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妄攬春歡 > 第441章 大義滅親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妄攬春歡 第441章 大義滅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城北前來聲援裴桑枝的百姓們聞之,愕然道:“這……這就結束了?”

他們一大早翻出各家壓箱底的破舊衣裳,一針一線縫製成旗;又特地尋來識字的窮秀才,笨拙地照著描畫,在旗麵上鄭重寫下名字。

還冇來得及派上用場呢。

這裡頭,絕大多數人這輩子哪裡提過筆桿子?

握在手裡,描摹的不僅是字,更是心頭的期望。

不過,也是好事。

至少這說明,陛下和朝堂諸公,是將恩人兄妹的冤屈與訴求放在心上的。

但,旗子既已縫就,名字也已簽上,便斷冇有白白擱置的道理。

於是,城北那貧民窟外,便多了一麵迎風招展的旗。

它在那兒飄搖著,既像是百姓心頭那點柔軟的感念,又像是他們對明日,那說不清卻盼得到的美好生活,無聲卻倔強地眺望。

這一點嚮往,雖微如螢火,卻是人人心頭不滅的光亮。

盼著……

能把日子好好的過下去。

自己的、親人的、恩人的。

……

華宜殿。

老臣們告退而出,個個頭重腳輕,恍若夢遊。

直至踏出宮門,經風一吹,才驚覺周身官服早已被冷汗浸透,涼意刺骨,儘是一種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悲涼。

初入官場時,誰不是一腔赤誠,滿懷濟世之誌?誰不曾夢想著揮斥方遒,成就一番青史留名的功業!

然而官階愈是向上,周身無形的枷鎖便愈是沉重,昔日豪情,竟漸漸被牽絆、被顧慮捆住了手腳。

終至舉步維艱,動彈不得。

這能怪誰?

隻能怪自己。

當今天子已是難得的仁君明主,對臣下寬厚,待功臣優渥。可他們呢?卻仍在旁人投誠討好之際,讓慾念如野草滋生,忍不住將其網羅麾下,收歸己用。

彷彿派係之下依附者愈眾,他們個人的權勢就愈發光耀奪目。彷彿姻親故舊交織得愈是盤根錯節,他的家族便愈能永固不倒。

日積月累。

昔年的一腔熱血、萬丈豪情,終被權勢的算計、浮名的負累與貪婪的慾念,一點點蠶食殆儘。

落得如今這般滿腹盤算、精於算計,被昔日同僚當麵唾罵,卻半個字也辯駁不得的境地。

啞口無言啊!

是真的啞口無言啊。

若是眾人一同沉淪,便能在“共濁”中求得心安,將這份不堪粉飾為“人之常情”,而非己之過。

這世道如此……

這人心如此……

可為何偏偏是白髮蒼蒼的周域,還能在華宜殿上那般慷慨陳詞?為何偏偏是周域,義無反顧接下了這無人敢碰的燙手山芋?

見一人獨醒,便襯得他們汙濁不堪。

再也無法自欺欺人。

人啊……

老臣們目光一觸即離,隨即化作一聲沉沉歎息。那幾分難以言說的狼狽,在此刻已是心照不宣,無處遁形。

回頭路,是早已斷了。

當年入仕時那腔熱血,早已涼透;而今大權在握,昔日的豪情壯誌,也悄然化作了剛愎與自負。

但……

但,他們仍可修剪枝椏,讓這棵盤根錯節的大樹,至少從外表看去,依舊枝繁葉茂,亭亭如蓋。必須剪去所有枯枝爛葉,以免內裡被徹底蛀空。

哪怕,斷臂求生。

“你……”

“我……”

話到嘴邊,終究又嚥了回去,最後幽幽地歎了口氣。

還能說什麼……

有說廢話的功夫,還不如趁早回去做園丁,好生的修剪修剪枝椏。

……

華宜殿中。

元和帝眼也不抬,狀似無意地明知故問:“城北百姓聚眾聲援一事……”

自然,裴桑枝是斷不會承認的。

有些事可以心照不宣,卻萬萬不能宣之於口。

“回陛下,此皆因您治下百姓淳樸良善,心懷感恩。他們念及微臣年關時曾儘心賑濟,凡事親力親為;又見臣認祖歸宗後,仍堅持開設粥棚,賙濟貧苦。此番聽聞微臣冒死敲響登聞鼓,欲求陛下與三司主持公道,感念舊日恩情,方纔自發聲援。此實為陛下聖德教化所致,亦是百姓們的肺腑之言。”

“微臣不過儘了些微末本分,一切皆是仰賴陛下聖德庇佑,萬萬不敢居功。”

最大的功勞是陛下的,絕對不可能是她的。

這點分寸,她心知肚明。

言辭越是恭謙,越是能投其所好,博得聖心歡悅。而最終,那份實利自會悄然落回她的囊中。

正因如此,她才更要將話說的圓滿。

元和帝:……

裴桑枝嘴甜起來,字字句句都沁著蜜糖似的,直讓人聽得心頭熨帖。那情狀,倒與明熙哄他時的模樣如出一轍,甚至頗有種青出於藍之勢。

這……

這到底算是什麼?

算是婦唱夫隨?

“裴卿,賢臣可不是你這般作態。”

“你費儘周折入主女官署,所求的,莫非就是做一個巧言令色的弄臣?”元和帝打趣道。

裴桑枝神色一正,恭聲應道:“陛下明鑒,臣方纔字字皆出自肺腑,絕無虛言。”

她躬身再拜,續道:“陛下若覺臣言有過譽之處,可遣順全公公親往市井探聽。上京百姓對陛下之愛戴,早已有口皆碑,皆是發自內心,心悅誠服。”

關於聖上在民間的威望,她已審慎地揣摩過。結論便是,民心所向,斷不至於讓她這番話落空。

元和帝聞言,挑眉一笑:“好一張伶牙俐齒的巧嘴。”

說話間,他擺了擺手,語氣隨和:“罷了,朕不與你計較。”

“在這朝堂之上,你有反擊之力,總好過被那幫老臣逼得毫無招架之功。”

“他們既用得民心,你為何用不得?”

“能用,且善用,方是上策。”

“不過,今日在華宜殿發生之事,那幫老臣們怕是會在心中記恨於你,朝堂之上的勢力盤根錯節,朕也不好過於明顯地偏幫袒護於你。還有,那些老臣們雖有私心,但有些話還是冇說錯的。淮南慘死的百姓家眷,其恨意必然難平。若民亂一事真有蹊蹺,屆時……”

元和帝點撥之意明顯。

裴桑枝斟酌片刻,方輕聲應道:“陛下,若以結果而論,微臣此舉……不知能否算作‘大義滅親’?”

在適當的時候,不妨略施苦肉計,這或許是平息淮南民憤的有效之法。

元和帝的目光定定地端詳她片刻,眸中已是瞭然,方淡淡道:“懂得取捨,能豁出去,便是你的過人之處。”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