是在焚儘貞龍帝的舊統治,也是榮後自灰燼中登上權力神壇的起始之路。
同是擊鼓鳴冤的女子,同是為至親血恨,同是在上京城裡搏出了錚錚名聲。
何其相似,恍如宿命輪迴,青史遙相映照。
榮後走到了君臨天下,上皇帝冊文那一步。
裴桑枝呢?
裴桑枝又會走到哪一步呢。
今時不同往日。
榮妄會做反叛之臣,讓謝氏的江山易主嗎?
不,不會的。
榮妄與陛下皆由榮老夫人一手教養成人。
然而論及親疏,榮妄雖姓榮,是榮後的內侄孫,陛下卻是榮後的獨子。榮老夫人對榮後畢生忠誠,甚至一生未嫁,這份忠誠必將延續至榮後唯一的血脈身上,絕無可能坐視榮妄生出不臣之心。
觀其行止,榮妄這些年狂放不羈,行事恣意,絲毫不顧惜聲名,實在不似對江山社稷懷有野望之人。
如此說來,榮妄反倒成了最忠誠之人。
思及此,殿中老臣望向裴桑枝的目光,不覺間緩和了幾分。
大乾可以再出一個肖似榮後的女子,卻絕不能再出一個動搖國本之人。女官署多一位能臣無妨,卻絕不容再有一位以女子之身執掌天下權柄的“女皇。”
裴桑枝伏首叩拜:“微臣裴桑枝,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行禮之際,裴桑枝的餘光極快地掃視了一眼華宜殿。隻見大殿一側立著一排水墨屏風,其後隱約可見人影晃動。
裴桑枝心念微動。
那屏風之後,十之**是榮老夫人與榮妄。
畢竟,如今榮妄身居禦史台要職,自有堂堂正正列席殿中的資格,無需藏身屏風之後?
唯有榮老夫人……
昔日的鳳閣舍人,在榮後薨逝後早已辭官歸隱,在世人眼中,如今隻是榮國公府中一位老婦人。若想公然在這華宜殿中旁聽朝政,難免惹人非議。
無端的,因知曉榮妄在此,她心中便生出幾分無聲的安穩和篤定來。
並非要他為她做什麼,或犧牲什麼。隻是如同孤舟涉險時,知曉遠處有錨、有天光,心底便有了無形的岸。
看著,便可心安。
“裴卿。”
元和帝的聲音自高處傳來,帶著凜然之意:“平身。”
“高祖皇帝設登聞鼓,意在廣開言路,使民冤得雪。你既依製擊鼓,有冤自可陳情,朕也許你直言。然,即便身為苦主,亦不得妄言攀誣,構陷他人,須有據有理。”
“否則,朕定會依律治你的罪。”
“此話,你可明白?”
裴桑枝利落地叩首應道:“微臣明白。”
而後,才穩穩站起身,垂首而立。
元和帝:“裴卿既敲登聞鼓,有何冤情,此刻便可陳情。”
“今日適逢朕與諸位老臣在此,正好一同聽辨,自有公斷。”
裴桑枝正欲開口,殿外忽聞內侍恭敬稟報:“陛下,周域周大人於殿外求見,稱偶得祥瑞之石,欲進獻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